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我国房市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部门动态

透析我国房市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我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应该说,从2007年和今年以来我国房市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走向来看,我们可以判定:我国的房市目前进入了调整期,步入了此轮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也就是像某些业界人士所说的开始步入"拐点"。当然这个"拐点"只是此轮短周期的"拐点",而不是我国房地产长周期的"拐点"。从房市的运行层面来看,我国房市目前的现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

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

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5月,上海月平均成交面积为83万平方米,而2007年月均成交面积为17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其中今年5月成交量为100.89万平方米,虽然环比4月份增长8%,但同比去年4月则下降了57%。7月上半月上海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量仅33.62万平方米,环比下滑22%,只相当于去年同期成交的三成。

据焦点网新闻中心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2008年7月1日-16日,北京市期房网上签约住宅签约平均每天为164.63套,而去年同期平均为393.07套,同期下降58.12%。

2008年上半年,深圳楼市成交量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之中。根据世联地产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2008年6月深圳一手房成交面积为28.3万平米,环比下降30.3%,同比也下降45.5%。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十区一手住宅成交量仅239.78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的427.82万平方米相比大幅度下降44%,而与2006年同期相比降幅更达52%。从单月来说,今年上半年单月成交量最大的是6月,为64.64万平方米,其它月份全部低于40万平方米,成交量最低的2月仅23.12万平方米,而去年同期,每个月楼市成交量平均都在60万-75万平方米之间,足见当中的差距。同时,天津、杭州、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沈阳、长沙等许多城市的成交量也开始萎缩,空置率不断攀升。

3.紧缩政策下房地产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大

4.市场开始走向分化,一些实力较低的房企正在被洗出市场

5.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

由于房市不景气,成交量急剧下降,加上来自房市的竞争加剧和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一些房地产中介出现了经营困难和倒闭。去年以来,随着"中天置业卷款逃逸"事件和"长河地产关门倒闭"事件的发生,房地产业内一时风声鹤唳。今年1月11日,创辉租售上海所有门店一夜之间全部关门。而在东莞,创辉租售在最近两个月内关闭了近130家店面。创辉租售在广州的100多家门店已张贴《公示》,声称因股权调整需要暂时停止营业。在北京,地产中介巨头中大恒基关店50家,信一天等退出北京市场;北京的一些小中介也提前关店。

在杭州,据杭州市信息中心监测的8家中介公司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6月杭城二手房市场成交量较上月下降46%,成交量比上年同期亦减少了35.7%;杭州中介行目前的处境十分严峻,已经处于普遍亏损的尴尬境地,6月份,中介公司几乎都处在亏损状态。在温州,据温州市产权登记管理中心数据,温州市今年一季度二手房交易收件为1669件,比去年同期的2412件减少了约30%。如此成交状况,加之低佣金的现状,也造成了部分品牌中介关闭门店收缩战线,一批红牌子悄然关闭。如目前海螺置业就从去年鼎盛时期的30多家门店收缩至目前的20余家,经纪人队伍也进行了裁员。同时,国内的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了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和关停门店的现象。

二、我国房市的主要问题

从我国房市的发育、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房市的主要问题是:

1.市场发育不良,泡沫化程度较高

2.土地的供应不规范,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严重

政府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政府在以下方面却是机会主义的:

一是在土地转让和使用中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某些官员为了私利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他们以低价从农民手中圈得土地,然后以高价转让给开发商。据统计,07年政府的转让土地所得超过7000亿元。

二是政府在与地产商的交易中不能履行契约或随意更改契约。

三是政府的调控政策没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如要求开发商公开建房成本等)。

四是政府在土地交易中黑箱操作,腐败严重。我们的国土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在过去20几年的房地产发展中,土地供应很不合理。而且在土地交易中存在很大的黑箱操作和腐败行为。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立起一个公正、公平、高效、廉洁的土地交易市场。

3.供需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存在较严重的供需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

一是新建的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不足,而高端住房却供给过剩。据对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武汉、杭州等城市房屋销售情况调查,去年销售的商品住宅中,一百二十平方米/套以上的住房都在40%以上,最高的超过60%,中小套型住宅比例偏低。同时,据建设部门统计,2006年初,在40个重点城市新上市的商品住房中,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面积所占比重为19.18%;2007年10月份,这一比重有所提高,但也只有25.77%,与现行政策规定的调控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是廉租房供给很少,政府重视不足,覆盖面小,未以开发廉租房为政策重心。同时经济适用房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政府以提供经济适用房为主存在很多问题(发达国家和香港政府主要以提供廉租房为主)。

三是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发育缓慢,二手房的供给亦不能满足需求。

4.房地产业对金融依赖程度较高,蕴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我国的房地产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很高,远远超出发达国家对金融的依赖程度,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房地产信贷增长过快。2007年10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30.75%;比年初增加1.01万亿元,占同期商业银行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192亿元,同比增长35.57%。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10月末余额达到4502.2亿元,比年初增加960亿元,同比增长34.87%。

二是房地产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我国的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投资商多数欠缺资金,例如上海,房企的自有资金2001年仅为18.84%,2002年为17.53%,2003年为16.94%。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的比例高达90%;同时,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世界公认的50%举债的警戒线,多数企业达到75.8%,个别地产超过8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构身上,使得我国的房地产金融面临着较高的金融风险。

三是商业银行过度竞争。目前,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仍是各银行的优质资产,商业银行间的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行采取变通、变相或违规做法,降低贷款标准,减少审查步骤,放松真实性审核,严重影响银行资产安全。2006年有关部门对16个城市的住房贷款抽样调查发现,平均22.31%的借款人办理贷款时未曾与银行直接见面。郑州、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该比例分别高达46.31%、35.4%、32.83%和32.2%。

四是住房贷款管理薄弱,"假按揭"贷款风险显现。少数银行的分支行对房地产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甚至为了规避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政策规定,与开发商和中介机构共同虚构住房按揭贷款合同,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开发贷款转换为住房消费贷款,将一些销售困难的楼盘以"假按揭"方式帮助开发商套现。

5.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和服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一段时期以来,个别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误导市场预期,人为造成市场紧张,恶意哄抬房价,带来一些项目的房价短期内非正常上涨。而且随着房市的不景气和房价的下跌,一些原来被遮掩的问题开始暴露,为减少损失,一些房地产商和中介机构就加大了其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市场秩序的混乱程度在短期内可能进一步加剧。

三、此轮调整的必然性

综合来看,此轮房市调整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房价过高,涨速过快是行业调整的内在原因

从2004年初,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伴随着住房市场化、货币化的深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得我国住房方面的需求极大被释放,进而使我国的房地产投资额、建设面积和房价也大幅上升。其中2004年-2007年投资额增长率分别为29.6%、20.9%、25.3%、30.2%。而房价的涨幅也是过大过快,2004年-2007年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分别为14.4%、6.5%、5.5%、9.7%;而一些城市的房价的涨幅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涨幅,2007年,北京、深圳的房价涨幅分别达到了44.5%、51.2%,其它不少城市也出现了大幅上涨情况,这样的上涨速度显然难以持续。

而根据我们的测算,2007年底深圳的房价收入比达到17,北京、上海也分别达到14和13,这意味着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需要1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普通住宅,房价泡沫已经非常明显。国内多数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超过了10,而发达国家城市房价收入比普遍都低于7。

另外,从东京、香港两个著名高房价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情况来看,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也偏高。东京在1964年到2003年40年间,经历了日本地产的繁荣和泡沫,在这期间,其市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泡沫破裂前最高达到23,整个历史时期中最低为8,中位数为10。总体来看,70年代的日本与我国目前在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国际环境等方面有较多的相似之处,这段时期东京的房价收入比稳定在9-12之间。1994年到2006年的香港,房价收入比在97年地产危机前最高达到20,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最低为7,中位数11。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2007年底约为15,与东京、香港相比,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部分城市如深圳甚至接近香港地产泡沫破灭时的水平。

因而,从国外的经验、我国1992年-1994年海南房地产的走势以及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可以判断出,我国的房价已普遍偏高,超出了居民的可承受能力,集聚了一定的泡沫成份,有其调整的内在动力和必然性。

2.对房市的专项调控政策和宏观紧缩政策是导致此次调整的直接原因

另外,我国为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由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向全面的、较高的通货膨胀,同时为调整房市结构、防止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和挤压房市的泡沫以避免出现大的资产泡沫化和减轻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紧缩政策。央行主要采取了提高准备金率的手段来紧缩银根、对付通胀,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总计冻结存款44650亿元。并多次提高利率,使房地产企业每月要支付的还贷额大幅增加,同时使居民对住房的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下降。

除银根紧缩政策外,房地产行业的其他调控政策也推动了行业本轮调整的发生,例如,各地公布08、09年住房建设计划、加强闲置土地清理、严格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分流了部分商品房需求,同时迫使开发商加快楼盘开发速度以增加市场供给,缓和市场供需矛盾。

3.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了我国房市的预期

自2007年5、6月份开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此后,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引起了很多国家房价的下跌、全球金融金融动荡的加剧和经济增速的下降。次贷危机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也传导至中国,增加了我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房市的预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改变了政府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我国政府意识到房地产泡沫和房地产领域集聚的金融风险及房地产金融危机会给我国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会危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稳定,因而有必要采取紧缩措施,加大挤压我国房市泡沫,使我国房市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开始警觉起来,并采取了多项紧缩政策来调控房市。

三是改变了投机者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我国的投机者认识到市场不会只涨不跌,当房市集聚的泡沫很大的时候,总有一天会破灭,而泡沫的破灭将不仅仅给市场和经济运行带来极大的创伤,也会给投机者带来灭顶之灾。因而,投机者们开始意识到我国目前房市的巨大风险,开始加速抛售手中持有的商品房和加快对银行的还款。

四是改变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预期。次贷危机使房地产开发商认识到房市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市场,房市因为泡沫破灭而衰落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使他们认识到如果将价格炒得很高,不仅使购买者无力购买或承担极大的还贷压力,从而形成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会使房市丧失其造血功能,阻碍房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房地产商也认识到暴利的时代可能已一去不复返,而且短期的暴利的获取将会导致长期利益的受损。

以上预期的改变都会改变我国房市的供求状况,使得房价在近期有向下调整的需要。

4.近期我国已进入此轮房市周期的下行轨道

据笔者和其他学者的研究,我国的房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概是五年一个周期。此轮周期始于2004年初,并于2007年达到波峰。目前已进入此轮周期的下行轨道,而且还有进一步下探的空间。这轮地产周期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是相呼应的,我国的宏观经济也大概是5年一个周期,目前也以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下行轨道并表现出一些以往所不具有的复杂性。因而,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房市,都存在着其调整的周期性和必然性。

四、我国房市的未来走向

1.我国房市已进入调整期,但不会崩盘

决定我国房市不会崩盘的原因如下:

2.我国房市中长期供应仍然偏紧,未来的发展前景趋好

虽然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因为价格过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使供给大于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供应依然偏紧。从需求来看,我国目前城市化率约为45%,正以每年1%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保守估计,每年有约1300万人口进入城市,按目前人均27平米计算,这部分需求约3.5亿平米。我国目前存量住房约160亿平米,以平均使用50年计算,每年折旧拆迁量约为3.2亿平米。此外,目前城镇人口已接近6亿,改善性住房需求按0.5平米/人/年计算,这部分需求约3亿平米,上述几项总需求接近10亿平米,而2007年的竣工量只有5.8亿平米,缺口巨大。从房地产的具体开发数据来看,近几年来,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一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2005-2006年,竣工销售比约0.87,2007年下降至0.76,供不应求情况严重。商品房开工面积、施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也一直下降,土地购置面积也未相应增长,近三年来明显低于销售面积,这显示未来几年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得到缓解。从四大一线城市来看,其情况基本类似,但2007年新开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只有0.91,因此,在价格得到适当调整后,供不应求的情况将会继续出现。

从决定我国房市的长期因素来看,这些因素不仅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且在未来会进一步发挥其作用。这包括:

一是人口因素。即随着人口的增加,对住房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这个因素可以从人口的发展史和住房史可以看出。我国20世纪80、90年代的婴儿潮在本世纪初开始步入工作,他们会释放出巨大的购买力和需求,从而刺激我国房地产的发展。而本世纪初我国的婴儿出生量还在高位运行,故预计到2030年间,我国每年新增的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口都会较多,从而对住房的需求也会在高位运行。

二是收入因素。即随之人们的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收入跨越某个范围后,人们对住房的结构、住房大小、舒适度、环境等都会改变,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这个可以从许多关于一国人均收入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找到答案。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人均GDP在1500美元时,房地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6%到8%时,就可以确定为主导产业,而当占GDP总量的10%到12%时,之后增长便趋于平缓。基于上述判断,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500美元,而中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也逐步占到GDP总量的5%到6%。因而我们可以判断,当前我国已进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另外高盛公司的研究报告则显示,从现在起,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中国中产阶层人口将快速增长,这种状况会持续到2035年左右,中产阶层人口将达到14亿左右,直到2050年。这可能转化为持续的购买力,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是城市化因素。即随着一国城市化的发展,房地产业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对城市化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界有一条著名的"纳什姆曲线"。美国城市地理学家纳瑟姆所提出的"纳瑟姆曲线"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拐点,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时,第一个拐点出现,代表城市化发展进入势头极为迅猛的高速阶段;之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70%之后,出现第二个拐点,代表经济发展进入超于平缓的成熟阶段。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2.99%,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60%,在此期间城市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意味着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房地产行业无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且,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收入增加的过程,从而也是我国住房结构升级、环境优化和舒适度不断改善的过程,这也会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以上这三个因素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的房地产业目前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且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发展。

3、我国房市其他方面的趋势

我们预测,我国房市的其他方面在未来会发生以下变化:

(1)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

随着泡沫不断得到挤压、行业竞争的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成熟以及购买者理性的增加,我国房市未来的价格会逐渐趋于合理,房价收入比进入一个可维持的空间。

(2)供需结构会得到优化

一是高档住宅的比重会有所下降,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比重会上升;二是供求失衡的状态会有所改善,供求的匹配程度会得以提高。

(3)市场秩序会逐渐改善

(4)市场集中度会得以提高

随着拿地、政府调控、行业竞争的加强、银行贷款的收缩等原因,一些实力不强的中心房地产商或被淘汰出市场,或被其他大的房地产商兼并收购,从而市场集中度会得以提高。

(5)政府行为会得以规范

随着政府自身制度建设和监管的加强,随着公民主权和民主的推进及法制、舆论的建设的完善以及产权的明晰,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在土地交易、城市拆迁、项目开发等过程中的腐败等机会主义行为会逐渐的得以规范。

THE END
1.中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崩盘中国房地产市场是软着陆,而不是硬着陆,不会出现崩盘。之所以软着陆能够行得通,之所以中国没有崩盘,是因为过去我们的宏观政策还是有点作用的。在热的时候还在不断地压,等到热起来之后就采取紧缩政策,没有使这个泡沫长得太大,后面才可能是软着陆。 及时楼市资讯,就上楼盘网 https://m.loupan.com/wz/news/201807/1968838
2.中国前进的一大步,房地产的大利好,房市不会崩盘温州土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改革的一小步,也是中国前进的一大步,是房市的重大利好。 中国房市不会崩盘,因为货币还在快速增长,资本严格管制,限购、限贷在保护房市,但是中国房市一定会调整,也正在调整,这对中国实体经济是利好,对中国房市泡沫平稳着陆是好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https://www.meipian.cn/arkxar1
3.房地产崩盘中国银行会怎么样,如果房价下跌银行会破产吗4,我国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破灭,来自银行百分之30以上的贷款不能收回,资源空置,最后买单的只有银行,房地产是现代中国发展的龙头,龙头受影响,其他各个方面股市,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都要受到很大影响,国家经济调控不能够有效的进行,而银行不能够有效地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对市场进行影http://m.cnlicai.com/dk/fdjy/125600.html
4.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楼市到现在还不崩盘了老外看不懂中国楼市为何拒不崩盘,或者说为什么中国楼市不会崩盘,主要是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经济发展状态及房地产市场、特色的政治体制。今天就来给大家细细说来。 【原因其一:中国国情所致】 首先看看中国的国情。 其一是中国城镇化率低,未到70%以上,需要再过20年到30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住房需求。https://www.ihouze.com/html/News/House/6142.html
5.住建部:中国楼市不会崩盘但有三点风险原标题: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但有三点风险 “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日本,中国房地产所处阶段是调整期,但不会崩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11日公开发声。 作为中国房地产研究领域的专家,秦虹给出了对于中国楼市的结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她还进一步阐述了支持这一结论的一系列论据和三组数据。 “中国http://m.cnr.cn/finance/20140714/t20140714_515840084.html
6.马光远:中国房地产不会崩盘,但我认为房价猛涨的历史基本结束了PP视频为您提供马光远:中国房地产不会崩盘,但我认为房价猛涨的历史基本结束了直播高清视频在线观看,马光远:中国房地产不会崩盘,但我认为房价猛涨的历史基本结束了主要内容:https://v.pptv.com/show/rIHsZc0zoibFEwiao.html
7.未来房地产会崩盘吗投资房地产有哪些风险? 房价是否会长期下跌? 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如何发展? 如何判断房地产的投资时机? 疫情后房地产市场会复苏吗? 追问 靓仔 从中国的发展角度来看,中国未来的房地产肯定不会出现崩盘的,即使房子价格太高,但是有中国政府出台,政府会进行干预,所以中国的房子价格也不会出现崩盘的情况。再说现在中国发展https://www.jia.com/wenda/a-622821.html
8.20179.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预期,对房地产很悲观 ——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 孙宏斌 10.中国租房比例将越来越高,未来北京约50%人口租房住 ——链家集团董事长 左晖 (五)2018年房地产10大预测 1.继续贯彻房住不炒的定位,调控不放松,但会因城施策,中国房地产不会崩盘 https://www.iyiou.com/intelligence/insight65514.html
9.房地产崩盘的后果(中国楼市何时崩盘)房地产崩盘的后果(中国楼市何时崩盘) 下半年,楼市进入到冰冻期,开发商接二连三的出现债务危机,各城市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都出现了大幅的下跌。国庆7天黄金周,深圳的二手房成交仅有起草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所以不少中介该关门的关门转行,看到这种情景就有不少人问我开歌中国楼市会崩盘吗?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5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