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情况孙辈可获继承权房产

在中国,有一种爱叫“隔辈儿疼”,爷爷奶奶疼孙子,姥姥姥爷疼外孙,连亲儿子、亲闺女都“嫉妒”。所以近年来,随着房价上涨,税费上调等原因,很多老人在处理身后房产时,都希望能把房子直接留给孙辈。在很多老人看来,自古家产就是一辈一辈往下传的,给孙辈理所当然。殊不知,由于我国的继承法没有把孙子女、外孙子女列为法定继承人,一般情况下,孙子女、外孙子女不能直接继承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遗产。所以,要想把遗产留给孙辈,还需要提前进行安排。

“孙子”继承房产过户难

胡爷爷、胡奶奶有3个女儿,1个儿子。孙辈上又是单传,只有小胡一个孙子。在胡爷爷、胡奶奶眼里,小胡,就是“千顷地里的一棵苗”,自幼受到爷爷奶奶的百般疼爱,也一直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2011年到2014年,小胡的爷爷、奶奶先后去世,房子自然而然地留给了小胡居住,这也是当初胡爷爷、胡奶奶的心愿。

后来,有人给小胡出主意,可以通过其他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让姑姑们放弃继承,先由其父亲继承该房屋,再通过赠予方式将房屋过户给他。于是,小胡就让父亲出面,组织姑姑们办理这事儿,姑姑们本人倒没意见,但背后受到了姑父和表兄弟姐妹的阻挠。“这套房子现在能卖1000万元,都给他一个人,恐怕不太合适吧。”于是,协商了半年多,也没达成一致意见,这件事就耽搁下来了,虽然这房子一直还是小胡住着,但迟迟没有过户。

据了解,目前,像小胡这样,因为老人没有留下遗嘱,导致孙辈不能顺利继承房产的案例有很多。

3种情况孙辈可获继承权

据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在孙辈继承上,很多人存在误区,以为孙辈是直接法定继承人,其实不是。不过,在三种情况下,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可以取得老人的遗产的。

第一种情况是老人的子女先去世的。我国《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其遗产可以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但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不适用于遗嘱继承或遗赠。另外,代位继承只发生在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中。

第二种情况是,老人去世后,子女也去世的,老人的遗产也可由孙辈转继承。转继承和代位继承的不同是,转继承可以发生在法定继承中,也可以发生在遗嘱继承中。还有,转继承人的范围包括被转继承人的所有法定继承人,不仅包括原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还包括其他法定继承人,如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陈凯用一个例子解释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时说,“如老人A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女儿分别结婚,并各生有一子。儿子在2015年因病去世;2017年,老人A去世,在办丧事的期间,老人A的女儿因伤心过度,突发心脏病而死。那么,在这个案例当中,儿子先于老人A死亡,遗产由其儿子代位继承。老人A的女儿在老人死亡后,遗产分割之前死亡,则发生转继承,其应继承的份额由其丈夫、儿子共同继承。”

第三种是老人在世时立遗嘱,将财产遗赠给孙辈。此外,如果孙辈尽了较多赡养义务,也可适当分得遗产。

办理遗嘱少麻烦

陈凯认为,对于“隔代传承”,遗嘱这种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现在,应用这种方式传承财富的老人也越来越多。根据中华遗嘱库最近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继承人直接给孙辈的比例为13.58%,先给子女后给孙辈的比例为23.02%。

在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现场,张阿姨在妹妹的陪同下前来办理遗嘱登记,她的房产就是留给孙辈的。她说:“我们家情况比较复杂,我儿子是再婚家庭,和前妻离婚后,大孙子一直和我住,是我一手带大的,和我感情深。另外,我也觉得孩子是后妈,担心我们走了,我们的房产落不到大孙子头上。所以,思前想后,尽管儿子、儿媳不太愿意,我还是决定立个遗嘱,把房产留给大孙子,这样,一旦我走了,心里也没什么牵挂了。”

陈凯说:“目前,老人的遗产中大部分是房产,房产价值高,但分割性差。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发生家庭纠纷,特别是隔代传承这种非法定继承的,亲情会在长期的诉讼中一点点消融得荡然无存,对家庭关系的破坏力很大。而一旦老人在中华遗嘱库通过遗嘱方式指定孙辈为继承人,中华遗嘱库全程采用专业登记系统,借助人脸识别、身份证读取、指纹扫描、视频摄像、电子扫描、文件存档、现场见证和密室登记等方式对遗嘱进行现场登记,在确保遗嘱真实性上可以做到无懈可击,可以避免很多没必要的纠纷。另外,如果继承人在老人身后发生遗产纠纷,中华遗嘱库会根据老人遗嘱进行调解,调解不成诉至法院的,中华遗嘱库还将向法院开具证明,以协助继承人迅速处理家庭纠纷。”

专家提示

遗赠须知“两个月有效期”

陈凯提示,按照继承法,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现实中,很多孙辈虽然握有遗嘱,但在老人去世后的两个月内没有提出要求按照遗嘱接受遗赠,从而失去继承权利。

至于两个月的时限从何时算起。陈凯律师说应该从受遗赠人知晓遗嘱内容时算起。曾经有个老人在中华遗嘱库保存了一份遗嘱,将房产遗赠给孙子小刘。但去年老人去世后,叔叔提出不同意见,要求和侄子小刘分割房产。于是,把小刘告上了法庭。由于涉案遗嘱系在中华遗嘱库订立的遗嘱,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向中华遗嘱库发出了调查函,中华遗嘱库进行回函并提供了订立遗嘱时的录像、指纹、精神评估证明等文件,法官经过审查后直接认定了遗嘱效力,判房产由小刘继承。之后,叔叔又以过了两个月有效期,遗嘱失效为由,再次提起诉讼。法院认为小刘从中华遗嘱库提取遗嘱时才知道遗嘱内容,两个月的有效期应从提取日算起,目前并未失效。

THE END
1.房产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谁?房产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谁? 导读:房产第一顺位继承人是父母、配偶、子女。实际上房产继承首先是需要确定下遗嘱的情况的,比如说遗嘱当中对于具体的财产分配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就是应当按照遗嘱予以执行,否则就是按照法定继承完成。 房产第一顺位继承人是谁?https://www.64365.com/zs/1443761.aspx
2.房产第一继承人分配比例是什么房产第一继承人分配比例是均等的,各继承人协商一致的,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338326.html
3.房产第一继承人顺序继承法第一顺序继承人 《承继法》规则遗产在进行法定承继之前,需求先区别榜首承继人与第二承继人,通常是由榜首次序承继人承继遗产,此刻第二次序承继人是不能承继的。那么榜首承继人次序怎样分配呢?请跟从听讼网小编一同鄙人文中进行详细了解。榜首承继人次序怎样分配1、一般状况下,同一次序的各承继人平等分配遗产。《https://www.tingsonglaw.com/label/29914
4.房产第一继承人顺序是什么?首先是配偶,然后是子女,接下来是父母。这里的子女包含了结婚合法生育的子女,私生子女、收养的子女以及http://www.loupan.com/ask/988301.html
5.什么是房产的第一继承人律师普法房产的第一继承人主要包括以下人员: 1、被继承人的配偶; 2、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3、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https://www.110ask.com/tuwen/17673279181433063133.html
6.第一财产继承人房产都有哪些人?我们知道好多父母在去世之后,都会留下财产给我们的子女,这样能让他们的子女过得更好一点。但是我们知道财产到底是由谁继承,在我国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所以到底是由谁继承也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因为在我国继承财产是由法律规定的,分为第一继承人、第二继承人,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第一财产继承人房产都有哪些人? https://www.jiwu.com/baike/113111.html
7.房产证上人死亡谁是第一继承人呢在房产继承中,如果房产证上的所有人去世,其配偶、子女和父母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将依法继承该房产。如果有多位第一顺序继承人,则他们应平等分割遗产,除非被继承人另有遗嘱指定了不同的继承份额。 综上所述,房产证上人死亡后,其第一继承人是死者的配偶、子女和父母,他们将按照法律规定继承该房产。参考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c94a79d781949e000820
8.注意!“房屋归XXX继承所有”与“房屋归XXX壹人继承所有”意义大不同那么对于这种遗嘱,所继承房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一、如遗嘱中已写明归继承人继承,足以显示其明确的指向性,继承人配偶不享有被继承财产的份额 松原市宁江区人民法院(2015)宁民再初字第8号民事判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四)继承或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793972
9.房产证上写子女名字后果会怎样看完你就知道了房产频道如果孩子在婚后不幸去世,其配偶、孩子和父母同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逝者的所有财产,包括婚前财产。这意味着,如果孩子在未成年时和父母共有房产,孩子名下的房产也将作为遗产分割和继承。作为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痛彻肺腑,现在连自己的房子都住不安稳,晚年生活情何以堪? https://www.hnr.cn/house/gfbd/201601/t20160114_223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