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行为全流程管理亟须完善(金台视线)
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主体和保障性租房
“有些租房平台上的房源照片是假的,价格也是假的,目的是吸引租客与中介联系,然后中介再用套路话术骗租客签约。”广东深圳市读者孙女士在来信中说,中介公司与租房平台一般属于合作关系,每吸引一个客户成功签约,平台都能向中介收取高额平台费,“所以,中介发布的虚假房源信息,平台并非毫不知情,但在具体利益面前,平台往往选择在审核环节放水,“其实,中介公司出的平台费,最终还得租房人买单”。
租房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缓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西南某省会城市曾调查大学生等新市民租住情况,数据显示:超六成的承租人建议加强租金监管,近五成表示承租人在市场上相对弱势,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希望提供高效的维权服务。
某中介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主要城市租房中介服务的成交额占住租房交易总额比例较高,合理规范租房市场的多方市场主体行为,特别是中介行为,对发展租房市场至关重要。”他建议,着眼全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看,应明确市场主体包括监管机构的权责利,按照住租房市场法规监管房东、中介、平台,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市场监管队伍。
租房不是简单消费,带看、签约、居住、支付等线上线下环节都要认真对待
湖北武汉市读者小刘最近因为租房的事情挺苦恼。“我刚工作不久,找了好多房子都不太满意,就想先短租过渡一下。我跟中介明确表示只租两个月,他也答应了。后来带我看房时,让我交了几百元订金。”小刘说,可当他准备签合同时,中介却说必须签1年,不过住满1个半月后可以帮忙找下家,“我不放心,要求在合同里加上只租两月且转租后退订金的条款。结果中介拿出一张‘定金收据’,辩解‘定金’是确定租才交的钱,不可能退给我。”为了几百块钱的订金,小刘跟中介来回交涉,一直没有结果。
西安读者小涛来信反映,他与同学合租的房子,住进去才发现是隔断房,“中介始终都没说明这一情况,合同里也没有提到。我住的这间房子没装空调,夏天屋里快40摄氏度,没法住。对于我的质疑,中介不仅不解决问题,还态度恶劣、出言恐吓”。后来,小涛才了解到,是中介私自改变了房内结构,而且选择的都是最便宜的材料,不环保也不防火。“一旦发生火灾,是中介负责,还是房东负责?”小涛一时不知该找谁。
核查各方信息,看房把控细节,避免一次性支付高额租金,提高维权意识
发布虚假信息,隐瞒影响出租的重要信息,赚取出租差价,违规开展租金消费贷款业务,暴力驱逐承租人,恶意克扣押金、租金及其他保证金或预定金……由于部分中介游离在监管外,一些房东法律意识淡薄,租房市场的套路让不少租房人防不胜防。
“签合同时别嫌麻烦,逐字逐句读完。看看位置面积、设施家具、租赁期限、支付退还方式、合同解除或变更情形以及违约责任的承担,有没有写清楚。”在北京长期从事租房行业的负责人金先生说,尤其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协商结果都要体现在书面合同上,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杭州读者裴先生建议,谨慎选择纯线上服务平台,务必要查看平台与房东签的委托协议书,充分了解房源的出租权限、期限、支付方式等情况。在租金支付方式上,一方面不用所谓的“租房贷”,避免一次性支付较大额度的钱,另一方面应向平台的企业账户打款,不随便转给经纪人或业务员个人。“现在一些平台之间打价格战,对收房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出租价格明显低于市场的,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裴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