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症状,治疗,预防,护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陈凤鸣

审核认证

陈凤鸣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内科

疾病概述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通常表现为不规则且很快的心率,这是由心房失去了正常节律所致。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心慌、胸闷、疲乏无力、头晕、黑矇、心律不齐等。

好发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长期酗酒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老年人等。

并发疾病:脑卒中、周围动脉栓塞、心力衰竭等。

常用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磁共振检查、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X线检查等。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治疗周期: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是否医保:是。

常用药物:普罗帕酮、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钠多洛尔、胺碘酮、决萘达隆、维拉帕米、地尔硫、达比加群、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病因

一、心血管疾病

房颤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心血管疾病。

1、心脏瓣膜疾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导致房颤常见的病因之一。

2、冠心病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罹患房颤的概率更高。

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更容易引起房颤。

3、心肌病

扩张型、肥厚型以及限制型心肌病都是引起房颤常见的原因。

其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较易诱发房颤。

4、高血压

高血压是房颤常见的原因之一。

高血压持续存在可引起心肌肥厚、左心房增大等,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导致房颤的概率会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上升。

6、先天性心脏病

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也会导致房颤,一般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长期右心房内血液流入左心房,会引起左心房内压持续高位,出现心肌肥厚、心房腔扩大等症状,最终导致左心房电生理紊乱,引起房颤。

7、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肺源性心脏病也会导致房颤,但比较少见。

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房颤主要呈间歇性发作。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异常尤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房颤的重要病因之一。

约1/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患有房颤。

三、、酒精

大量饮酒可诱发房颤。

四、其他

少部分患者病因未明,称为特发性房颤或孤立性房颤。

症状

心慌、胸闷以及胸前区出现疼痛,一般考虑是因为心房节律混乱,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疲乏无力,主要和长期存在房颤导致心功能不全有关。

头晕、黑矇,主要与心脏供血不足、神经系统缺血有关,部分患者在严重时会出现晕厥。

心律不齐,心率大于脉(搏)率,即临床所说的脉搏短绌。

就医

若是患者出现心慌、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医。

若是患者突发严重心悸、呼吸困难等情况,建议马上到急诊科就医。

一、病史

是否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病史。

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内分泌疾病病史。

是否有酗酒史。

二、临床表现

是否出现有心慌、胸闷、胸痛、头晕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

一、药物抗凝治疗

房颤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四肢动脉栓塞等严重疾病。所以房颤要全程进行规范的抗凝治疗。

主要选择使用华法林,可以选择服用新型抗凝药物,例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等预防血栓栓塞。

由于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出血风险,所以在进行抗凝治疗前要进行出血风险评估。现阶段临床较为常用的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系统。评分在3分以上时需要谨慎。

在使用以上药物后,若是出现皮肤瘀斑、紫癜,以及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就医。

二、药物复律治疗

药物复律主要是指使用药物恢复正常窦性心律的一种治疗。

常用药物:主要为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心脏恢复窦性心律。

药物选择:心脏疾病并发房颤的患者一般选择使用胺碘酮进行复律治疗;若是患者没有无心脏原发疾病可以选择使用普罗帕酮等进行复律治疗。

三、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

适应证:不适合药物复律或电复律转复治疗失败的老年患者。

治疗目的:主要为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流动力学异常。

药物选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药物。

治疗房颤的常用手术为迷宫手术。

适应证:无法耐受药物治疗,并且合并了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禁忌证:左心功能不全以及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

饮食

护理

避免压力过大,松弛有度。

合理控制体重,过重要及时减肥,过轻要补充营养。

预防感冒,尽量选择佩戴口罩出门。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戒烟、戒酒。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避免酗酒。

限制刺激性饮品以及食物。

注意劳逸适度,保持平静的心态。

展开全部

心房颤动推荐专家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支、肺气肿、哮喘、肺结核、肺炎等呼吸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THE END
1.特发性震颤(ET)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详解症状运动障碍功能障碍一种罕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动作性障碍的特点。也被统称为特发性震颤。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 ET 的治疗原则 ET 的治疗分为药物(中医治疗及 用药治疗)和手术治疗。 颤症治疗原则: 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震颤无需治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TSJB7805569FVO.html
2.什么是特发性房颤特发性房颤在临床中也被称为孤立性房颤,这种房颤发病年龄大多数小于60周岁。一般通过相应临床检查很难发现有器质性的疾病,如高血压、风湿性疾病等临床证据,是单独出现的一种房颤。这种房颤的患者大多数可以出现血栓栓塞以及死亡的风险比较低,预后是比较好的,所以被称为孤立性房颤。 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bgLGEmyJgzo2BXyD.html
3.特发性房颤特发性房颤是指发生在中老年人中,这些人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存在房颤的体征,可以有或者没有症状,称https://www.myzx.cn/ask/6931150
4.特发性房颤的原因引起的39问医生特发性房颤的原因引起的,可能涉及遗传易感性、年龄、心脏瓣膜病、心肌病、高血压等,需要根据具体因素https://wapask.39.net/question/108220891.html
5.特发性房颤怎么治有问必答问题分析:特发性房颤的症状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进行,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是不需要进行治疗的。不过要保持好https://mipsm.club.xywy.com/wenda/195730503.htm
6.特发性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有什么区别特发性房颤指的是房颤的病因,就是没找到明确的病因,考虑为先天性的疾病。就是先天心脏发育的时候一些心肌的兴奋细胞生长在肺静脉口或者房室瓣环上就会诱发房颤的发作。 阵发性房颤指的是房颤的持续时间,可以有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 特发性房颤也可以有阵发性发作;也可以变成持续性房颤或者是永久https://m.xinglinpukang.com/audio/70291493.html
7.年轻人特发性房颤要紧吗所谓的特发性房颤指的是患者的心房当中出现多个异位起搏点,每个一位起搏点都会形成一个微折返激动,所以导致患者出现心律绝对不齐的情况,这种情况提示患者心脏存在器质性的心脏疾病,而这种器质性的疾病,绝大多数是先天形成,而不是后天由于高血压或者心肌缺血、冠心病、糖尿病的原因所导致的。因此对于特发性房颤的患者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qa/answers/-e4a9Jj0D8vVZnp0Ni5mTg/
8.房颤是怎么引起的专家文章房颤是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引起房颤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遗传因素、心脏病、非瓣膜性疾病、肺病导致的。另外一些生理性的因素,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房颤的发生。还有一些非特发性房颤,也要引起重视。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会出现房颤的情况,了解房颤的原因,也会有利于及时进行房颤的预防和https://www.bohe.cn/article/view/117686.html
9.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病。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老年人可由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常见病因如下。https://ccdas.pmphai.com/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10993
10.心房颤动分类–易康网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http://health.eekang.net/knowledge/180210
11.房颤是什么意思房颤的病因主要是器质性心脏病对心房结构的影响,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各种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酒精性心肌损伤也会导致房颤。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房颤患者的病因尚不清楚,称为特发性房颤。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可分为首发房颤、反复发作可自行终止的阵发房颤、治疗后可转化为窦性心律的持续房颤https://dise.fh21.com.cn/article/57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