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60岁以上的人有1%出现房颤,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成倍增加。其中,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占3%~11%。有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死亡率较无房颤者高1.5倍~1.9倍。房颤的发生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类型有关,高血压病是最易并发房颤的心血管疾病。伴发房颤的患者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病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引起房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岁~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常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乌头碱、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电复律术中等可直接诱发房颤。
(6)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3.家族性房颤
为基因突变所致,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4.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三大症状包括心悸、头晕、胸闷等,但临床上不止三种,还可能会出现乏力、多尿等症状。
1.心悸:由于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跳失去正常的节律,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的症状。
2.头晕:由于心房颤动会导致心率过快,而心率过快时,易引起血压过低,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的症状。
3.胸闷:心房颤动导致患者心率过快,心功能不全,引起心脏的射血功能减弱、心肌供血不足时,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胸闷的症状。
并发症
房颤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绞痛或心力衰竭。发生房颤的时候,由于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脏的射血能力大约要损失1/4或者更多。如果心房颤动再同时伴有极快的心室率,比如心率一分钟超过150次,就极大增加心脏的耗氧量,诱发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的发作。
2.血栓栓塞的风险。如果一个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不合并其他的基础疾病,血栓栓塞的风险很小。但是,如果同时合并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患者极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进入体循环会有极高的栓塞风险,比如,引起脑栓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