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也就认为,如今的棚改拆迁已经圆满结束了,同时以下两类人会受到重大影响,一是专门囤积老房子用来等拆迁补偿的人。他们可以寻找那些老小区的急售房源,等到拆迁的时候,博取大额的拆迁补偿金。二是住在老房子里换不起房,期待拿拆迁补偿金换新房的人。在深圳,广州的一些城中村,一套房拆迁后得到上千万的补偿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但是那些城中村改造的说法,让那些投资客感到恐慌不安,特别是2023年住建部公布了棚改的成果,让很多人觉得拆迁已经结束了,2023年棚改开工量只有209万套,相比2022年减少了三成以上,这是不是意味着棚改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那么棚改拆迁,是否真的完成了?实际上,棚改并没有完全终结,在不少城市,棚户区改造依然在进行中,只不过大拆大建的模式已经不会再延续了。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首先,一刀切地大拆大建不利于维护城市形象,城市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如果所有城市都是千城一面,那就失去了城市特色,更无法保留城市底蕴,特别是一些具备文化历史底蕴的街区,适当改造反而能够保持原有的历史面貌。
第二,大规模拆迁,不利于社会稳定,会导致拆迁资金和原住民的矛盾,割裂人与土地之间的联系。
第三,大规模拆迁,对房价上涨有明显的助推作用,特别是三四线城市,高收入人群并没有那么多,许多原住民就是依赖补偿金作为换新房的资金。这也导致2015年到2017年之间许多三四线城市房价的上涨。
当然,最重要的是,城镇化已经到了中后期,不会像以前那样人口高速增长,大规模拆迁及新建会造成房屋空置,带来资源浪费,不适应时代发展。
同时住建部经过这几年的试点探索,找到了更适合老旧小区发展的方式,而旧城改造并不是简单地拆除重建,而是对小区从内到外的颜值提升和功能优化。旧城改造会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外部环境的改善,对小区的噪音、卫生、地面、楼面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提升小区的环境品质。
二是基础设施的改造,对小区的供水、供气、供暖、供电、通信、网络等设施进行维护和更新,提高小区的居住舒适度。
三是功能的完善,包括小区的安保、物业、停车场、景观等方面进行改善。
四是品质的提升。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对小区商业、教育、养老服务、幼儿托管服务进行升级,满足新时代人们的居住需求。
第二,旧改保持了老房子的特色。进行旧城改造,可以保留一些老房子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社会结构,保留老房子特色。
第三,老房子改造之后,居民可以住在原来的地方,不用搬迁到位置偏远的还建房中,经过改造过的房子品质也得到提升,居民拥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但是,改造的政策,并不是一刀切,有三类房子依然会被拆除重建,依然有机会面对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