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不动产登记流程、提升不动产登记效率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内需潜力的战略举措,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北京市海淀区创新继承业务办理新模式,探索“非公证继承”模式、“不动产登记+公证”模式、“府院联动、速裁+速办”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推行“不动产登记+公证”一站式办理模式,变“群众跑腿”为“部门跑腿、数据跑腿”,让群众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与海淀法院共同设立全市首家“速裁+速办”、与国信公证处共同设立全市首家“不动产+公证”一站式办理流程,是办理继承业务的完整体系,为百姓提供“司法+行政”双引擎的惠民利民工作质效。
一年来,海淀区在继承业务办理领域的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继承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群众对政府部门工作的信任感和满意度,海淀区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强化部门协作、提升信息化水平等多项措施,形成了完整的继承业务办理体系,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对群众需求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同时,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还为北京市不动产登记提供了海淀经验。
“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少跑腿
2023年5月,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公开招投标确认公证机构,由公证机构进驻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为办事群众提供继承权公证服务,设立“继承业务”专窗,为群众提供“不动产登记+公证”服务。
目前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继承专窗运行平稳有序,该项目自2023年6月1日起执行,每年财政预算300万,预计年办理量600件,到今年5月31日,共办理837件,基本满足了所有办事群众的办理需求,同时极大降低了涉诉涉访的数量。
“府院联动”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申请人无法获取部分证明材料,或部分继承人失联等原因造成不符合继承公证程序及非公证继承程序的继承登记申请。为此,海淀区紧抓人民群众需求,积极采取惠民便民举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海淀分局经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进行多次座谈研究,共同设立全市首家“速裁+速办”一站式办理流程,达成联合为群众办实事的十条举措,于2023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公布实行,解决办事群众无争议但是又无法提供公证程序及非公证程序所需材料的继承问题,进一步提升涉及房产无争议离婚及继承审判和不动产登记办理效率。
不动产登记与法院的合作对提高执行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防范风险、提升群众满意度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提供涉不动产类法官咨询、司法绿通办理等服务300余人次。
在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海淀不动产登记中心法官工作站”,在登记环节前插入“法官咨询”服务,工作人员将根据办事群众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方式的办理条件、时限作出最优的程序建议,优化不动产登记工作流程,通过此次与公证处及法院的积极合作,达到了资源整合、协同联动,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建设,以妥善解决不动产登记领域“继承难”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和社会关切。
一站式办理机制、无争议诉讼指引、设立法官工作站、每日法官轮值、办证绿色通道……“为群众办实事”十条举措正式公布实行,非公证继承、“不动产登记+公证”“速裁+速办”等模式的顺利运行,充分提高了海淀区涉不动产无争议继承、无争议离婚问题办理解决速度。未来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持续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同时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办理继承房产“急难愁盼”的问题。(北京市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王艺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