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聚焦公民“身后事”“堵点多、环节冗、推进难”等问题靶向施策,推行“个人承诺+信用核查”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公民“身后事”“一次办”服务新路径,让群众“伤心事暖心办、省心办”。改革以来,该事项跑动次数由3次以上降至1次,办结时限从至少2天压缩至5分钟。
聚焦破解“堵点多”问题,优化“身后事”办理流程
一是实行“一文告知”。编印《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告知书》,重新定义公民身后“一件事”为生前待遇停发、身份标志核销、身后待遇领取和遗产亲属继承,明确企业职工、机关人员、城乡居民、优抚对象、救助群体等5大类身份“套餐式”场景待遇,一次性告知逝者亲属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是什么、怎么办、谁来办,让申请人对办理条件、服务流程及各类待遇、补贴、补助兑付情况了解到位、掌握清晰。
聚焦破解“环节冗”问题,提升“身后事”服务效能
三是变“坐等审批”为“上门服务”。针对待遇相对简单的城乡居民群体,在村(社区)层面成立一支以村“两委”成员为主体的“小美帮办员”,积极向逝者亲属等利益关系人宣传推广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政策,帮助指导组织申请材料。同时,根据逝者家属委托,持《告知书》直接向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代为申请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次性待遇,群众办事省心省事又省力。
三、聚焦破解“推进难”问题,建立“身后事”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一套政策体系。出台《新泰市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改革服务对象、实施范围、部门职责,细化工作流程,梳理包括社会保障、医保服务、退役军人、公积金管理等4个领域30项文件在内的政策清单,搭建起“一个方案统领、一套清单覆盖”的政策体系,确保全市各级层面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二是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上,明确政务服务管理部门作为牵头主责单位,研究业务流程,再造服务规范,加强跟踪问效,问效结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确保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地生根。在风险防控上,严控卫生健康、民政殡葬两部门逝者信息采集工作,严把事中的逝者家属信用承诺,确保生前待遇不多发一户、身后待遇不漏发一人。在风险化解上,将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纳入新泰市“干事创业容错纠错机制‘可容’清单”,破解抚恤金等资金内部分配问题可能导致的家庭矛盾升级为群众与政府的冲突纠纷隐患,切实消除部门和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是建立一个应用平台。总结提炼线下服务经验做法,建立包括受理条件、申请材料、服务流程、信息反馈等系列内容的标准规范,借助数据共享、图文识别、统一身份认证等信息化技术,研发部署满足群众掌上办事、现场办事实际需求的新泰市公民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嵌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爱山东app设置身后一件事专区,逐步实现公民身后“一件事一次办”由线下扩展到线上,将“跑一次”变为“一次不跑”。
山东省新泰市聚焦公民“身后事”“堵点多、环节冗、推进难”等问题靶向施策,推行“个人承诺+信用核查”服务模式,推进政务服务“集成办”,在全省范围内探索公民“身后事”“一次办”服务新路径,让群众“伤心事暖心办、省心办”。改革以来,该事项平均跑动次数由3次以上降至1次,办结时限从至少2天压缩至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