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告”到落地,今年首次降准如期而至。4月15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暖风频吹,对股市、房地产市场构成一定利好,降准落地后,货币政策的宽松窗口期仍未结束,后续仍可期待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发力稳增长。
A
为何此时宣布降准
这是2022年首次降准。央行上一次降准是在2021年12月15日,当时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实际上,在此次降准之前,就已经有“预告”。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推动银行增强信贷投放能力,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时降准的大背景是,当前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不确定性和挑战。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企业,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内循环的力度。“要稳经济,稳增长,稳就业,通过降准手段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流动性。”
B
降准如何影响股市
回顾往年,降准降息等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通常有利于提振市场走强。
以2020年以来的5次降准为例,降准公告后,沪指次日及后五日上涨概率达80%,创业板指次日及后五日上涨概率超60%。不过,中长期看,降准之后A股走势的核心逻辑是宏观经济修复程度。
董登新指出,降准对市场会有情绪上的提振,但市场走势还是要看基本面,看经济增长的质量、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此次降息仅25个基点,并不算超出市场预期,甚至可以说是低于预期,因为一般是50个基点,这个决定可能考虑到前一天通过MLF释放了1500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解释称,央行此次小幅度降准,是为疫情之后留下降准空间,因为疫情之后复产复工需要流动性支持。
盘和林表示,此轮降准的作用可能总体来看比较有限,因为当前宏观经济出现内需不振的因素,并非是紧缩,而是几大因素综合导致的问题。比如国内的疫情,疫情是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此时,降准或者之后LPR利率下调,不能从根本上激发投资需求。所以,实际上降准当下主要是缓解企业和业主的融资成本,保证金融现金流的供给,但并没有让股市逆转的作用。
C
哪些板块可能受益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消费和金融或成为资本市场新的突破点,配置策略则是谨慎中进取。
盘和林表示,降准最大的受益方是金融,大金融可能因此而获得提振,但疫情导致的供应链,现阶段还是会影响部分产业的业绩表现,从而在股票价格上产生了抑制作用。这个作用会延续到本轮疫情结束。
消费领域中,银华基金看好白酒。银华基金认为,主要是行业公司利好叠加市场情绪改善,白酒板块前期下跌也积累了一定的动能,看好具有定价权和业绩确定性的高端白酒以及仍处于全国化扩张阶段的次高端白酒。同时预计龙头酒企有望量价齐升,业绩兑现后,高端白酒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D
降准后会否再降息
那么,降准近了,降息远吗?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市场对于能否降息有较大争论。
一些支持降息的观点认为,近期国际国内环境出现一些超预期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稳住经济基本盘已是当务之急,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适时加力更显迫切。理论上,降准降息均在工具箱中,进一步运用皆有可能。
国泰君安认为,不能排除降准降息“双降”的可能性。对于降息而言,国内降息空间仍然较足,4月20日LPR调降是上半年降息落地可能的窗口期。此外,当前疫情冲击也是重要催化剂。降准可能效果平淡,仍然需要政策利率降息。整体来看,后续的降息窗口也依然没有关闭。
但与此同时,亦有观点认为,当前降息的概率不大。即便不降息,也可以采取其它方式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广发证券研报称,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在发力稳增长的同时,也需兼顾外部平衡,继续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的可能性有所下降。
鹏华基金也认为4月份继续降息的概率相对很小。政策重心仍在宽信用,跟随降准的“降低银行拨备率”也是为了提升银行放贷能力,“除非疫情超预期,否则二季度在降准之后是否仍可能降息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