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12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逝世。这位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创业板之父”的老先生,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高参和制定者。他的很多观点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老先生的英语也很好,他在很多国家都发表过演讲,接受过西方媒体采访,在海外的精英阶层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而且他从不念稿,随时愿意回答问题,进行互动。
侠客岛就老先生近几年的观点,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以纪念这位著名的学者。哲人已逝,风骨长存!
1中国股市存在四大问题
中国股市从宏观角度看进步不小,从微观角度看问题不少。中国股市发展需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市公司质量、投资者素质、监管等四大问题。
股市需要长线的机构投资者。投资者要注重在股市操作中加强学习,了解宏观经济形势,了解所投资的上市公司的情况,培养风险意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很多投资者并不清楚风险承受能力,股市好的时候就借钱拿房子抵押炒股,这很危险。
股市监管应该遵循“合法、依法、合理、适度、有效”的原则。对于虚假信息、恶意操作事件等一定要依法严惩,不严惩这些违法上市公司实际上就是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2012年1月,在十六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的发言)
2好公司都无人问津的股市肯定要出问题
健康的股市需要满足四个基本条件:
第一,国家经济的基本面要好。当前,我们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对股市当然有影响。股市最灵敏的是资金进出。如果股市净流入资金是正的,股票数量没有增加,股价就上去了。如果净流入资金是负的,股价自然会下跌。资金进出与国家政策、投资者信心和银行利率都有关系。最近,股市之所以比较严峻,与中国经济下行也有关系。
第三,监管要改善。股市监管应该合法、合理、适度、有效。证监会出台新规能否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谈何容易。比如股市疯涨的时候,提高印花税,股市还在涨;股市下跌时,减少印花税,但股市还是跌。说明这一措施未能改变投资者的预期,效果自然很有限。
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比国外高得多,为什么?就是没有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股市的重要作用就是扶优汰劣。如果ST公司受到热捧,好公司反而无人问津,这是绝对不合理的,这样的股市是要出问题的。
(2011年12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3不能把所有国际金融活动都当做阴谋
在金融研究实践中,忽视或缺乏战略观的情形并不少见。金融安全是现代经济安全的核心。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既不能麻木不仁、丧失警惕,也不能神经过敏、草木皆兵。
例如,一些人把所有的国际金融活动都当成阴谋,把国际金融活动比作你死我活的战争,主张要抗击国际阴谋。实际上,这并不符合当前国际金融的实际情况。有些人可能是真的担心,但更多主张“阴谋论”的人有着不同动机。
不管动机如何,这种以抗击阴谋为战略目标的金融安全观起码在以下两个方面缺乏说服力:一是要真正提高抗击阴谋的能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金融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还是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也无法抵御国际金融风险。二是当前国际金融领域既有斗争又有合作,并不是零和游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功筹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应善于利用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来争取最大利益,而不能把所有国际金融活动都拒之门外。应努力提高我们自身的金融实力,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系统改革,提高我国金融的国际竞争力,并在国际竞争中增强我们的话语权和国际金融地位。这才是正确的战略目标。
4超发的货币就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
长远来看,货币过度供应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超发的货币就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早晚要放出来。最近中国大妈大量购买黄金,也是手头货币太多;房价持续降不下来,也是因为很多人手头有货币,觉得保值买房子更保险。过多的货币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我们不能不给予警惕。
(2013年5月,在中国经济大讲坛上的发言)
5年轻人有条件就赶紧买房,不要等
有两个理由,一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有需要在城市购房的农民越来越多。二是每年那么多大学毕业生,那么多人结婚,都需要买房,刚性需求不会减少。
住房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买房的过程就是把财产从现金的形式转变成不动产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就是用个人银行存款,加上从银行按揭贷款的钱,买了一套房产。这个房产具有耐用性的同时,也具有投资性。当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把房子抵押或者卖出去。
(2014年4月,接受《国际金融报》专访)
6中国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崩盘
中国的房地产不会崩盘,这点是肯定的。为什么?因为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我们在进行城镇化过程中,需求在那里,城镇化过程每年1100万人到城市,每年700万大学生毕业,还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要改善住房。原来都是分的房,面积小,房子也旧了,但是位置好,所以要不就是拆迁补偿,要不就是卖二手房加点钱在别的地方可以买大点好点的房子,所以一方面是需求放在这。
当前来看,由于房价涨比较快,所以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北京、上海这类地方,实际上是需求还是潜在的,一旦房价下降马上需求释放,北京最近二手房上涨大家看到,上海我看的一个例子,一个台湾朋友看见房价要掉,把房子当天卖了,结果过几天一看卖出房子又涨。对于这类地区,一线的房子还要限购,还要抑制需求,增加适合的供应。
另一类就是有一些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像鄂尔多斯这些地方,报纸报得多,开发过度,供过于求,对于这类城市我们要采取取消限购,鼓励周围农民和老百姓进城买房,逐步消化存量。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消化存量需要20个月,大概现在房地产进入了调整期,这个调整期大概是两年左右。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中国政府不会允许房地产崩盘。
因为一旦房地产崩盘带来的问题是很多的,房地产联系到60多个行业,钢铁、木材等等,现在房子需求减少,钢铁卖成白菜价,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话对国民经济有相当大的影响。
另外一个,现在房地产贷款在银行大概占银行30%,这个也是房地产出问题银行就要出问题。还一点很明显,房地产价格下跌的话,老百姓财富就会缩水。如果真的房地产崩盘,中国80%的居民财富都会损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政府是希望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但是并不希望房地产崩盘。这个道理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