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丢失了身份证,当事人一定很懊恼,会影响到很多事情,补办起来也很麻烦。但是,您想到了吗?丢失的身份证一旦被人冒用,还有可能影响到证件主人的个人信用。
案件多发,“被贷款”只因丢了身份证
近年来,因为丢失身份证而导致“被贷款”,进而影响个人信用的例子,不在少数。
在校大学生小刘在老家的菜市场被人盗走提包,包中有身份证,学校的图书证、饭卡,一张银行卡以及一部手机。由于只有几十元现金,而手机又比较旧,便没有报警,而是在第二天重新补办了所有证件。没想到的是,随后的半年间,她不断接到各类催款信息,其中不少是网贷平台,甚至有人找到小刘的学校让她还款。
签了购房合同,却被告知因征信不良无法贷款。最近,省会市民孙国春猜到是丢失的身份证又闯祸了。
2015年年底,孙国春在老家呼和浩特丢了身份证,之后他补办一张新证件,但没有听派出所民警的建议登报免责。今年4月下旬,他在省会鹿泉区看中了一套房,签订了购房合同后,却被告知由于征信不良,商业贷款和公积金他都没资格使用。孙国春立刻想到是丢失的身份证又闯祸了。
经过到人民银行打印征信记录,孙国春查到自己名下有2笔不良贷款,一笔是“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1600元贷款,另一笔是“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3290元贷款。“肯定不是我贷的”,孙先生不断否定。
孙国春随后与上述2家机构沟通,得知冒用他身份证的人绑定了一张以他丢失身份证补办的交通银行卡,从上述机构进行借贷。“之后,我再次与支付宝客服联系说明我的那张银行卡不是我办的,但客服要求我必须提供‘银行卡非本人办理的证明’。只要身份证和银行卡是同一人持有,就能通过支付宝蚂蚁花呗借贷消费。”孙先生说:“我又前往银行说明情况,但最后只能查到冒用我身份证的人,是2016年2月16日在哪家网点办理的借记卡。至于能否开具‘银行卡非本人办理的证明’,尚需漫长的审核程序。”
以上的两个案例,其实并非个案,而他们身份证丢失的后果,就是严重影响了自身的个人征信,导致自己不能贷款,不能办信用卡,还有可能有更进一步的不良反应。
就案说法,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公民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
记者咨询律师得知,在确认是因身份证丢失导致的非本人贷款、借款之后,这样的借款贷款合同将不成立,身份证原主人无须偿还贷款。如果征信受到影响,还可以请金融机构进行澄清,如果金融机构拒绝,可以向法院进行诉讼。在确认借款贷款无效后,身份证原主人还可以主张名誉权侵权,如果造成经济损失的还能索要经济赔偿。
发放贷款的网贷平台是否可以追责呢?如果是由网贷平台直接放款,且存在与对方恶意串通的情况,那么可以进行追责;但如果网贷平台只是中介,那是不需承担责任的。
由于贷款是在身份证被冒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大部分受害者对此并不知情。如果信用污点产生,他们该如何应对?
可喜的是,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并于去年10月份开始上线试运行。在未来推广开来之后,该项系统能通过社会各用证部门和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无法在社会上继续使用。但就目前而言,大家一旦发现身份证丢失被盗,应及时就近申报挂失并尽快补领新证,避免自身权益遭到侵害。
央行发文,严审资料,这几种人不能开户
为了防止身份证丢失后“被贷款”“被办卡”,导致征信不良,监管部门也在想办法。原来银行由于“各种”原因对非本人持身份证开户、办卡的情况审核总是不严,但今后不用担心这种风险了。
不久前,央行发文,银行将严审开户资料,这几种人不能在银行开户了:不配合客户身份识别、有组织同时或分批开户、开户理由不合理、开立业务与客户身份不相符、有明显理由怀疑客户开立账户存在开卡倒卖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等情形。
银行有权拒绝开户了。近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开户管理及可疑交易报告后续控制措施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加强开户管理,有效防范非法开立、买卖银行账户及支付账户行为。
央行《通知》出台后,多位专业人士表示,新规只针对那些“心中有鬼”的人。如果按照合规合法的流程办理开户业务,完全不会受到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