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批发价格连降十周每公斤便宜6元中新社发尹正义制作
地产大佬万科也要养猪了。
关于万科和养猪,有个小故事。去年年末,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在一个论坛上对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时曾问:猪肉价格涨了,你养猪赚了多少钱?
刘永好回答称,“今年效益不错”“请你吃饭一点问题都没有”,此后还补充道:“吃猪肉大餐”。
刘永好的猪肉大餐兑现没有,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今年王石有望吃上万科自己养的猪了。
一个多月前,万科成立了食品事业部,万科集团合伙人谭华杰兼任新成立的食品事业部(BU)首席合伙人。这两天,这个新的事业部开始招人了。
△万科食品事业部招聘令
万科发布的“招聘令”显示,拟招募的5个岗位包括猪场拓展经理、聚落化猪场总经理、预结算专业经理、开发报建专员和猪场兽医。万科的招聘信息显示,5个岗位均要求本科且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地点均在深圳。
昔日的“住宅开发一哥”万科正式进军生猪养殖行业。
龙头房企都去养猪了?
为何万科选择跨界养猪?
万科的招聘信息当中有所解释:2018年万科将集团战略升级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2019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给万科客户购置食品带来的不便,公司认识到,以服务万科现有客户为起点,在“从农场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上,与各行业优秀伙伴共同努力,争取“以普通家庭可支付的价格,为大众提供安全健康的日常餐食”,是“美好生活场景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卖房子”的去养猪,万科并非首例。
在此之前,碧桂园、恒大、万达等房企巨头也都涉足过养殖行业。
另一家龙头房企恒大更是两度涉足农业畜牧业。2014年,恒大宣布进军现代农业,并且成立了恒大粮油、恒大乳业、恒大畜牧三大集团。当时据恒大披露,其已在农牧等领域投资近70亿元。不过两年后,面对新业务的连连亏损,恒大以27亿元的价格出售了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等非主营业务。多元化转型宣告失败。
2018年,恒大再次进军农业,成立高科技农业集团,并宣称将在未来10年投入千亿元与中科院共同打造三大科研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恒大在贵州大方县扶贫时,首批援建的200个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就包括110个养殖基地,后来在养猪和养牛之间,恒大选择了养牛。
万达的养猪故事也发生在扶贫过程中。2014年,万达在贵州丹寨投10亿元扶贫,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此举一度被媒体解读为万达想要进军养猪业。
不过,一年以后,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说:“万达调研了国内的5大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那十年下来不就为零了吗?没有利润,怎么扶贫”。于是万达放弃了养猪的想法,转而在丹寨建设旅游小镇。
超级猪周期的诱惑
△(资料图)2019年12月18日,一位工作人员在给宠物猪喂食。近日,浙江杭州一家宠物猪咖啡馆在网络走红,吸引众多年轻人前往争相“撸猪”。中新社记者王刚摄
当年网易创始人、CEO丁磊高调宣布开始养猪,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不过,2016年,在沉寂7年之后,网易味央的首头黑猪拍出了11万元的天价。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也纷纷兼职做起了“猪倌”。去年以来猪肉价格的节节上涨,更是将养猪行业推至风口。
商人趋利。养猪的回报丰厚肯定是各领域巨头纷纷瞄准这一领域的重要原因。
超级猪周期之下,养猪企业赚翻了。
在福布斯发布的2020全球亿万富豪榜中,一张“新面孔”闯入中国内地最富有的前10人阵营,他就是靠着“养猪”起家的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今年,秦英林以185亿美元的财富值稳居河南首富之位,超越曾经的首富王健林,列全球第43名。
而在资本市场,牧原股份股价一骑绝尘,累计上涨3倍,一度涨至每股139元。据胡润研究院披露,秦英林、钱瑛夫妇财富增长至去年的三倍。
许多人这才发现,原来养猪可能比卖房子、搞互联网更赚钱。
年报显示,去年牧原股份销售生猪1025.33万头,净利润同比增长十倍。其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高达37.05%。
再看“养猪大户”温氏股份,2019年,温氏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139.67亿元,同比增长252.94%;其中,该企业肉猪类毛利率为28.84%,同比增长16.52%。
正邦科技也因为养猪“养肥”了利润。2019年正邦科技实现营业利润19.9亿元、利润总额17.87亿元、净利润16.97亿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671.89%、779.53%和777.53%,主要原因是报告期生猪价格的上涨使公司生猪养殖板块的毛利有所提升,利润增加。
另一家规模养猪巨头新希望的猪产业毛利率更是达到了38.53%,同比增长22.30%。
相对比之下,房地产业的利润增长就有所不如了。
碧桂园2019年实现净利润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26.1%。看起来增长仍然很快,但是对比该企业2018年净利润同比68.8%的增速,增长速度已经大幅放缓。据机构统计,去年上市房企平均利润率已不到10%。
住房市场从增量迈入存量,必定意味着以开发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会面对越来越明显的增长“天花板”。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调控政策趋严的背景下,“放缓”是多数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对于重资产、高负债的开发商而言,速度一旦慢下来,过去被高速增长掩盖的各种问题就会一一浮出水面。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来,不断有房企做出多元化的转型尝试。
养猪比卖房子能赚钱,不难理解为啥有的企业打算“丢掉”房地产专心养猪。以畜牧业为主业的罗牛山3月份发布公告称拟剥离房地产业务,集中精力和资金养猪。
不过如万科此前所坦言,房企转型的关键问题在于:“找不到和房地产赚钱前景相当的行业”。
目前看来起来,猪还在风口。
券商研报认为,在非洲猪瘟与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压力下,生猪产能恢复速度较以往明显偏慢,生猪企业或将整体受益于高景气。能够有效防控的优质企业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并实现产能快速扩张,更受益于行业规模化红利。
不过,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猪周期”终会迎来拐点。养猪能否持续成为“养肥”企业业绩的增长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