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青岛市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条例》经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2月21日经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对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保护、利用、保障与监督等作出系统全面的规定。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协调市南区、市北区,推进30个保护更新项目,26个项目竣工,完成保护修缮约20万平方米,历史城区活力显著增强。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等2个示范案例和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信息采集及应用系统建设入选全省优秀案例和成果,市南区中山路片区和市北区海泊路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开展保护建筑三维数据采集,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搭建历史城区保护管理信息系统。
图1122022年,青岛市加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图为修缮一新的市北区里院内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
概况
2022年,青岛市低效片区共实施项目269个,竣工69个,完成投资额912亿元,纳统投资额620亿元。
顶层设计完善
2022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编制十大低效片区的“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场景化城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低效片区涉及的17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攻坚项目落地和科学有序开发奠定基础。
征迁腾地
2022年,青岛市完成29个征迁项目,腾空土地2000余公顷,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8个社区完成整村征迁工作。
基础配套建设
2022年,青岛市推进十大低效片区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其中,崂山区实施项目31个,竣工13个;城阳区实施项目18个,竣工10个;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完成送电。
项目招引
2022年,青岛市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陆续挂牌运营。
资金保障
2022年,青岛市市级层面累计拨付资金30亿元,推动安顺路打通、青钢片区外围拆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各区(市)通过专项债、贷款、财力投资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式筹集资金约440亿元。
政策赋能发展
2022年,青岛市针对低效片区土地整理、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用地供应等重要和急需事项,出台国有土地收储补偿、低效工业区升级改造等8项支撑政策,建立起低效用地再开发“1+N”政策体系,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推动片区再开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旧城旧村改造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
2022年,青岛市改造老旧小区318个,惠及居民9.2万户,所有小区均当年完成改造,计划投资额39.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40.64亿元,占原计划的103%。按照“改不改、如何改、如何管”居民说了算的原则,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沟通纽带作用,搭建交流议事平台,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精准了解居民需求,把项目改到居民“心坎上”。细化改造内容标准,适度增加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做好加装电梯、优化小区空间利用、搭建智慧化管理平台等工作,提升居民获得感、满意度。
图1132022年,青岛市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让市民居住更舒心。图为胶州市常乐花园小区新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城中村改造
市政设施建设
市政道路建设
2022年,青岛市计划实施市政道路建设项目83个,完工项目60个,实现通车50个,实施快速路、城市主干道路施工总里程60余千米。胶州湾第二隧道取得关键进展,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重庆路快速路等关键工程启动,唐河路—安顺路、劲松五路、株洲路等一批贯通南北、辐射东西的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快速通道及关键节点实现提前通车,缓解城市核心区交通拥堵的南京路拓宽改造工程实现“当年决策、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通车”。瞄准城市路网的堵点、卡点和痛点,在年初确定打通30条未贯通道路的基础上,全年累计打通李沧区秀山路、崂山区梅岭西路等42条未贯通道路,化解市民出行的堵点、难点。
市政道路整治
2022年,青岛市组织开展市政道路管护攻坚行动,全年累计完成团岛路、河南路、君峰路等274条市政道路整治提升,整治道路面积213万平方米,消除道路设施“病害”,优化市民出行环境。专项整治无障碍设施突出问题,累计整修盲道7.9万米,改造无障碍坡道3400余处,完善道路设施功能,提升市民出行品质。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供热、燃气、环卫设施建设2022年,青岛市对青岛能源集团一热泰能等7处热源实施“煤改气”,建成21台燃气锅炉,关停19台燃煤锅炉,拆除2根烟囱。全年减少燃煤消耗60余万吨,推进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当年实现主线通气,与现有青岛市供气主线互联互通,由36万立方米/小时供气能力增长到76万立方米/小时供气能力,保障青岛市供气安全。城镇燃气企业“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储气能力”累计完成储气能力8672.4万立方米。新增工业余热和新能源供热能力419.48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639.38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公厕542座,其中新建64座、改造27座、社会开放451座。新建天然气管网211.28千米。推进胶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建设(12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达到8700吨/日。
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2022年,青岛市聚焦重要节点交通拥堵和“行人过路难”问题,在学校、医院、景区、园区、商圈等区域开工建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13处,完成投资额1.07亿元,建设数量居全省首位。有条件的项目配建垂直电梯和造型顶棚,打造城市景观“网红桥”和师生过路“安全桥”,优化步行友好、绿色健康的慢行交通空间环境。
图1142022年,青岛市聚焦重要节点交通拥堵和“行人过路难”问题,推进立体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图为重建后的台东三路立体人行过街天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2022年,青岛市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2平方千米,累计完成274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33.4%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干线、支线、缆线管廊173千米,入廊管线涵盖给水、再生水、雨水、污水、热力、燃气、电力和通信等,总长度近2000千米。
路灯设施建设2022年,青岛市开展路灯照明设施建设整治,新建和改造路灯9370盏,处理单灯故障、设施更换、整体维修等问题5万余处,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亮灯率,确保亮灯率主次干道达到98.5%以上,“背街小巷”达到96%以上。其中,建成多功能灯杆1233基。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多功能灯杆3328基,路灯智能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青岛市推进23个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额149.45亿元,完工项目2个、新开工项目9个。其中,公路项目10个,完成投资额106.33亿元;铁路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10.45亿元;港口项目7个,完成投资额29.8亿元;枢纽项目2个,完成投资额2.87亿元。全年在建项目达到18个,5个项目推进前期工作。
公路项目加快建设
2022年,潍青高速公路(青岛段)建成通车。明村至董家口高速公路等5个项目提速建设。山东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青岛市中心城区北部快速通道项目全线开工。沈海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12月30日,青兰高速公路(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项目完成左半幅调流转序,右半幅启动改扩建。二〇四国道大沽河桥梁项目主河道梁体贯通。全市“五纵五横六连”高速公路网和“三环十射九横十纵”国、省干线公路网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铁路项目稳步推进
2022年,潍烟铁路完成桥梁桩基建设,灰埠站房主体结构完成封顶。莱荣铁路实现跨龙青高速公路特大桥108米连续桥梁合龙,全面转入线上工程施工。时速350千米的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按照省定计划加快推进,年内基本完成前期手续。董家口至沂水铁路获国家铁路济南局集团支持,成立投资公司加快推进,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青岛市作为国家沿海重要铁路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北上京津冀、南下长三角、西通沿黄河流域、东贯胶东半岛的高速铁路网络加速形成。
港口项目全力加速
2022年,山东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三期码头工程主体完工,董家口港区振华原油库工程、齐鲁富海原油库工程、港投万邦矿石码头工程、董家口港区北三突堤粮食筒仓三期及配套流程工程等开工建设。青岛市作为东北亚海上重要交通枢纽实力持续增强,向世界一流港口行列迈进。
枢纽项目持续攻坚
2022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综合客运枢纽提前开工,唐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工程主体完工。其他公交场站、物流货运枢纽、停车设施等站所加快建设。综合立体客货枢纽逐步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加速衔接,“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加快实现,现代化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市交通运输局)
地铁建设及地铁沿线开发建设
主城区运营线路初步成网
2022年,青岛地铁4号线通过竣工验收并于12月26日正式开通,在行业内率先创建高水平开通指标体系;西起人民会堂站,东至大河东站,全长31千米,设25座车站,与既有青岛地铁1、2、3、11号线7座车站实现换乘。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和13号线一期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截至2022年底,青岛地铁运营线路7条,线网运营里程达315千米,运营车站146座,居全国第十位、中国北方城市第二位。
线路建设全面提速
2022年,青岛地铁三期规划7条线路、139千米全部开工建设,创造7条线路全部在获批一年内实现开工建设的“青岛速度”。通过缩减车站规模、优化征迁方案、创新施工组织等措施,提前规避征迁、管迁难题,确保线路高效建设,节省建设资金16亿元。截至2022年底,三期线路完成48万平方米征迁任务。青岛地铁8号线支线、15号线一期于4月开工,8号线南段土建完成73%;9号线一期、6号线二期于7月开工,6号线一期土建完成85%;2号线西延段土建完成80%。青岛市在建线路达到11条、219千米,且全部为地下线路,创开工建设以来历史新高。
图1152022年4月27日,全国首座全方位装配式地铁车站——青岛地铁6号线可洛石站主体结构拼装完成。(青岛地铁集团供图)
工程标准化建设
2022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青岛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发布《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图集(土建篇)》,推进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争创全国行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标杆。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全国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工程品质提升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从完善质量监督标准体系、实现“两个规范”,健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确保“五个标准化”,强化全过程质量提升、狠抓“六项管控”,引导管控提质升级、突出“四新技术”四个方面,介绍青岛市在质量全过程标准化管控方面的先进经验。
市政工程建设高效推进
2022年,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辽阳路快速路南京路至福州路段建成通车,福州路至海尔路段主线桥提前3个月建成通车。辽阳路快速路为青岛市中心城区新增一条东西向交通“大动脉”,与青岛地铁4号线、地面道路共同构成全市首条“多线合一”的立体复合走廊,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市民幸福感。
全域布局TOD开发
2022年,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功能复合、统筹规划”原则,推动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下同)开发成为城市发展战略,编制青岛市TOD开发战略规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一体化城市设计规划,在全市范围内建立“21+N”项目库,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创新构建“五位一体”联合开发体系与“三级联动”全生命周期开发模式,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行的交通中心、产业中心、商业中心、生活中心和文化中心,为城市发展增添新的增长极。重点TOD项目青岛创新创业活力区完成东西广场地下空间土地获取,东广场非涉铁路段围护桩完工,安顺路调流路建成通车。南岛片区作为西部老城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实现一期开工。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022年,青岛地铁集团在全国首创建设世界一流地铁目标体系,包含三级目标体系。其中,建设篇共298项,含一级目标16项、二级目标56项、三级目标226项。在全国行业内率先发布《绿色城轨发展实施方案》,发起九大行动,成立青岛东湖绿色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加快推进绿色建造和绿色运营,明确至2028年实现“节电30%、降碳40%”目标。印发集团创新实施指导意见,推行“揭榜挂帅”“五小发明”等奖补结合激励机制,打造集团创新平台,激励全员创新;国家示范工程TACS(基于车车通信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进入工程应用阶段,无柱车站、高品质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成套技术、隧道主动支护体系等一批创新技术在青岛地铁三期建设中推广应用,实现节省工期、节约投资、绿色发展。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2022年,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以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为抓手,打造“七方主体、五类人员”网格化精准治理体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源327处,排查治理问题隐患20万余项。引入初始、设计、施工风险理念,对应建立“避、降、控”三道防线,将三期线路372处Ⅰ级风险点全部消除。构建“管理+技术+作业”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执行事前样板验收、事中视频数字化验收、事后实体质量检测三个100%。推动在建线路235个班组全部开展示范班组创建,实现进场创建率和达标率两个100%,52个示范班组的作业违章率比班组建设开展前平均降低27%,安全隐患排查数量平均增长20%,工序验收一次通过率平均提高12%,达到98%,工作效率平均提高30%。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青岛地铁集团)
停车设施建设
图1162022年9月16日,青岛市崂山区首个智慧立体停车场项目——青岭路立体停车场投入使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推进停车资源开放共享
2022年,青岛市健全全社会停车设施共享机制,盘活闲置停车资源。完成300个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智慧化改造,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一网管理,共享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大幅提升;完成244个酒店、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停车场开放共享,采用全天24小时开放、错时开放、分类包时等方式,灵活释放停车资源,实现多元化共享;坚持“政府引导、个人自愿、潮汐开放、有偿共享”的小区共享停车模式,完成28个住宅小区停车设施开放共享,缓解群众停车难题。
公园城市建设
2022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以“公园+”“绿道+”为统领,以绿化为民、绿化惠民为根本宗旨,坚持绿地总量增加和现有绿地充分利用改造并举,推进“一带两园六十山,多廊多点一示范”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建设山头公园60个、城市绿道163千米、“口袋公园”79个、林荫廊道59条、立体绿化114处。
推进公园城市顶层设计
2022年,青岛市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提出“海滨风景、公园生活、魅力都市”的核心发展目标,建设生态海湾之城、全域公园之城、活力场景之城、魅力风景之城等7项子目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海湾公园城市”。
太平山、浮山建设整治
2022年,青岛市拆除现有建筑67处,征迁住户房屋65户,协议搬迁补偿现有建筑27处,迁移坟墓4200余座,拆除围网栅栏6360米,太平山、浮山还绿于民约120万平方米,解决中山公园住户征迁难题。开放中山公园桃园、樱花苗圃、牡丹园等内部生产空间,建设花溪谷、海棠春樾、桃园山语、彩虹栈道、植物园登高观景线等景区,成为市民喜爱的“新生代网红打卡点”。拆除公园围墙,沿太平山外围贴近市政道路区域建设7.9千米绿道,让市民更加便捷入园。对中山公园欢动世界废弃游乐场赋能,引入“欢乐丛林”游览区,为老城市民提供更多休闲空间。浮山绿道13.5千米主线全部贯通,沿线两侧30米绿化及路灯、垃圾桶等设施安装基本结束。浮山市南区林梢栈道、市北区阳光客厅、崂山区茶园栈道等成为市民休闲观景好去处。
山头公园整治
2022年,青岛市以“拆实墙、还绿景、通园路、便市民”为主,完成60个山头公园整治,共拆除、清理违法建筑、私搭乱建506处、7.4万平方米,建设环山绿道99.8千米,铺设登山步道69.1千米,新建改建绿地150.5万平方米,安装监控、路灯、座椅、垃圾箱等配套设施1639处(个)。规范山头公园养护管理服务标准,落实日常巡查、季度评价,强化还绿于民成效。
“口袋公园”建设
2022年,青岛市挖掘小区之间的散乱空地、拆除违建后的腾挪空地、立交桥桥下空间等建设“口袋公园”。市南区大尧一路“口袋公园”、莘县路“口袋公园”利用桥下灰色空间铺设健身步道,打造“花境空间”。全市新建的“口袋公园”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关于实施爱老助老五项行动的议案》,合理配建适老化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亲近自然、游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场所。
图117胶州市扬州路朱诸路“口袋公园”(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总指挥部办公室供图)
城市绿道建设
2022年,青岛市持续推进城市绿道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林荫廊道。市南区滨海绿道提升项目在建设之初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健身需求。市北区晓港名城段、李沧区白泥地段建设兼顾景观性,为市民提供可骑行、可漫步、可赏景的休闲绿色通道。崂山区松岭路绿道把各个开放空间联结在一起,打造出不同长度的“健身环路”,蕴含绿化区域和多种多样的功能区。
(市园林和林业局)
城市基础建设重点项目选介
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工程
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项目主线全长17.48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主隧道加中间服务隧道布置方式,主隧道全长14.37千米(海域段9.95千米+陆域段4.42千米),东岸主线桥梁长1.8千米,西岸主线地面接线段长1.3千米。项目总投资额173.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159.3亿元、征迁投资额约14亿元。隧道西起青岛西海岸新区淮河东路,向东沿刘公岛路下方敷设,穿越胶州湾,经马蹄礁后沿青岛港西侧登陆,以桥梁形式与杭鞍高架路衔接,通过匝道桥与环湾路衔接、匝道隧道与杭州支路衔接,并预留匝道桥与远期温州路隧道衔接,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27年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胶州湾两岸交通联系、促进同城化发展,开启青岛环湾型城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重庆路快速路工程
重庆路快速路工程南起山东路,北至仙山路,全长17.7千米(含跨海大桥高架路立交范围内建成的2千米)。工程主线双向六车道,地面辅路双向八车道,同步在仙山高架路(重庆路东侧)增设1对进出高速系统收费站。全线设置福州路立交桥、长沙路立交桥、跨海大桥高架路立交(已建成)、金水路立交桥、唐山路立交桥、仙山路立交桥等7处立交节点,同步设置9对上下桥匝道服务区域到发交通。仙山路以北段4.3千米做好规划快速路预留,后续结合流亭立交桥、西流高架路改造建设时序同步实施。总投资额111.8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86.2亿元、征迁投资额25.7亿元。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12月底主桥通车、2024年12月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交通能源复合走廊承载能力更加全面、道路管网绿化综合功能齐全的路网大通道,串联4条快速路和17条主干路,服务范围广、辐射能力强,将形成城区规划“四纵五横”快速路网的中轴一“纵”,实现东岸城区快速路基本成网,有效缓解东岸城区南北向快速和主干路网交通拥堵。
唐河路—安顺路打通工程
唐河路—安顺路是贯通青岛市东岸三区的城市主干路,南起瑞昌路,北至仙山路,施工路段长14.3千米。其中,瑞昌路至镇平路段双向六车道,镇平路至仙山路段双向八车道。项目总投资额49.1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33.3亿元、征迁投资额15.8亿元。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2022年底实现通车,成为东岸城区“第五条”南北向“大动脉”,有效分流环湾路等道路交通压力,改善城区环境,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助推老工业区城市更新。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工程
海尔路-银川路立交是青岛市东岸城区规划快速路网的重要节点立交工程,青岛胶州湾大桥及其连接线、青银高速公路等多条对外辐射通道在此交会。项目规划设计为2层苜蓿叶式全互通立交,海尔路保留地面道路,银川路2条主线通过环形匝道构成苜蓿叶立交,解决快速路转向需求,同时利用立交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地下停车场(1673个车位),缓解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医及周边商务办公等停车压力,项目总投资额17.8亿元,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10月银川路主线桥梁通车,计划2023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可完善快速路网的东南“角点”,实现胶宁高架路—银川路与跨海大桥高架路—海尔路2条横向快速路的快速交通转换,缓解区域交通拥堵。
杭鞍高架路二期工程
杭鞍高架路二期工程自抚顺路路口向东顶升现状两联桥,继续向东采用双向六车道高架上跨南京路、吴兴路、绍兴路后落地,向东采用地面快速路接入福辽立交桥,全长2.3千米。同步设置南京路上下桥匝道。项目总投资额9.1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4.7亿元、征迁投资额4.4亿元。项目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2022年8月通车,进一步完善了东岸城区快速路网体系,与杭鞍高架路一期、辽阳路快速路组成完整的东西向贯穿性快速路,串联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至青银高速公路沿线南北向主干道,缓解东岸城区中南部交通压力。
图1182022年8月,杭鞍高架路二期工程实现主线通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劲松五路打通工程
劲松五路打通工程南起滁州路,北至黑龙江路,全长1.3千米,规划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项目总投资额2.5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1.28亿元、征迁投资额1.26亿元。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实现通车,完善市北区、崂山区交通骨干路网体系,同时与株洲路、跨海大桥高架路构建区域交通大循环,改善浮山片区等重点区域的交通出行条件。
南京路拓宽改造工程
南京路拓宽改造工程南起宁夏路,北至重庆路,全长3.3千米,是青岛市区重要的南北向主干路,对分担山东路、福州路交通压力,完善区域骨干路网,缓解区域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同步实施管网改造、景观提升等工程。总投资额8.7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4.8亿元、征迁投资额3.9亿元。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2022年10月通车,实现“当年决策、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通车”,助力区域基础设施更新进程,提升沿线交通环境,同时与已建成的杭鞍高架路二期结合,发挥区域交通功能,分流山东路-鞍山路节点压力,缓解山东路、哈尔滨路等道路交通拥堵。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
跨海大桥高架路西接青岛胶州湾大桥,东至青银高速公路,全长9.2千米,是青岛市中心城区“七横九纵”高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期工程(青岛胶州湾大桥—海尔路)全长7.6千米,2011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22年启动建设,西起海尔路立交预留段,向东以立交形式与青银高速公路衔接,全长1.6千米,主线高架及地面辅路均为双向六车道。项目总投资额17.1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额11.13亿元、征迁投资额6亿元。工程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计划2023年6月底完成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青岛胶州湾大桥交通衔接的高速门户通道功能,构建东岸城区互通互联的东西向交通“主动脉”;分流辽阳路、海尔路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缓解区域交通拥堵;促进张村河片区经济的发展,提升区域交通品质和发展动力。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
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作为青岛市重要气源保障项目,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2022年12月底主线通气投产,总投资额14.5亿元。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全长72千米,其中海底段达到12千米,设计总输气能力为每年36亿立方米,是国内涉海距离最长、首条下穿跨海特大桥、首条采用陆对海“定向钻”工艺敷设的天然气管线,同时也是青岛市首条进入城区的大口径高压天然气管线。在燃气管线建设中采用全自动焊机以及全自动机械化防腐补口工艺等新技术和新工艺,实现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双提升。
建筑业
2022年,青岛市完成建筑业产值3580.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6%,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实现税收(还原留抵退税)123.1亿元,增长12.4%,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8%。实现增加值1250.6亿元,增长3.0%,占全市生产总值8.4%。
建筑业改革发展
2022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落实《青岛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会同市财政局落实建筑企业奖补资金5440万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推进建筑业提质增效,多措并举促生产、促纳统,加强区(市)主管部门、重点企业走访和调度,与统计、发展改革、电力等部门建立协同机制,形成共同推动建筑业经济增长的合力,新增建筑业纳统企业128家。深化建筑业保证保险试点,激发建筑企业和保险机构积极性,扩大试点政策覆盖面,盘活企业资金17亿元。
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搭建企业分级培育名录库,服务企业做大做强,2家企业晋升特级资质,62家企业晋升一级资质,1家企业特级资质通过公示,新晋特级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三位;8家企业入选“全省建筑业30强”,5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入选数量均居全省首位,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1700余家企业发放160余亿元融资贷款。协助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新获评企业总数的30%,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发展总部经济,服务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等8家中央企业在青岛市落户总承包一级资质法人企业。支持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出省产值807.5亿元,增长16.7%,高于全省平均值8.4%。
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青岛市持续开展建筑行业人才培养工作,定期举办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筑行业17人获“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3人获评“青岛大工匠”,13人获评“青岛工匠”。
建筑市场监管
2022年,青岛市扩大建筑行业实名制管理的人员范围,通过信息化实名制管理及时发现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线索,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屋建筑领域分包单位进场审核工作的通知》,明确审核要求,规范审核流程,确保入场施工队伍合规合法。组织开展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监督检查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1623个,扣除市场主体信用考核分2463分,立案查处违法分包、转包等违法行为案件14起。
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
2022年,青岛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房屋建筑领域实名制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实名制管理流程,对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劳务(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工人在实名制落实过程中应履行的责任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实名制制度落实的质量和标准。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和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推广应用,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共采集项目信息3190个、实名制信息109.77万余人次,实现银行代发工资307.69亿元,涉及农民工509.19万余人次。
工程建设标准造价管理
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发布《青岛市工程造价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最高投标限价编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3个试点项目全部按照市场化原则编制最高投标限价,在全省率先实现改革突破。全国首创动态发布清单交易价格信息,为最高投标限价的编制提供新的计价参考。建立常态化入企入项目指导服务机制,提升全过程咨询服务水平,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首次组织的全过程咨询服务网上观摩中,推介案例均由青岛市造价咨询企业提供。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
精品工程创建
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加大业务培训、现场指导力度,增强企业精品意识,提升青岛市精品工程创建水平。组织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路校区图书馆等多个精品工程的网上观摩,培育报送8项优质工程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网上观摩、39项质量样板工程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官网进行实景“云”展示。房建工程领域56项工程获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60项工程入选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名单,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青岛港(安置楼)、歌尔科技产业一期等5项房建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国家级质量奖项数量居全省首位。市政公用工程领域共获2项“国家优质工程奖”、10项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13项“山东省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奖”,获奖数量及质量实现双提升,居全省前列。
房地产业
2022年,青岛市分别于6月3日、9月15日2次出台缩小住房限购区域、优化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条件、支持合理改善性住房需求等政策措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通过清尾盘、平台公司收购商品房、举办购房节等措施,保持青岛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1757万平方米,居全省首位;比上年(下同)增长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8个百分点,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57.7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75%;房地产税收350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16.5%。全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上涨0.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累计下降3.5%,完成稳房价目标任务。
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2年,青岛市房地产市场供应有所下降,全市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面积1141.31公顷,下降17%;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789.1亿元,下降9.7%;各类房屋新开工面积1499.3万平方米,下降31.2%;新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1140.87万平方米,下降31.83%。新建商品房销售量增价稳,全年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15.4万套,增长2.78%;均价13345元/平方米,下降1.99%。“二手房”销售量价均降,全年全市“二手房”销售5.54万套,下降18.3%;均价11782元/平方米,下降3.06%。住房库存去化周期合理,截至2022年底,青岛市新建商品住房库存14.16万套,下降26.63%;面积1680.3万平方米,下降25.57%,去化周期为14.3个月,处于12~18个月的去化合理区间。
规范房地产市场经营秩序
2022年,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继续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的通知》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持续整治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省、市两级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工作,完善监测管控约束机制,加大风险防范和处置力度,持续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加强新建商品住宅交易监管
推行“带押过户”交易新模式
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保监局、市司法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印发《关于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模式的通知》(青建房字〔2022〕76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存量房“公证提存+带押过户”。居民进行存量房交易无须还清贷款即可过户,在保证交易资金安全的同时,既减轻卖方筹措资金烦恼,又增加买卖双方更多的可选择性,大幅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存量房交易各环节更加高效便捷。
房地产与建筑安装企业选介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概况2022年,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主要从事国内外工程建设与投资、地产开发、资本运营、物流贸易、设计咨询等业务,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31位、“ENR全球最大250强国际承包商”第87位、“山东企业100强”第27位、“青岛市民营企业100强”首位。
图1192022年,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承建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及综合交通中心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青建集团股份公司供图)
(邢蕾)
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概况2022年,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79.2亿元,净资产55.04亿元,实现收入总额7.57亿元、利润总额9600万元。
服务城市发展2022年,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推进东岸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综合改造项目、太平山中央公园、青岛蓝谷滨海公园、山东大学(青岛)教职工公寓二期、浮山健身运动中心、泊里东庄、幸福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装配式智能建造数智化平台,助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助力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湾区城市”的“智慧物业”“大物管”模式在青岛蓝谷、城阳区落地。
推进战略转型业务布局2022年,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围绕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以“市场化、资本化、数字化”为转型方向,针对实现开发建设、房产经营、物业管理传统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及城市更新、股权投资、智能建造等创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挖掘产业链上下游方面进行探索和布局。成立城市更新公司作为打造城市更新平台的载体;成立投资控股公司,作为股权投资平台承接“资本化”转型任务;围绕服务青岛市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及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搭建房产运营管理平台、组建智慧箱梁厂、发展“智慧物业”、拓展“智慧公园”、打造“智慧交通”,助力青岛市建设“‘数字中国’标杆实践区”的智慧城市。
(杨超)
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2022年,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05亿元、利润总额1.11亿元,纳税1.6亿元。
经营管理2022年,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牵头承担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交大大道、海尔路-银川路立交、东部城区地下管廊等项目,参与青岛地铁三期建设、重庆路快速路、辽阳路快速路、唐河路—安顺路打通等重点项目;赋能各区(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采取EPC+F(设计、采购、工程施工总承包+解决部分项目融资款)等方式,承担亚洲杯主干道拓宽改造、胶州市北部基础设施提升、莱西市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
图1202022年12月26日,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主线桥通车。
(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项目管理2022年,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动工地标准化、智慧化、清单化建设。全年建设标准化项目(厂站)52个,海尔路-银川路立交项目通过国务院安全督导组安全检查;辽阳路交通结建工程承办全市首次市政行业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暨双重预防体系现场观摩会;全年获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4项,获评“山东省优质结构工程”4项。
(张弘芳)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中高端房地产项目,业务遍及青岛市、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等山东省内城市并拓展深圳市、南京市、扬州市等城市,累计开发项目160余个,服务业主60余万人,所有项目无一出现延期交付。2022年,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销售面积87.5万平方米,居青岛市2022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排行榜首位,入选“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全年纳税近40亿元,连续16年居山东省房地产行业纳税前列。
打造高品质质量保障体系2022年,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在严格执行公司既有的一户一验、观感优良评价、联合验收等特色质量管控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建防渗漏清单管理模式,建立全周期系统化防渗漏管理体系。创新验房模式,启动第三方验房公司联合验房。提出“区块化”施工、单体精装总包管理等创新性施工管理模式,确保项目高品质交付。海信·君澜项目景观设计获“2022年美国缪斯设计大奖最高奖项铂金奖”。济南劝学里项目获“2022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
提升服务水平2022年,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交付22个项目,共计1.04万户业主,其中8个项目提前1~3个月完成交付,通过“线上云验收”“视频交房”等创新模式,业主平均交付满意度达99.6%。
探索布局新赛道2022年,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住宅+商业+服务+实业+设计”的综合性经营版图。成立商办事业部公司,商办运营面积91万平方米,出租率92%,服务人数1.3万人,建立H-office商务运营服务平台,青岛玺悦汇商业街、平度海信·繁华里商业广场开业。旗下睿海物业新接管24个项目,累计在管项目77个,在管面积1100万平方米;睿海物业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齐鲁红色物业”星级服务企业。旗下实业公司持续扩大贸易额,实现工程产值6亿元、物资销售额12亿元,业务覆盖精装、景观工程及大宗建筑主材贸易,拥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施工劳务资质。海信建筑设计院年均设计面积达170万平方米,中高端项目占比达30%。
(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
概况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国内外炼油化工、油气田地面工程、大型储罐、新能源等工程建设,以及工程物资采购、石油石化非标设备设计制造、撬装设备设计制造等。
图1212022年5月—7月,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广东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420万吨/年蜡油加氢处理装置、公用工程、二联合装置区、26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陆续实现中交。(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供图)
工程建设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在建工程191项,参建的广东石化公司炼化一体化、四川石化公司30万吨/年轻汽油醚化装置、玉门油田环庆分公司宁1集气站、锦西石化公司150万吨/年渣油加氢装置、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天然气制乙炔产业链及园区公辅工程项目、东营原油储备项目、连云港港散货泊位工程、长春LNG(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燃油集团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冀东油田神木气田佳县区块南区产能地面建设项目、伊拉克格拉芙油田3/4/5列原油处理项目、土库曼斯坦西部气田项目、哈萨克斯坦分公司巴佐伊压气站扩容改造项目等101项工程实现中交、投产。推进河北鑫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公共管廊项目、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聚丙烯装置、独山子区氢化树脂项目、东营华联石油化工厂有限公司7000吨/年特种工程塑料项目、舟山市东白莲岛油品储运一期、乍得油田井口施工与计量站施工、伊拉克哈法亚球罐项目等在建项目的建设。完成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玉门炼油厂、华北石化公司、泉州石化公司乙烯装置裂解炉注汽线改造等大检修工程。
科技发展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推进科技创新,成立公司技术中心,科技研发投入强度突破1.5%;完成科技创新7项,申请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认定集团公司技术秘密1项,获总部科技进步奖3项、技术改进与创新奖4项、应用创效奖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完成《常减压装置施工技术2.0版》等9项典型优势施工技术集成的升级换版,总结提炼核心成套施工技术24项、专项特色技术21项,“高耐蚀合金压制成型与焊接关键技术”等2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型丙烯腈反应器现场建造关键技术”等5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超大型PX装置吸附塔制造技术研究”等24项科技成果在工程中应用推广。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连续六届入选“中国吊装十强企业”。
设计业务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完成压力容器和模撬块设计232台,提高装备制造业务产品的附加值,推动业务转型升级。装备制造202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七建设有限公司承揽124个生产项目,完工52个。其中,承揽18台1000吨以上超限设备生产项目;金能化学(青岛)有限公司丙烷脱氢项目4台反应器吊装成功;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吐哈油田非标加工设备项目16台设备全部发运完毕;裕龙石化项目首台超限设备发运。
(张晗)
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2022年,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保持稳步经营态势,总产值比上年增长7.60%,营业收入再上新台阶,实现利润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获评山东省安装行业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市政工程施工企业、青岛市建筑业协会优秀会员单位等。
工程项目建设截至2022年底,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累计竣工项目263个,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青岛城鑫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项目奇瑞汽车公用项目安装工程,为奇瑞汽车首台整车下线提供支撑。获评中国安装之星3项。其中,参建2项;自主申报1项,为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及四期扩建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获山东省优质安装工程“鲁安杯”奖9项。其中,参建5项;自主申报4项,分别为青岛农心食品自动化工厂二期设备搬迁安装项目、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青岛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Ⅰ期安装工程、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机电系统安装施工七标段。
图1222022年,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及四期扩建项目获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李震摄影)
(陈祥勇)
勘察设计业
2022年,青岛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16家勘察设计企业升级、新增资质,引进1家综合甲级设计院在青岛市成立区域总部。
勘察设计行业市场监管
2022年,青岛市以优化市场环境、提升设计质量、坚守安全底线为重点,开展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市场和质量专项检查,全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建26个专家组,对326个在建工程“逐项目”检查施工图纸;组建7个专家组对各区(市)实施督导检查,常态化推进工程勘察信息化监管检查巡查。对各类检查巡查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督促整改,累计发布各类通报3期,印发资质资格整改通知书29份,取消6家企业资质。
勘察设计行业改革
勘察设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2022年,青岛市加强勘察设计行业人才招引,引进1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在青岛市设立工作室。培树本土高水平勘察设计行业人才,组织企业参加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评选,获奖项目6个,居全省首位;推荐高水平专业人才参评山东省建筑工程大师,6人获评山东省建筑工程大师。提升从业人员精品意识,开展3期青岛高质量设计作品巡礼活动,宣传25个高质量设计作品。
水务工程
水库闸站建设
山丘区大中型水库建设2022年,青岛市实施宋化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工程于2022年8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防渗处理、坝体护坡、建筑物加固改造和东侧防护堤新建、水库围网防护、工程安全监测与信息化管理设施建设等,总投资额5.48亿元,计划2023年底前完工。
其他闸坝建设加固2022年,青岛市实施3座闸坝建设加固工程。桃源河拦河闸除险加固工程于2022年5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重建桃源河拦河闸1座,重建交通桥1座,建设配套照明、观测及管理设施等。总投资额1130.26万元,2022年12月完工。皋虞河、社生河挡潮闸拆除重建工程2022年3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重建皋虞河挡潮闸、社生河挡潮闸,总投资额8962.91万元,2022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风河气盾闸(坝)除险加固工程于2022年3月开工,主要建设内容为对风河一坝进行除险加固,对铺盖、坝底板、消力池、海漫及两侧边墙等实施拆除重建,总投资额3439万元,2022年11月完工。
工程建设管理
推进重点水务工程建设2022年,青岛市水务管理局(简称“市水务管理局”)采取日督导、周调度,通过督办、约谈等方式,推进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按时完成15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并通过蓄水验收。开展在建工程安全度汛专项检查,全市在建工程在汛期多次强降雨和台风“梅花”期间全部“零险情”。加速推进小沽河防洪排涝及水源利用工程土地手续报批工作。完成项目土地组卷29项工作,落实8亿元征地资金,签订征地补偿协议2628户,土地组卷报自然资源部审查。按节点开展项目验收前专项检测和现场检查,及时组织竣工验收,指导完成13项重点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党建进水务工程工地试点,被《中国水利报》《当代青岛》等多家媒体报道。1项工程获“华东优质工程奖”,3项工程获评“山东省建筑工程优质结构”。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2022年,市水务管理局开展“五个一”和“三查三促”等“质量月”活动,组织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专业线上培训,培训350余人,提高基层质量安全监督水平。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作为依据,开展原材料、中间产品、隐蔽工程等单项检查和竣工验收专项检测,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工程运行管理
建立“专业管护”机制2022年2月15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青政办字〔2022〕9号),明确健全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落实水库管护主体、人员和经费,推进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小型水库管护模式创新,以崂山区、莱西市为“物业化管理”试点,推动其他区(市)开展管护模式提升。截至2022年底,全市473座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稳定管护经费渠道、巡查管护人员培训、管理房建设等覆盖率均达到100%。
图1232022年,青岛市开展小型水库管护模式创新。图为除险加固后的小型水库——崂山区大河东水库。(市水务管理局供图)
夯实“标准管理”基础2022年,市水务管理局制定《深入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青水建安〔2022〕253号),确定589项工程名录,组织436座小型水库开展自评,开展8个标准化管理数字平台建设。强化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标准化管理经费保障,把年度维修养护补助经费最低标准定为小(1)型6万元、小(2)型3万元。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组织各区(市)、单位对划界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建档,各区(市)共完成32座闸坝划界,并向社会公告。
打造“样板水库”典型2022年,市水务管理局制订《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及样板水库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青水建安〔2022〕124号),明确创建工作目标、程序、申报条件及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石灰窑水库等3座小型水库被确定为“山东省乡村小型样板水库”。
创建“兴水运管”品牌2022年,市水务管理局成立“兴水运管创新工作室”,建立运行管理岗位创新长效机制。全年全市共培育“创新工作室”7个,统计岗位创新项目立项136个,择优推荐至省水利厅23个。在省总工会和省水利厅组织的创新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中,青岛市水务工程创新项目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市水务管理局)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
概况截至2022年底,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有职工175人,主要负责青岛辖区内引黄济青工程和胶东调水工程的调度运行、大修岁修和日常管理工作。辖平度管理站、胶州管理站、棘洪滩水库管理站等3个单位,所辖范围内引黄济青工程包括输水河72.93千米、泵站2座(亭口泵站、棘洪滩泵站)、水库1座(棘洪滩水库)及其他各类建筑物146座;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包括输水河32.91千米、泵站1座(灰埠泵站)及其他各类建筑物76座。
图1242022年,棘洪滩水库被山东省水利厅认定为水系绿化样板。(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供图)
调水运行2022年,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运行引黄济青和胶东调水2条线路,从水质保护、水量计量、自动化运维、网络安全等方面强化通水期间的保障能力,克服极寒天气、超强台风等问题,完成年度调度运行任务。全年共实施调引黄河、长江、峡山水库水4次运行任务,累计运行224天,共引水3.82亿立方米,占全线引水量65%;向青岛地区供水3.45亿立方米,占全线配水量75%,为青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水质保护2022年,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加强水质安全保障和水源地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棘洪滩水库、输水渠道日常管理,严把入渠道、入库水质关,采取多种水质保障技术举措,严防水体意外污染事件发生。进行水质在线实时监测,每月定期对渠道水质分断面、水库水质及浮游类生物等进行检测,全年共完成水质检测83次;坚持“以鱼养水”的生物净化措施,全年投放花鲢、草鱼等鱼苗50.59吨,水库水质保持三类水质水平,绝大部分指标达到二类地表水标准;发挥棘洪滩水库水质监测中心作用,与有关部门定期到南四湖、东平湖及胶东调水输水渠沿途采样,掌握源头水质情况;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专业机构合作,提升水质检测技术水平,采取专业监测与常规监测相结合、定时监测与随机监测相结合等方式,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确保供水水质安全。
工程建设管理2022年,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完成本年度各项工程项目,绿化美化工程、所站闸站整体提升改造工程、灰埠泵站35千伏线路新建工程、棘洪滩泵站提升工程、其他大修岁修项目等按计划完成并通过验收,完成总投资额9685万元。抓好管养分离工作,提升工程管护水平。棘洪滩水库管理站、平度管理站获评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工程管理“优秀单位”。推行“规范化、信息化、安全化”管理,提高工程管理运行水平。水库、大沽河枢纽工程、渠道工程和泵站等4类单项工程被认定为山东省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三家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之一;胶东调水输水干线青岛段被评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棘洪滩水库入选山东省水系绿化样板名单。
安全生产2022年,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推进安全生产“五体系”建设,确保系统工程安全、运行安全、水质安全、防汛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车辆安全,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台风“梅花”登陆期间,成立指导工作组对青岛市台风强降雨防御工作开展指导,现场指导崂山水库泄洪除险,完成对台风“梅花”防御指导工作。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185份。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5个、操作规程22个;编制并报备安全生产综合预案1个、专项预案16个、现场处置方案15个,组织各类应急演练12次。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全年累计发现安全隐患199项,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开展“开工第一课”、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分层次、分人员教育培训36次;开展进社区、进学校等宣传活动18次。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通过水利部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