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业投资:创投机构资本近1万亿,风险投资规模高于美国
(四)创服机构:孵化载体超1.3万家,广东孵化器数量全国第一
(五)疫情冲击:中小微企业恢复速度慢,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出
(三)创业驱动力:为实现自我梦想、获取财富
(四)创业现状:近半创业者盈亏存在波动,七成三年内开始盈利
(五)面临困难:资金问题依旧是创业者面临最主要的困难
三、典型城市青年创业发展现状
(一)成都: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打造“圆梦之都”
(二)长沙:全国首个建立系统性乡村产业人才政策体系城市
(三)大连:依托创业导师资源,激励“创孵”载体
四、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
(一)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构建
(二)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
五、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排名
(一)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指数构建
(二)中国城市青年创业发展排名
六、政策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进一步推进青年创业发展,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泽平宏观联合开展青年创业专题研究。课题组于2021年9月对成都、长沙、大连进行实地调研。从创业环境、创业精神、创业结果三方面构建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指数体系以分析中国整体和主要城市创业情况,形成《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2021)》。
2020年,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我国在抗击首轮疫情及2021年上半年境外输入变异毒株中取得显著成效,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青年创新创业必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2021年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4.7%。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6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低于2019和2020年同期水平。其中25-59岁的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2%,同比下降0.8%,与上月持平,就业形势总体向好,这与后疫情期间中央文件多次提及的“灵活就业渠道”密不可分。随着“双创”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就业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科创板企业情况可以表征国内创业企业质量。科创板主要面向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成长型企业,是创业公司的标杆,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创业市场活力的指标。2020年,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145家,市值由2019年底的0.87万亿增至2020年底的3.7万亿元。总体看科创板企业走出了疫情的阴霾,实现盈利的企业占比从年中的86.0%升至年末的92.1%。我们认为,科创板的良好表现得益于疫情影响的消退、科技企业获得政策力挺以及企业高质量的研发创新。
从总量看,2020年我国科创板上市企业为145家,较2019年增长107%。从地区分布看,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成为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聚集地。2020年江苏省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为30家,位居全国第一;上海、北京、广东省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分别为24家、22家、21家,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第四。从行业分布看,中国科创板上市企业以信息技术、工业、医疗等行业为主。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信息技术企业为58家,占比为40%,位居第一;工业、医疗分布为36家、29家,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信息技术主要产品类型为专用软件、电子设备及加工、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及加工、互联网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等,代表企业包括中芯国际、天合光能、紫晶存储等;工业主要产品类型为行业专用软件、专用设备与零部件、环保机械、电子测试和测量仪器、诊断治疗设备等,代表企业包括奕瑞科技、航亚科技、高测股份、江航装备等。
中国PE/VC投资金额高于美国,但种子期等前期投资比例较低。结合投中研究院中国数据、PwC/CBInsight、KPMGGlobalanalysisreport,2016-2020年期间中国风险投资(PE/VC)投资案例数从17142项降至7821项,投资金额从2278亿降至1767亿美元;同期美国投资案例数从4799项上升至6306项,投资金额从593亿上升为1332亿美元。2020年起由于疫情影响,PE/VC投资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动,但中国PE/VC投资规模高于美国。从投资阶段来看,2020年中国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投资案例占比分别为13.0%、22.5%、45.5%、19.0%,而2020年美国各案例占比分别为30.2%、26.4%、21.8%、9.3%,这是因为中国PE/VC更偏好扩张期和成长期这类收益确定性较高的项目,对于种子期和初创期创业项目投资相对较低。
从创业行业看,51.6%的创业企业集中在农林牧渔、批发零售和教育文化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占比20.8%,批发零售占比15.9%,反映出青年创业者倾向于选择技术和资金门槛不高的行业进行创业,这也符合大多数青年创业者缺乏资金和社会资源的现状。教育文化占比14.9%,去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教育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去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0.2%,对吸引青年创业者进入教育文化行业起到积极作用。而今年“双减”政策出台,教育市场规模缩减,该行业创业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优化“一站式”服务、加强青年安居保障、搭建青年交流平台。“一站式”服务方面,成都推出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聚合平台,为青年创业政策申请提供“一站式”服务接口,包括整合各类金融扶持政策、组建“星导师”团队提升创业者的管理和经营水平、满足青年创业项目合伙需求等。平台首批上线337家孵化场所,累计链接85.54亿元资金池。青年安居方面,成都构建全面覆盖、租售补并举的青年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对符合条件的来蓉青年,政府在其购买人才公寓时给予政策面积8.5折的优惠;建设青年驿站,为外地来蓉求职应聘的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大学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截至2021年底,成都累计建成青年驿站23家、床位800余个,累计服务5.58万人。青年交流平台方面,成都打造“15分钟青年社交圈”,率先提出并建设青年之家旗舰店、社区店、共营店三级服务终端体系,截至2021年底,成都建成青年之家1031家。
以青年企业家协会为纽带联系青年创新创业者,集聚企业资产总额近100亿元,企业员工近20万人,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宣讲、资金扶持等服务。从组织性质看,长沙青企协1997年成立,是一个汇集全市青年企业家的群众组织,是汇聚长沙青年创业者力量、扶持创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从组织规模看,长沙青企协以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方式招募青年创业者,目前第六届青企协会员195人。从服务内容看,青企协聚焦生产制造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和新经济企业的发展,先后成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长青创服务平台等,定期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与交流、政策宣讲、对接贷款等活动,帮助青年企业家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人才引进、信息共享难题,营造服务型创新创业环境。目前,青企协会员企业累计包含上市及拟上市企业17家,企业资产总额近100亿元,企业员工总人数近20万人。
4)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这一指标设定权重为17.5%,因为它能很好地衡量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即衡量科技创新及其技术成果创造财富价值的情况,是衡量“创业结果”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三,优化农村创业制度环境,重点扶持农民返乡创新创业。问卷结果显示,农民创业群体占比达6.9%,引导农民进行现代化农业创业至关重要,特别提倡外出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支持农民进城创业,有利于激发农民创业精神,充分释放农村创新创业潜力。我们建议:一是在政策上坚持普惠性与扶持性相结合,坚持盘活现有的农民创业企业与增加农民创业企业二者并举方法,加强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举措,实行城乡一体联动;二是政府健全基础设施,各级政府、高校都应加强服务平台设施建设,通过农民创业培训、成立农民创新创业中介机构,引导农民进行创新创业;三是通过免税、免房租或补贴房租的形式,调动农民创业积极性。
第六,完善创业培训体系,规范青年创业培训内容,建设专业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青年创就业理念,引导青年走出家门,投入实践。政府作为青年创业的指导者,对于引领全社会形成积极就业风气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如大连依托创业导师资源,针对各类创业人员创业现状和实际需求,打造自身“创培”品牌。我们建议:一是地方政府部门组织优秀创业者、创业专家等设计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同时,注重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创业教育培训的质量;二是加大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业培训,并给予相应的创业培训补贴。同时,建议政府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创业导师分类与奖励,提高创业导师的指导积极性,真正发挥导师的实际作用,以“一对一”或“一带多”的方式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初创阶段的突出困难;三是定期评估当地青年的就业积极性,及时根据反馈做出相应调整;四是加强高校开展校内创业培训体系建设,与政府、校外创培机构等形成良好合作机制,共同确保校内创业教育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