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担心试用期买楼会影响银行按揭,所以我专程找银行做了预批核,还好后面也顺利批下来了。
我建议对自己贷款能力不是很清楚的朋友,买房前都先做一下预批核,这样可以保证你不会因为贷款问题导致挞定(临时毁约,损失定金)。
图:网络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香港买楼置业需要做压力测试,尤其是现在港府为了帮助更多市民上车,先后推出了,大幅降低了首付比例,所以置业门槛也随之低了不少。
如果不介意楼龄,市面上还是有很多600万以下的小两房,首付拿出60万相信很多港人都能做到,毕竟香港新闻里不乏有做清洁工的人都是有百万存款,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上不了车呢?
原因就出在压力测试上。
图:hk01
想在香港贷款买房一般都要通过压力测试,即以目前按息加3%计算(根据市场按息及H按封顶息率,一般以不低于5.5%计算),首套房按揭申请人在压力测试下的供款占入息比率不可超过60%。
而银行审批申请人的按揭申请时,一般要求供款入息比率以50%为上限。
举个例子,如果你每月收入是3万,最多每个月还1.8万。
压力测试
以上压力测试以首套房按揭(未包括二按)计算作初步参考,并假设借款人没有任何其他债务。
压力测试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你可以贷款的按揭额度。
那么如何做压力测试呢?其实在各大地产中介网页,如中原、美联等都可以大致计算出一个结果。
地产中介网站上基本每个房子都会有月供建议
需要留意的是,最终按揭审批由银行出,大家在地产那里做的压力测试的结果,仅作为参考衡量自己的置业能力,千万别仅以此为依据去买房!
因为地产代理提供的压力测试计算是假设买家的主要收入来自香港、没有其它按揭或担保按揭、购买的物业是作为自住用途,上述计算结果只作参考用途,地产代理并不会为该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01
不同的银行,差别真的很大
就我这次的经验,我觉得各家银行在压力测试的松紧度真的不一样,而且同一个银行的按揭专员的答复也有细微的差别,差异主要在花红是否计入、allowance是否计入、试用期买房按揭批核这几方面。
我之所以坚持去银行做压力测试,是因为我觉得地产中介给我做的压力测试不靠谱。
就拿下图来说,按揭计算器得出的压力测试结果需要月收入5万3千多,但地产中介却告诉我,不用担心,最后银行只会按月供比率计算,所以只需要4万4千多的月收入,就可以贷到款!
这可是足足差了快一万的月收入呢!
地产按揭压力测试结果
A银行回复
他们计算花红是看你连续两年税单上的花红情况,如果两年花红差不多,那就取平均,如果两年花红差很多,取最低的那年花红算月平均。
而试用期申请按揭呢,他们做的就比较宽松,可以在你试用期批按揭,而且是按你新的工资计算,但前提条件是不能转行。
而关于试用期申请按揭,B银行的回复就更加简单干脆了,提供前工作的材料即可。但B银行不计你的花红。
B银行回复
到了C银行,压力测试的算法就更加严格了,要计算花红,你需要是非固定收入人士,如果是固定收入人士,只按你每月到手的钱来计算。
C银行回复
每个银行对压力测试的要求都不一样,所以我很担心如果我贸然买房万一按揭批不下来,我就会损失定金。
因此我一直想在找银行帮我做预批核,但基本都碰壁。
四处碰壁
直到有一天人品大爆发,朋友推荐了一家港资D银行愿意给我做预批核!
02
怎样做预批核?
预先批核是指有意置业人士在买楼前先向银行申请按揭,待成功获得银行初步批核后,需要在一个月内购入该(指定)物业。
提前申请预批核可以让买家事前有更精准的预算及风险评估,了解自己是否有足够能力置业,避免遇上购买物业后申请按揭时,才发现未能通过入息审查,可能导致赔了定金。
但实际操作中,可以购入并非是预批核的物业,但要求该物业的价格与预批核的物业价格相差不大。
我最后买的房子是个二手居屋,大家可以看视频
就拿我的经验来说,我之前是拿看中的一套大围的物业给银行申请的预批核,最后并没有购买那套物业。
最后成交也是按照预批核的结果来的,而且做预批核也不需要额外费用。
装修中的房子
申请预批核的过程和提交的文件和正式的按揭批核差不多,申请人需要填写银行申请表格,提供个人资料及入息证明等。
银行也会查核申请人的财务信誉,并提交拟购置物业的地址,但不用提交临时买卖协议。
房子周边的康乐设施
图:hket
说到高成数按揭,不得不提一下按揭保险。超过六成的按揭都需要买按揭保险,不同的成数保费不一样,置业的时候一定要把保费考虑进去,因为保费小则几万,大则几十万。
当然,这个按揭保费也是可以问银行贷款的,跟月供还房贷一样,可以每月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