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按时收到利息的同时,杨耀武并没有意识到风险正在袭来。
2006年才成立的万松房地产公司,刷新了丽水土地“天价”,当年4月,万松房产以2.03亿元的价格拍到了原金笔厂地块,当时每平米4200元的楼面地价已经超过了当地房价。
2007年“7·31”土地拍卖中,万松房产以1.72亿元的“标王”单价竞得原丽水市酿造厂地块的开发权。这块出让面积仅为10821平方米的地块,折合楼面价每平方米16371.9元,直追杭州、上海当时拍卖的最高地价。次月,万松房产又以3.6亿元拍下水阁新城商贸中心地块。
“7·31”拍地成为丽水楼市的转折点,拍得土地的房产公司因资金压力而元气大伤。
潘万松拍得两块价值5亿多元的地块后,资金更是捉襟见肘。此外在“集资战”中,万松又流失了近亿元。
此时,万松房产的另一楼盘并没有如预期大卖,骤然资金绷紧,面临资金链断裂危机。此后,潘万松以3分、5分的月利率向民间集资,企望能渡过危机。
其他同行尽管不愿看着万松房产就此倒闭,但面对万松4.5亿的借款余额和每月4000多万元的利息支出,无人再敢接盘。
在支撑了5个月之后,万松房产资金链真正断裂。2008年1月的一天,本是万松房产向集资户约定的利息发放日,但集资户们跑到银行发现利息并没有到账,一时传言四起,恐慌心理引发了挤兑潮。万松房产危机正式爆发,集民们幡然悔悟已迟。
当年3月,丽水市审计局报告显示,万松房产老板潘万松共从将近3000名当地人手里借走接近5亿元资金。
地王的倒闭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2008年1月,当地政府拍卖3幅土地,仅一幅130多亩被金龙以4.5亿元拿走,楼板价不到3000元;4月政府再次推出4幅土地,只一幅成交,金额只有8120万元。
土地成交价格的下跌,再次预示了丽水楼市的危机已然来临。
破裂的房产泡沫
此时的杨耀武已经隐隐有些担忧,怕自己的集资款鸡飞蛋打,但他在一些老集资户的建议下,仍持观望态度。
2008年3月初,皇都房产准时将利息打到了他的账户上,让他悬着的心稍稍有些回落。
“丽水楼市就像一个赌场,政府是幕后操盘,各房产公司轮流做庄,集资户们只有听天由命。”当地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过去几年,政府在房地产方面的收益丰厚,占到丽水财政收入的近50%。
此时,房产商们发现房子卖不动了。楼市由此开始转入低迷。同时靠房地产经济支撑的当地政府也陷入了尴尬——以高价拆迁为代价拆迁的地块,补偿给拆迁户的钱并没有回流到房地产市场上来。
关于丽水房产市场即将崩盘的小道消息开始在坊间流传。杨也曾萌生退意,但集资所带来的收益还是让他犹豫不决。
参与银泰集资的民众开始坐立不安,纷纷打听更详实的情况。传言在三天后得到证实,集资户发现他们的账户上并没有收到银泰支付的利息。
由于有万松房产的前车之鉴,惊恐的集资户闻讯后,像潮水一样涌向银泰总部,要求提取本金和利息。
2005年成立的银泰房地产集团公司,法人代表季文华。旗下有8家房产公司及3家挂靠企业。房产项目遍布丽水下辖的莲都、遂昌、庆元,衢州龙游及湖南、江西、山东等地。
挤兑潮从银泰总部开始,很快波及银泰的各个地方分公司。无钱可兑的银泰公司很快陷入崩盘危机。“在建楼盘基本停工,各分公司也是大门紧闭”。
银泰集团的崩盘,导致比万松更大规模的抗议。丽水市政府很快介入,丽水市审计局出具的审计结果显示,在没有发现季家父子其他账外借款的情况下,银泰集团预计资不抵债达8.4098亿元,资产负债率156%;在银泰集团的15.85亿元集资负债中,涉及29933人次,15947户。
遂昌是这次集资案的重灾区。银泰房产在遂昌的资产只有15572万元,在遂昌的集资额却高达85037万元,涉及遂昌县集资户11517户。
银泰的集资户中部分是农民、下岗职工、拆迁户,这些钱是他们多年的积蓄。诸多集民过去多年积累的财富,像肥皂泡一样瞬间破裂。
据媒体公开报道,遂昌有一位农民倾其所有集资13.6万元,拿不回本金而喝农药自杀;另一位81岁的朱发源老人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及儿女的钱共18万元参与集资,在银泰崩盘后,多次讨要未果,最后引发脑血栓不治而亡。
“银泰事件”后,丽水市政府成立了“稳定丽水房地产市场领导小组”,由市政府领导挂帅,负责处理银泰房产的善后事宜。
房产大户银泰的倒台,更使丽水地产业风声鹤唳。
被透支的未来
杨耀武最不愿看到的一幕,也像魔咒一样降临到他头上。
2008年6月,忐忑不安的杨和很多集资户担心被“套牢”了。“皇都发来短信说,到期款要延期6个月支付”。
“不只皇都一家,几乎所有地产公司此时都放出风声,称资金链紧张,利息支付延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产中介说,“银泰事件后,丽水各大房地产公司几乎都冻结了集资户的钱款,他们担心重蹈万松和银泰的覆辙”。
集资户们拿房产公司没有办法,只有隔三差五来到房产公司,讨要集资款,但每一次都是无功而返。
很多地产公司的工地开始停工,诸多集资户“感到了绝望”。但集资户们也吸取了万松和银泰房产被挤兑以致崩盘的经验,越来越多的风声也表明,“只要房产公司还活着,集资户的钱才有希望”。
杨耀武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再强调,不希望皇都倒闭,“一旦倒闭,将会血本无归”。
此时,参与集资的民众才发现,他们已经被各房地产公司“要挟”,甚至“绑架”了。
到了2008年12月份,本来延期6月应该发放的集资利息,显然也没有如期兑现。12月中旬开始,各房产公司纷纷出示公告或规定,称“根据丽水市房地产业协会丽房协[2008]第5号文件精神”调整本息利率。自2009年1月1日起,未支付的利息与本金一并自动续存转为一年期借款,续存期间按房产公司不同,按月利率10‰~12.5‰不等计付利息。
“房地产协会只是个房产公司组成的行业协会,凭什么给我们下文件”,但被绑架的集资户们,丝毫没有办法对抗,“我们只盼望能早点拿回本金,利息要不要都无所谓”。
“如果不走这一步,春节前丽水的房产公司将可能全军覆没”,丽水一位业内人士称,“此举是在市政府授意下,由房地产协会出面,稳定丽水房地产市场”。
果不出所料,春节前各房产公司门前挤满了前来讨要本金的集资户。同心房产办公室遭到了愤怒的集资户打砸,“办公桌被掀翻,玻璃被敲碎,现场一片狼藉”,工作人员报警后,警察赶到现场,集资户们丢下一句,“砸坏的东西我们赔,从我们的集资款里扣好了”。说完扬长而去。
急于解套的集资户,开始打折出售手中的借条。在丽水当地论坛上,各个房产公司的借条都在以6~8折转让,低的甚至5.5折转让。
被套牢了的杨耀武也曾想过,低价转让掉手中的“白条”,但他发现借条并不是那么容易出售,价格过低他又不甘心。
“现在丽水的房子都是集资户在买,集资抵房,等于是强卖给集资户”,一位皇都房产的集资户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集资户只能接受。
2009年2月10日,闭门已久的丽水市花园路皇都售楼处重新开门营业。丽水市政府组成的帮扶小组接受集资户认购咨询。由于皇都房产资金链跟不上,春风佳苑项目早已停工,这次采用带现金的认购模式,帮扶小组设楼盘专项资金账户,目标认购后以第一期总价款的15%现金收取总额超过3500万元,则支付建筑工程款和银行贷款。
“如果认购失败,春风佳苑将成为一个烂尾楼盘”,杨耀武说,“我们集资户则会套得更深,回款遥遥无期”。
现在杨耀武还将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参与认购,这些普遍120多平方米的房子,总价动辄上百万元,他需支付现金近30万元,这对开杂货店的杨耀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难题。
如果认购成功,也意味着未来几十年杨将为还贷而付出沉重代价。杨说,像他这样还算好,还有许多抵押了房子参与集资的人,日子更加难过。
无论是参与集资的民众,还是借款的企业,甚至是丽水政府,“所有与集资有关的人都被绑架了,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都已进退维谷。有集资户戏称,一不小心,“集资集成了房东”。
杨耀武离开的时候感叹,“现在回想起来,丽水集资确实是个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