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政策效果和市场走势的判断丨智库

如果将9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作为本轮房地产“强刺激”的起点,目前已满两月。从“9·24”的五重政策“大礼包”,到“9·26”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10月12日财政部释放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信号,到10月17日五部门政策“组合拳”,可谓环环相扣。政策出台从单一部门到多部门联动,政策手段从金融为主到财政、金融、土地全方位发力。两个月来,存量政策加速落地,增量政策持续加码,无论是政策力度、出台密度还是落地速度,都超越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

市场初显止跌回稳信号

10月份以来,中国房地产报策划了“房地产止跌回稳调查”系列报道,围绕政策“组合拳”落地实施效果,对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天津、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海口等二线城市,以及东莞、佛山、宜宾、泸州、内江、乐山、资阳等三四线城市进行深入调查采访,采访房地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了解政策出台和落实情况,走访楼盘销售现场、采访企业和中介机构,了解房地产销售情况,感受市场热度。

调查采访结果显示,随着一揽子政策的逐步落地,各能级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止跌回稳迹象。一二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均呈现量增价稳的局面,房价具有较强的韧性,在政策刺激性成交明显放量。例如北京,10月份新建商品住房网签0.45万套,环比增加50.1%,为今年以来高点;二手住房网签1.71万套,环比增加32%,同比增加70%,为近19个月以来最高值。再如上海,10月上海新房成交6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1%,同比增加14%;二手住房成交18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3%,同比增加77%;新房、二手住房合计成交249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4%。

三四线城市在本轮政策作用下,房地产市场亦出现回升探底迹象。例如东莞,10月份全市新房网签套数达5582套,较9月大幅增加2336套;二手房方面,10月份全市共网签2413套,较9月也有大幅增加。

市场的止跌回稳在统计局的数据中也得到体现。房价方面,今年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降幅收窄或转涨,同比降幅趋稳,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所改善。新建商品住宅中,7个城市价格环比上涨,二手住宅11个城市价格环比持平或上涨。

商品房销售方面:1~10月,全国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77930万平方米,累计同比降幅较1~9月收窄1.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76855亿元,累计同比降幅较1~9月收窄1.8个百分点。10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7646万平方米,降幅环比收窄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金额7975亿元,降幅环比收窄15.3个百分点。销售回款的改善也带动房企资金面好转,10月单月行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0.8%,降幅较9月收窄7.6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方面,根据PMI调查显示,10月份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比上月回升2.5个百分点,市场预期指数回升1.8个百分点,显示房地产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市场预期出现好转。对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调查显示,预期未来半年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保持稳定或上涨的受访者占比提高。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自今年5月份以来连续6个月回升。

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

今年“5·17”新政之后,特别是9月底至今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今年年末乃至明年的市场走势的判断,取决于存量政策的落地和增量政策的持续跟进。

从需求端政策来看,目前已基本做到应出尽出。制约住房消费需求的限制性政策(包括限购、限售、限贷、限价等)已基本解除,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降至历史最低,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空前,加之地方推出的支持“以旧换新”、购房补贴等政策措施,居民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大幅降低,居民购房意愿得到有效提升。在政策作用下,今年年末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会出现翘尾行情。对于明年的市场走势,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给端政策的落地进度和增量政策的力度。

从目前供给端政策推进情况看,融资“白名单”政策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动下,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10月31日,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超3万亿元,已完成4万亿预期融资规模的四分之三。截至11月13日,全国实现保交房任务交付285万套。其中上海、福建、甘肃、黑龙江、河北承德、江苏徐州等74个省市保交房交付率超八成,贵州六盘水、福建厦门、湖北鄂州、甘肃平凉、辽宁葫芦岛等24个城市保交房交付率超九成,江西新余、甘肃金昌等6个城市保交房交付率已达100%。随着融资“白名单”的“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政策落实,房地产融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保交房也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基于目前房地产政策和市场形势,预计2025年房地产市场有望实现筑底。一是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对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决心非常明确,政策的发力点也准确无误。接下来一方面是存量政策的落地显效,另一方面还会有更多的增量政策出台。

二是市场层面,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不存在供给过剩问题,市场调整一方面源于房价过高,另一方面源于供需结构性矛盾,随着限制性政策的逐步解除、房价的回调到位,以及购房成本的降低,市场止跌回稳指日可待。对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而言,供给过剩是导致房价下跌的主要因素。目前政策以去库存为目标,严控增量,一面是销售回暖,一面是新开工减少,销售与新开工形成的“剪刀差”将逐步使供需达到平衡。在房价方面,经历了多年市场调整,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腰斩”,甚至跌破成本线。随着市场预期好转和购房成本降低,市场有望走出低谷。

观点

毛振华:以促进保障房顺价销售为抓手消化住房存量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撰文表示,稳定房地产市场要比稳定股票市场重要得多。一方面是房地产市场的规模与体量更大,在居民部门资产中的占比更高,另一方面是房地产与消费、财政、金融等经济重点领域的关联性更强,房地产调整对于经济的影响更深远也更长期。毛振华认为当前需要在需求侧加大稳地产的力度,通过较大规模的保障房购房补贴,促进保障房顺价销售、消化住房存量,只有房地产市场尽快实现再平衡,促进房地产价格回稳,中国经济才能尽快回到触底回升的路径上来。

毛振华认为,房价持续下行是拖累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房地产价格下行具有巨大的外溢效应,会根本性地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基本格局。房地产价格守住了,资产价格才会企稳,宏观经济下行周期才能逆转。因此,当务之急是让房地产价格尽快稳定下来。

在毛振华看来,市场供过于求是价格下行的主因。针对市场供过于求的问题,毛振华建议供给端应当暂停新开工,向市场传递“出清”信号。要实现市场“出清”,就一定要通过控制供给来达到对价格的支撑。控制供给应是房地产政策中的核心政策之一,这只手要硬。但是,控制供给不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因此应当从中央层面进行政策统筹,通过上一级、甚至上两级政府对地方供地计划进行控制,来达到冻结供地的目的。

而在需求端,毛振华建议应当以促进保障房顺价销售为抓手消化住房存量。住建部提出今年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毛振华认为这类供给侧的措施,比不上在需求侧促进保障房购买更为有效。建议将这4万亿元银行贷款转为财政开支,直接作为补贴发挥杠杆作用,推动保障房的顺价销售,帮助中低收入阶层实现住房愿望。

毛振华认为,房地产市场目前积累的问题很多,信贷支持等政策只能解决流量问题,财政支出才能解决分配问题。在存量房转为保障房的同时,应当将较大规模的财政资金补贴给购房者,提升保障房的购房需求,也切实减轻居民部门的购房负担,还有助于提振居民在其他领域消费支出的意愿。

伍戈:解决房地产问题需具备更宏观的视野

过去一到两年,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收入迅速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财力构成了挑战。伍戈认为,若过度严控新增,意味着即便当前土地出让收入已处于低位,仍可能进一步减少。这可能导致地方财力,尤其是地方进行逆周期调整和总需求调整的动力趋弱。而地方财力是逆周期调节的重要主体。这对房地产而言未必是积极影响。

伍戈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在房地产领域虽已迈出重要步伐,但仍可加大力度、拓展广度,从而实现中央对房地产提出的止跌企稳要求。应从根本上形成一种认识:尽管当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但对于传统发展动能,以及民众对高质量房地产以满足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也是值得重视的。要在此基础上,对需求端和供给端采取更果断措施。特别是在供给端,需权衡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应更侧重于后者。

THE END
1.fns.fesco.com.cn/FESCO,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全国业务共享平台https://fns.fesco.com.cn/
2.登录入口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员登录入口) 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 教师自助子系统(教师个人录入数据登录入口) 注意事项: 1、浏览器建议使用谷歌/Google Chrome、火狐/Firefox、IE8以上版本(不含IE8),最佳分辨率为1280×1024; 2、退出时请点击右下角注销按钮,切勿直接关闭浏览器。 3、用户如果被锁定后,https://jiaoshi.ahedu.gov.cn/
3.楼市大变局我们怎么办(豆瓣)目录· ··· 我要写书评 楼市大变局 我们怎么办的书评 ···(全部 0 条)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https://www.douban.com/isbn/978-7-5476-0483-0/
4.楼市,大变局!地产观点似乎近些年房地产行业已经在不断发生转变,这个变化从几年前的“房住不炒”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人口增长的转折、到人均居住面积的增长等等。在诸多方面因素的变化的汇集下,或许也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历史性转折的来临,楼市面临以下大变局。 变局一、人口发展特征将从根本改变房地产的需求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8843688.html
5.什么是楼市的大变局?之三什么 是楼市的大变局 ?【之三】 @接昨日分享@ 整个湖南省,除了长沙增长,其余城市的常住人口全在减少。也就是说,如果以城市为单位来看人口,除了长沙,其余城市的幼儿园都得合并、关停。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02幼儿园关停潮已经开始了事实上,幼儿园关停潮,从去年就开始上演了,而且已经向小学冲击。 https://www.meipian.cn/4z0mbehz
6.溧阳楼市溧阳论坛[全国楼市] 住建部释放信号,楼市未有之“大变局” 天目小草 2023-02-15 3/2509 天目小草 2023-02-17 [全国楼市] 2023年,楼市开年第一坑 天目小草 2023-02-05 0/1986 天目小草 2023-02-05 [全国楼市] 县城楼市的终局:注定是一地鸡毛 ( +2 ) 天目小草 2023-02-04 0/2888 天目小草 2023-02-04 http://www.jsly001.com/thread-htm-fid-72-type-47.html
7.盘点中国楼市13:30~14:40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变局 就在金融危机肆虐了一年多后,不久前,金融风暴的源头美国,又有一批银行倒下了,这不免让人担心,金融风暴真的过去了吗?与之相应的金融政策会作出调整吗?2009年,大规模放贷和开发商重新点燃的IPO热情,会对2010年的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14:40~14:50论坛发布1:中国财经报道发https://finance.cctv.com/special/pdls/01/index.shtml
8.楼市大变局!2021年,调控第一枪来了这可视为针对房贷的“两道红线”,与去年针对房企的“三道红线”,共同构筑中国楼市调控的信贷防火墙。 02 房贷“两道红线”,影响几何? 其一,房地产信贷总盘子变小,2021年楼市必然承压,但冲击不会太大。 据安信证券数据,在35家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中,有10家踩中红线,其中不乏建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https://m.loupan.com/tc/news/201911/4576670
9.两会前瞻“三新”要义之下的大变局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党100周年,关键阶段两会召开在即,我们认为两会整体将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重点部署21年8项任务和十四五的12项举措,在政策不急转弯大背景下,货币、财政都将以温和节奏常态化,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三新”背景下,走出疫情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大变局即将翻开新篇章。 https://www.gtja.com/content/research/zt_210304.html
10.历史罕见,楼市迎来大变局!最新评论 用户6678130866 胡说八道,十天时间网签2732套一手房,2561套二手房,深圳房地产早就火烧太阳了。 智取其乐DeSoLi2天前北京 1 清退房潮背后,是不是说明房子已经不再是硬通货了? 摩登Hipster猫2天前北京 1 三四线城市房子真能放很久卖不出去? 殇载完出轨YIPPI2天前湖北https://cmnt.sina.cn/index?product=comos&index=ncwyyts3351667
11.地铁2号线——长沙首条地铁正式开通地铁助推楼市变局长沙首条地铁正式开通 地铁助推楼市变局——新华房产长沙站。http://www.xinhuanet.com/house/cs/zt/subway/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