“来了就是深圳人”展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性,不过随着深圳购房成本的增加,近些年想在深圳买套房真的不太容易。
临深城市买房便成了很多“深漂”的选择。
如今,楼市寒冬,与前两年的热火朝天形成了鲜明对比,身边讨论房子的声音仿佛也少了许多,非核心城市更是如此。
浪潮退去,才能看到市场最真实的样子,所以我们特地采访了4位购房者,听听他们临深购房的故事、如今市场下心态,以及房子对于他们的意义。
一、父母支持,21岁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肖刚,21岁,新媒体
对比其他同龄人,肖刚是幸运的。2021年下半年,大学毕业不到半年,肖刚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惠州惠阳买了一套房子。三房两厅131平,首付62万,月供8千,父母出首付和每月7成月供,自己每月还3成房贷。
虽然父母出了大部分钱,但这次买房肖刚参与了主要决策,他认为房产可以当做保值资产的一种手段,所以除了资金,从看房、选房、交定金、收房、装修,几乎都是肖刚自己一手操办的。
肖刚表示,由于父母之前做生意亏了很多钱,所以不想再把钱砸生意里了,但是手里的钱又没有多到能买得起深圳的房子,家里有套深圳自住房,于是便将目光投到了惠州。
经过几个月的认真对比,肖刚最终选择了惠阳当地环境最好、配套设置齐全、楼盘最大的小区。该楼盘地段不错、配套完善,从小学到初中的教育资源都有,邻近体育中心、体育公园、惠阳三院、惠阳区政府。
“买这套房几乎都是我亲力亲为,从看房到交房花了半年吧,如果说买这个房子有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认识了很多邻居,他们很多都是跟我一样从深圳来的的同龄人。”
肖刚说,买房以后感觉更累了,压力也更大了。房子装修后自己并没有常住,所以心里并没有特别大的幸福感,不过感觉有一套房子在手,偶尔过去散心,将来还能给父母养老,感觉还是很满足的。
说到以后是否会因为房子迁居惠州生活,肖刚表示,尽管有房子在惠州,但不会因此将生活的重心转移过去,而且惠州这套房子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为的就是保留首套购房名额,以后有机会还是要在深圳买一套的。
从肖刚家阳台望出,可以看到附近建起了很多新楼盘
二、深圳土著临深买房自住,对生活现状很满意
李阿生,24岁,食品运输
李阿生是地地道道的深圳土著,按道理说,不至于去惠州买刚需房。
“很多人一听到我是深圳人,都以为我家很有钱,其实不是,我也只是普通人,要说有什么优势,应该就是不用租房子。家里有一栋民房,不出租,自己住的,就这样而已。”在李阿生眼里,自己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分别。
在龙岗坪地长大的他,大学毕业后从成都回到了深圳,选择了坪地的一家微型企业,月薪一万出头,对于单身的李阿生来说,在这个不用养家的年纪,日子还是很滋润的。
李阿生买的新房在大亚湾,离坪地较近,面积是95平方,三房一厅一厨两卫,首付80多万,月供9000左右,周边有医院、儿童乐园、万达广场,附近也在规划建学校。
“首付父母给一半,自己出一半,月供自己承担。年纪轻轻就背上房贷,其实压力还挺大的,但是一想到能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又觉得很开心,辛苦一点也值得了。”李阿生直言。
如果要说这套房子有什么不足之处,李阿生说道:“惠州的发展势头不错,周边配套设施都完善了,虽然相比深圳没那么好,但是正常生活还是有保障的。但目前最不方便的就是堵车,现在惠州深圳边界到处都在修路。”
现在,李阿生住在惠州,家人则留在龙岗居住。每天自驾40分钟到龙岗坪地上班,遇上堵车,就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了,但他很满意目前的生活状态。
“关于未来我目前没有太多打算,应该会继续这样的双城生活,深圳的房子留给父母住吧,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挺好的。”他说道。
李阿生下班路上的“堵车日常”
三、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称为“家”
王吉,42岁,个体户
和前面两个受访人的情况不一样,刚过不惑之年的王吉今年年初搬到了东莞凤岗,这是他唯一的房子。于他而言,写着自己名字的房子,才能称为真正的“家”。
今年已经是王吉来到深圳打拼的第17个年头了,眼看着深圳的房价一点一点上涨,自己始终存不够首付,终于,在2018年初,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在凤岗安家。
2004年,王吉只身来到深圳,第一份工作包吃住,做了两年。直到与现在的妻子结识后,夫妻俩一起在龙华区租了一套一房一厅。“那时房租很便宜,五六百就能租一个房子”王吉说。
又过了两年,王吉和妻子搬到龙岗,开了个小档口,女儿也出生了,王吉的母亲从老家汕头赶来深圳帮忙照顾孩子,于是王吉租了一个两室两厅的套房。
“那时的房价不高,为什么没有考虑直接买一套呢?”
“那时候生意刚起步,孩子刚出生,老家的父亲身体又不好,样样都要钱,根本没有想过买房的事。”王吉的话里充满了遗憾。
“后面12年的时候打算买房,但房价已经上涨。生意赔钱,加上家庭开支大,就一直耽搁着。直到18年,终于凑够了首付,但龙岗的房价也高了很多,我们觉得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就在凤岗买了一套,这套房子的首付是50万,月供4000多。”
王吉表示,他曾经考虑过在深圳买一套二手的老破小,但想到作为自住,还是应该以居住舒适为前提,房子是否升值不重要。
“来深圳多年,选择凤岗上车也是无奈,能在深圳买房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虽然有一点遗憾吧,但是想到从此也算在深圳站稳脚跟了,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王吉最后说道。
2004年王吉刚到深圳时租的房子,十年后再回到这里拍下照片,房子已经很破落了
四、地产从业人早早“上车”,手握数套房
罗浩,34岁,地产行业
老家在梅州丰顺的罗浩2008年来到深圳,至今已有12年多,一直从事地产中介服务。
经过多年的打拼,加上工作接触的就是房产,罗浩攒下了丰厚的家底,在深圳、惠州、中山都各有一套房产,同时他还开了一家做车险代理的公司。
罗浩说,来深圳多年,早已把深圳当成第二个故乡,也在深圳安了家。至于为什么后来会在惠州和中山买房,他表示,受职业影响,手上也有余钱,想着多一套房子多个保障,就买了两套。
2015年,罗浩在评估后,选择了挨近深圳的惠州的一处房产,单价五千多,105平,全款付清。不过装修后房子一直空着,直到几年前罗浩弟弟搬了进去。“以前配套不如现在,周边全是楼盘,还被大家称为‘鬼城’。”罗浩感慨道。
2018年,罗浩又将目光投到了中山,贷款65万买下了火炬开发区的一套商品房,月供4000多,目前房子已经出租,租金1200元,算下来月供还剩3000元,罗浩表示还可以接受。
“如果当初自己拿这些钱在深圳多买两套就更好了。比如中山的房子,除去房贷,算下来是亏的。因为中山的二手房市场远没有一手的好,转手不容易,但目前自己还没有出让的想法,还在观望。”罗浩说道。
说到房子对自己的意义,深耕楼市多年的罗浩说道:“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家,但在深圳,却多了更多东西,比如小孩上学、资产保值等等……这两个也是我见的最多的买房原因,我最开始买房的原因也是为了入深户方便小孩上学。不过,有一年我生意失败,亏了一大笔钱,全靠房子抵押缓解了压力,所以我对房子的钟爱是因为它实实在在解决了我很多的问题。”
罗浩说,如果以后还有购房打算,有可能会继续买在临深,只不过会更加谨慎。
采访的最后,针对当前市场状态以及年轻人买房,罗浩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所见的买房暴雷事件,有开发商资金断裂导致楼盘烂尾,也有业主断供导致房子被法院拍卖的。即便是今年,政策最严的一年,也没出现系统风险,可以说政策把控的还是很好的。国家的远期政策已经发生变化,未来的房地产会更稳健,购房还是要量力而行,保证自己有足够的供楼能力才行,当供楼压力超过家庭承担时,家庭矛盾也会产生,不值得。
作为刚需,我觉得在能力范围内该买还是要买,但别抱着暴涨暴富的心态,房子是必需品又是奢侈品,怎么定义要看自己的能力了,有能力还是买一线城市吧,如果能力不够,临深也是一种选择。”
清晨驱车前往大亚湾,路面宽阔,畅通无阻
房子对有些人来说是财富密码,对有些人来说是避风的港湾,在这里,我们不讨论对错。
买房,是件大事,也希望我们不要被市场情绪左右,清楚自己最真实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