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离婚案件中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夫妻婚姻关系婚姻法居住权最高人民法院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所有权归属问题离婚案件

第七条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该不动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3年12月25日,法释C2003J19号)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政策

——全国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座谈会文件:《把握总基调,找准结合点,最大限度发挥民事审判在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在全国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座谈会上的讲话》(2012年2月17日),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49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杜万华:《在全国高级法院民一庭庭长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2012年2月17日),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49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5页。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业务意见

正视畸高房价和高离婚增长率并存现状,保护出资购房父母方合法权益问:现在房价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年轻人结婚时仅凭自己的收入,一般没有能力买房,只得依靠父母的资助。父母为了子女结婚买房,可能倾其所有,透支了准备养老的积蓄,如果房屋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离婚时另一方有权主张分割一半吗?

答: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结婚购房,可能没有考虑到以后子女婚姻解体的情况。按照国人的习惯,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势必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父母的利益。故房屋产权登记在岀资父母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如果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制定司法解释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畸高房价和高离婚增长率并存,父母为子女结婚购房往往倾注毕生积蓄,从这次《婚姻法解释(三)》公开征求意见反馈的情况来看,作为出资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们担心因子女离婚而导致家庭财产流失一半。

本解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进行链接,可以使父母出资购房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客观化,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结婚的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相对来说也比较公平。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答记者问》,载杜万华主编:《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民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90页。

婚后父母一方部分出资为子女买房的处理问题。目前审判实践中争议很畫大,亟需予以明确。

第一种意见:婚后父母一方部分出资为子女买房登记在岀资者子女名下的,£不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离婚时该房屋应认定为夫妻共同g财产;对于父母出资部分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精神庭处理。

第二种意见:婚后父母一方部分岀资为子女买房登记在出资者子女名下的,不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离婚时该房屋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于父母出资部分可认定为只对自己子女的赠与,离婚分割时该部分出资属于出资人子女个人的财产,但相应的增值部分应按照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处理。

从更加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的角度考虑,我们倾向于按照第一种意见处理。

附:审判指导

一、所有权尚未登记的处理子女离婚时,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所有权尚未进行登记。此时,应如何认定该不动产的最终归属则应区分该出资发生在婚前婚后而定。下面以最常见的不动产买卖——商品房销售为例作一分析。商品房预售,意味着房屋尚未存在于客观现实当中。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离婚之时,则商品房预售合同中买方尚未取得房屋所有权,此时,其享有的权利并非是现实的物权,而是一种债权,即请求合同卖方按照合同建好房屋并移转所有权于买方的权利。在此前提下,如果一方父母出资发生在其子女结婚前,则该岀资资金应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1款规定认定为对其子女一方的赠与。进一步而言,不管该出资是否足以支付全部房款,都不影响其子女履行完商品房销售合同义务后,

二、父母请求返还出资的处理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与子女不和、子女离婚时父母为保全自己的购房出资等原因,经常会出现在子女离婚时,父母请求返还购房出资的情形。父母请求返还购房出资所主张的基础法律关系往往为借贷而非赠与。我们认为,对父母岀资为子女购买房屋行为的法律性质,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应尊重双方意思自治。对父母岀资购买房屋行为的认定原则上应以父母的明确表示为标准。如果有证据足以证明父母与子女之间约定为赠与或者父母明确表示为赠与,就是赠与关系。第二,对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应严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在现实生活中,基于彼此间密切的人身财产关系,一方面,父母如对子女进行资金借贷往往没有借条等书面证据,另一方面,父母即便对子女出资是赠与性质,也往往没有明确的表示。此时应严格执行“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

父母出资行为性质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将出资为借贷这一事实的证明责任分配给父母一方比将出资为赠与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子女一方更符合证明责任分配原则。

三、父母只为子女购买不动产支付部分出资的处理在司法实践中,还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形是父母只为子女购买不动产支付了部分价款(往往是首付款)。此时,根据不动产买卖合同中的购买人身份不同,可细分为两种情形:

1.父母以自己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过户到子女一方名下的情形。

(1)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前,显然,该不动产所有权应属于子女婚前财产。

(2)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出资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则仍可适用本条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3)如果该不动产过户发生在子女结婚后且该不动产登记在夫妻中非子女一方名下或夫妻双方名下,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该不动产的贷款,则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双方共同财产。离婚时,得到房屋的所有权登记一方应给予另一方补偿。

2.以子女名义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并将不动产所有权登记在一方子女或双方子女名下的情形。

(1)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前,则该出资属于接受该出资子女的婚前个人财产,如果该不动产买卖合同也签订在子女结婚前,则可适用《婚姻法解释(三)》第10条进行处理。

(2)如果该出资发生在子女结婚后,则根据《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规定应将该出资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相应的,婚后以子女一方或双方名义签订的不动产买卖合同并以该出资作为首付款所购买的不动产,不管登记在子女一方还是双方名下都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人民法院出版社2014年版,第241-244页。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意见:父母出全资以其已婚子女的名义购买并已向子女作出赠与之意思表示的房屋,应视为父母对子女的赠与。在房屋未交付使用且产权登记尚未完成前,作为赠与人的父母有权撤销该项赠与。在尚未付清该房屋的全部款项、房屋产权登记尚未完成,父母即表示撤销赠与的情况下,子女因离婚或离婚后分割夫妻共同财产问题进行的诉讼中,不宜认定父母赠与的只是已经实际支付的购房款,进而将上述购房款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附:案情简介

罗某与黄某于2002年12月30日登记结婚。2006年,黄某之母赵某以黄某的名义与中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红杉办事处(以下简称中钢公司办事处)签订房地产转让协议一份,约定由中钢公司办事处向黄某转让位于红杉市凤山街道8号市场改造工程1号楼606室房产,房屋建筑面积暂定为145平方米,另有地下车库1个。2006年7月17日、7月21日,2007年2月9日、4月11日,赵某向中钢公司办事处交纳17万元的房屋预付款;2006年12月13日,2007年1月17日,案外人顾某代赵某向中钢公司办事处合计交纳房屋预付款17万元,用以归还其向赵某的借款。2007年5月21日,在中钢公司办事处的协助下,房地产转让协议上乙方(买受人)的名字由黄某变更为赵某,上述34万元房屋预付款的客户名称也相应变更为赵某。罗某与黄某两人自2007年5月9日开始分居生活。2008年1月罗某诉至红杉市人民法院要求与黄某离婚。2008年4月,红杉市人民法院作出(2008)x民一初字第154号民事判决,准予罗某与黄某离婚,但告知双方对于争议的34万元购房款另行处理。

罗某与黄某离婚后,向黄某索要17万元购房款未果,遂以黄某和其母赵某为被告,提起诉讼。

罗某诉称:购买红杉市凤山街道8号市场改造工程1号楼606室房屋的34万元是黄某支付的。2007年5月21日,黄某为剥夺其合法财产权益,将房屋转让给其母赵某。可赵某并未实际支付房屋预付款。离婚时黄某也未将34万元房屋预付款的一半付给罗某,侵犯了罗某的财产所有权。故请求法院判令赵某向其支付房屋预付款的一半17万元,并由黄某承担连带给付责任。

被告黄某辩称:房屋实际购买人是其母亲赵某,34万元的房屋预付款也全部由其母支付。黄某本人既未签订合同亦未付过房款。请求依法驳回罗某的诉讼请求。

被告赵某辩称:34万元的购房预付款系其支付。请求法院依法驳回罗某的诉讼请求。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夫妻一方父母以子女名义购置房屋,应认定赠与的是房屋还是购房款》,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44集,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189页。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

关于儿媳、女婿是否对父母为子女一方购买的房屋享有权利的问题《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公布以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发布,其标题大多是“父母为子女买房,儿媳或女婿没份”。这个标题所针对的是《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规定,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该条规定存在严重的误读。

——杜万华:《杜万华大法官民事商事审判实务演讲录》,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274~275页。

的财产,均归夫妻双方共有,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第7条颠覆了法定的夫妻财产共有制度,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越权解释。其实,这种观点是对《婚姻法》精神的误解。我国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第13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除了夫妻另有约定,婚后所得财产一般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恰恰没有笼统规定婚后所得均属共有,纠正了长期以来我国不分青红皂白将婚后所得财产一概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做法。其明确列举了夫妻共同财产和一方个人财产的范围,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及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等都被纳入一方个人财产的范围。《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依据正是《婚姻法》第18条第3项,即“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何来违法之说呢?

也有观点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的规定相互矛盾,令人无所适从。其实,《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的规定并不冲突,是从不同法律层面分别规定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规定:“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的个人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一方的除外。”我们认为,该条文中的“应当认定为赠与”,是指父母实际出资时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况下,从社会常理岀发认定为赠与,这是基于父母出资借给子女买房的概率远远低于父母出资赠与子女买房的概率。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证明父母对子女购房的岀资是借贷关系的,则应当按照借贷关系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的落脚点是如何认定一方父母出资所购买不动产的归属问题,而《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强调的是如何处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出资问题,其落脚点不一样,不能得出这两条互相矛盾的结论。前者是对后者的进一步细化和补强,增加了不动产登记的条件,从而与物权的公示力相结合。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的情况复杂多样,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裁判规则,不太可能穷尽各种情况。如果离婚时尚未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又缺乏明确赠与一方的证据,婚后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出资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如果父母只是支付了房屋价款的一部分,其余款项由夫妻双方共同支付,则出资父母并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也就无法决定将房屋赠与自己子女并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父母部分出资时一般只能决定其出资份额赠与何方,鉴于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方自己子女名下,将父母出资部分认定为只向自己子女的赠与更加合理合法。

从债务承担方式的角度考虑,当事人婚后购房办理按揭贷款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夫妻双方到场签字,由夫妻双方连带承担银行的债务。既然债务由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该房屋的产权也应由夫妻双方共同享有。既然房屋产权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增值收益亦应归产权人所有,即夫妻双方共同共有。

综上所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7条仅限于婚后父母为子女全款出资购买不动产的情形,对于不在该条适用范围的父母部分出资情形,如果房屋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可按照《婚姻法》第18条第3项的规定精神,该部分出资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如果双方对房屋的产权归属没有事先约定,所购房屋的产权及增值收益部分归夫妻双方共同共有。

——吴晓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载《法律适用》2014年第1期。

婚后一方父母部分出资给子女购房的认定问题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芝产。”审判实践中对如何适用该条文存在较大分歧,这里的“一方父母出资”是指出全资买房还是部分出资?如果一方父母部分岀资,夫妻共同还贷,离婚时应如何处理?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把“产权登记"与“确定赠与一方”进行链接,使父母出资购房的真实意图之判断依据更加客观合理,即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等于已经向社会公开了不动产的所有者只是自己的子女,这种情况下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有利于均衡保护婚姻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也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

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买房的情况复杂多样,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是提供一个基本裁判规则,不太可能穷尽各种情况。

如果离婚时尚未取得不动产权属证书又缺乏明确赠与一方的证据,婚后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出资应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如果父母只是支付了房屋价款的一部分,其余款项由夫妻双方共同支付,则出资父母并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也就无法决定将房屋赠与自己子女并将房屋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父母部分岀资时一般只能决定其出资份额赠与何方,在欠缺出资时而非离婚诉讼时“确定”赠与一方的有关证据的情况下,按照婚姻法婚后所得赠与归夫妻双方共有的原则,将父母出资部分认定为向夫妻双方的赠与更加合理合法。

从债务承担方式的角度考虑,当事人婚后购房办理按揭贷款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夫妻双方到场签字,由夫妻双方连带承担银行的债务。既然债务由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该不动产的产权也应由夫妻双方共同享有。

总之,婚后一方父母部分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夫妻双方支付其余款项,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其不符合《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规定的情形。对父母出资部分应按照《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在具体分割诉争不动产时,可对出资父母的子女一方予以适当多分。

——本书研究组:《婚后一方父母部分出资给子女购房的认定问题》,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5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240~241页。同时载《人民司法应用》2013年第13期(总第672期)。

《婚姻法解释(三)》中父母婚后给子女买房的规定,是指父母支付全款给子女购买房屋且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的情形。如果父母只是在子女婚后支付首付款,夫妻共同还贷,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首付款可以认定为只赠与出资父母的子女,离婚时该房屋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对首付款部分应认定为出资人子女的个人财产。由于个人财产婚后的自然增值仍然归个人所有,故离婚时首付款的增值部分也应判归一方所有。

——杜万华、程新文、吴晓芳:《〈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载《人民司法应用》2011年第17期(总第628期)。

第实际生活中,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结婚用房,可能不会考虑到子女婚姻解体±的情况,按照习惯一般也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子女离婚时一概将房屋色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违背了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实际上也侵害了出资父母的利益。故房屋产权登记在岀资父母一方的子女名下的,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比较合情合理;如果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更符合实际情况。

《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对此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本解释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进行链接,可以使父母出资的真实意图的判断依据客观化,便于司法认定及统一裁量尺度,也有利于均衡保护结婚的双方及其父母的权益,相对来说也比较公平。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著:《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28页。

THE END
1.女子学堂:赠与孩子的房产,父母可以随意出售吗?该房屋暂时登记在黄先生名下,黄先生享有永久居住权,待小黄年满18周岁时过户到小黄名下。此房屋不允许进行抵押、更名、转让等行为,若出现此类情况,黄先生将被取消永久居住权。离婚当日,陈女士将涉案房屋转移登记至黄先生名下。 2021年,黄先生将涉案房屋出售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NjMwNTYyMw==&mid=2664590561&idx=3&sn=7bf5daeb97b6f84d9301b49ec7a006f4&chksm=81a99ec7a6b4547934ec22449fed1398cdf4e62a55e1ffff823537e82a5336647d7c79f476ab&scene=27
2.北京离婚律师:离婚时房屋贷款未还清未分割,离婚后可否赠子女?离婚后一方反悔了能不能撤销赠予这事其实很常见。首先解答一下大家的疑惑,离婚房子归孩子不过户有效吗?一般来说,离婚时,两口子约定虽然离婚了,但是名下房子归孩子,即便不过户也是有效的。在离婚协议中,双方协商一致将房子分给孩子,最好协议中能写明双方信息、孩子个人信息、房屋信息、过户费用承担方式等内容,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7242323000839092&wfr=spider&for=pc
3.把房子过户给孩子离婚房子算谁的,房子过户给儿子儿子离婚了房子该在离婚案件审理期间,法院一般会采用综合性的考量,假如将房产过户给孩子属于恶意转移财产的表现,法院也许会认定该房产仍然属于过户前夫妻的共同财产,并实施分割。 2. 房子过户给孩子后离婚,房子过户给儿子儿子离婚了房子该给谁? 假如在房屋过户给孩子之后,儿子离婚了,该房产的归属是不是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将房产过户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h/169387.html
4.离婚房子写在孩子名下房子归谁?建议夫妻双方在买房前先协商房子归谁所有,如果确实房子时买给孩子的,可以等到孩子年满十八周岁再赠与或过户。 因此,如果是夫妻双方因为离婚把房产过户到小孩的名下,这种情况房产就是属于小孩的了,所以如果,但是并不会因为谁抚养小孩,这个房子就归属于谁,只要是写了未成年的名字,那么这个房产就是属于未成年的,而且还https://mip.64365.com/zs/1504131.aspx
5.离婚房产归孩子但未过户期间房子归属是谁离婚时双方协商决定将房屋赠送给孩子,但是还没有过户的,未过户期间,房子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并且没有过户之前,双方的任意一方都可以撤销赠与合同,因为房屋所有权人还没有变化。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564225.html
6.父母离婚爸爸死了房子归谁周绍勇4.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房子是父母在婚姻期间共同购买的,那么它可能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父亲去世,母亲也可能拥有房子的一部分所有权。 二、父母离婚爸爸死了房子怎么过户给孩子 父母离婚房子过户给孩子的操作如下: 1.房屋赠与人与受赠人订立房屋赠与的书面合同,即赠与书; https://lawyers.66law.cn/s290809d2e123e_i1412441.aspx
7.离婚时,把房子送给了孩子,还能要回来吗?夫妻双方离婚,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或一方个人财产的房子,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给了孩子。 等离完婚,双方都没着急去办理过户手续。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个人突然后悔了。那么这种情况下,还能不能要求把房子拿回来,重新进行分割呢? 一、 根据《民法典》中关于赠与合同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https://zhuanlan.zhihu.com/p/63499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