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从诞生以来就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过热的房地产也会带来极为不利的经济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因为房地产崩盘导致的社会问题一度让日本陷入一个非常窘迫的境地。
时至今日,日本民众对于房地产依旧是深怀戒心,他们对于进入房地产市场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一、日本房价崩盘回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面对着巨额的战争赔款,经济难以应对、出现了疑似崩盘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当时日本政府努力恢复经济,但是却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然而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苏联的强大,让美国不得不在东亚圈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美国从原本想要将日本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开始转变为对日本的扶持。
有了美国的扶持以后,日本凭借着原本的经济基础迅速发育起来。当时日本凭借着厚实的工业底子,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且当时日本经济增长一直处于高水平、且持续了近20年。
在这样的狂飙起来的高速度影响下,日本可以说达到了战前的经济水平,在短短的20年里便从农业经济国便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和汽车出口国。更进一步体现当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事情是1964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
当时的东京奥运会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最繁荣的起点,在这次奥运会的举办中日本方面投入高达1兆日元。当然,这些钱并没有白花,通过建设修路、新干线等城市基础设施顺利推动了日本东京的建设。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日本东京成为了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城市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经济的高速发展让日本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他们也开始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之王。可当时日本在进入经济发展最为鼎盛时期,但是却没有人发现此时潜藏着的危机开始酝酿当中。
二、危机来临,日本楼市迅速崩盘
1978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当时世界能源价格大幅度上升,美国国内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国提高基准利率、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1985年,日本连同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签订了广场条约,这一条约彻底将日本房地产崩盘的巨幕拉入了漩涡当中。
在签订条约以后,各国的货币都有了一定的升值。日元的升值让日本的市场购买力进一步增加,此时的日本民众进入了买买买模式。在官方的推动下,日本企业和民众将大量的流动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事业当中,使得在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当中出现了楼价暴涨的现象。
当时普通老百姓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崩盘背上高额的贷款,成为被资本收割的韭菜。日本楼市的崩盘,让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民众都是惨败而归。即使如此,那些无房者面对这一情况也难避免其影响、遭遇池鱼之殃。
三、覆巢之下,迅速下降的日本幸福感
当整个大环境都呈现出漩涡般的灾难时,普通百姓面对着这些情况是无能为力。在当时日本房价崩盘的情况下,百姓的痛苦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日本政府面对此时的房地产市场崩盘采取的是迅速回收资金的方式,将房地产价格迅速下调。
这就使得很多企业破产的同时,令那些无房者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在原本高消费的情况之下,家庭的压力越来越重。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甚至有些走投无路、踏上自杀的极端道路。
在当时经济整体倒退的环境下,他们最终也被迫失业。随着房地产崩盘而来的是连续几次的自然灾害,这更进一步加重了无房者的负担。
四、影响久远,至今依旧难回过往
从此以后的日本民众不再执着于投机取巧的生存方式,对于房地产的涉足也是谨小慎微。在他们看来,曾经的浮华与暴利用惨重的代价教训自己学会了脚踏实地。如今的日本人对于房产的购买也并不感冒,即便政府出台各类补助措施,都使得房地产的发展依旧有限。
正是那一次房价崩盘的影响,对于日本人的房地产业造成极大的冲击,但也让其回归正轨。
资本的世界总是利字当头,今日是房产地皮,明日是健康教育。很多商品本身的贩售并没有过错,错误的是煽动的卖家以及在热潮中失去判断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