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继承“新政”变了!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过户契税父母个税房地产房产税商品住房

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有多深?找女朋友得看房子、成家的前提是房子、生娃的前提还是房子、接受教育之时还是离不开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过去房价一路猛涨,即使要掏空家底,承担几十年的房贷,才能实现在城镇购房,很多人也不惜一切。

进而发展到现在,全国几乎80%以上的家庭,绝大多数财富都压在了房子上面,可以说,房子几乎是每个家庭的重要资产。

说白了,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所谓的亲情就会出现挑战。

就拿上海这样的城市来说吧,随便一套房动辄六七百万,如果分配不均匀,兄妹几个闹上公堂,这事很常见!

另外,办理继承的手续过于复杂,同样也会影响到继承者的情绪,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比如过去,房产继承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文件,如亲属关系证明、死亡证明等,这些文件的办理过程繁琐,给继承人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同时,由于证明文件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也给不动产登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而为了让大家更方便快捷和划算的继承房产,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继承新政:四部门明确,2024年起统统按“新规”处置。

01.

继承“新政”

①在办理非公证继承时,如果有包括房子在内的不动产登记业务的,那么就要求法定继承人也参与共同核验继承材料。

说白了,当事人在场当面核验清楚,继承就更加公平公正。

②遗嘱继承,要求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参与查验遗嘱的真实性,并确定是不是最后一份遗嘱。

以后的继承不再以公正的遗嘱作为最终效,也就是说,哪一份是最后的遗嘱,那么这一份遗嘱才是最真实有效的!

而且所有法定继承人都到场查验材料,这样就可以避免继承人弄虚作假,更好的保护合法继承人的权益。

总之,这些新规不仅仅简化了流程,同时也将提高办事效率。

02.

哪种继承更划算

①买卖过户。这种方式和正常商品房买卖没什么两样,主要税费包括契税和个税。

契税方面:90平米、90-144平米、144平米以上,契税分别是房屋交易价的1%、1.5%、3%。

个税方面:如果房子购买满五年,并且是唯一住宅,那么,上述讲到的三个面积段的买卖过户,都不需要缴纳个税只需要缴纳契税。

但如果只满足五年,但是并不是唯一住宅,那么就需要按照交易总价的1%缴纳个税(或者房屋交易差值的20%缴纳)。

那么,90平米、90-144平米、144平米以上面积,分别缴纳的个税+契税合计,就分别为2万、2.5万、4万。

2.赠与过户。

现行的规定,子女接受赠与的房产,需交纳3%的契税,1%的公证费(为房产评估值的1%),以及双方各自支付0.05%的印花税。

按照这个税率,100万的房子赠与过户算下来的总费用大概是4.1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买卖过户和赠予过户,都是老年人在世时过户的两种形式。将其进行对比,可以发现:

如果是面积在144平米以上,两种购物方式差距不大;如果面积在144平米以内,买卖过户比赠与过户更划算。

3.继承权转让

这种方式就是老人去世以后再办理过户,一般这种过户方式的手续费会比较低,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公证费和登记费即可,当然,每个地方政策不同,也会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费用都不高。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买卖过户以外,其他方式的继承财产,将来都可能会涉及到20%的个税。

按照现行的规定,如果继承房子以后再转售,就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标准是:按照房屋差值(成交总价-原购置成本)的20%缴纳。

但是如果继承者是满五唯一,转手就不需要缴纳20%的个税。

举个简单的例子,老爷子20年前买的房子才30万,子女继承以后,子女名下只有这一套房子,转卖房子就不需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

如果子女继承这套房子后,名下有两套房,出售此房时,房子市值100万,赚取的70万利润就要缴纳个人所得税,700000×20%=140000元。

当然,如果继承了父母的房产,并不转售,就不存在个人所得税了。但是这种情况,未来随着房产税的落地,会不会因为面积的增加而导致缴纳房产税就不好说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老年人普遍采取买卖过户的方式,将房子继承给子女。但是具体采取这种方式,还是得按每个人的需要来吧!

THE END
1.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有哪些?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你对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是一项重要的事务,了解新政策对于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在选择过户方式时,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并且遵守相关法规和税收政策。希望以上介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https://www.jiwu.com/baike/51686.html
2.父母房产过户子女新规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2020年房产过户新政策3、如果继承房子的人想要将房子进行买卖,就需要缴纳20%的税,如果房子的价格是100万,但是后期是通过150万进行买卖的,那么将支付10万元的税费。 二、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 根据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来看,一般有三种常见的*,分别是房产继承、赠与过户、买卖过户,以下是直系亲属过户费新政策内容介绍。 https://m.qizuang.com/gonglue/jsgh/109623.html
3.2020年直系亲属房产过户费新政策是怎样的?需要走哪些流程?现实生活中存在不少直系亲属间的房产过户,房屋过户主要有继承、赠与、买卖三种方式,不同的方式操作流程和所需要缴纳的费用也各不相同。那么,2020年直系亲属房产过户费新政策是怎样的?需要走哪些流程? 一、2020年直系亲属房产过户费新政策是怎样的? 1、继承主要费用:公证费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238.html
4.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新政策2021文章摘要: 根据相关政策,直系亲属过户房产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直系亲属赠与过户不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1、2021年直系亲属赠与过户:2021年直系亲属房产赠与过户需要缴纳契税,且契税不能享受https://m.loupan.com/longyan/news/202008/4785662
5.直系亲属间房产过户什么方式最划算,哪些税费是免征的?房屋过户的方式有赠与过户、继承过户、买卖过户三种方式。 房屋过户手续当中就会出现几种税款,包括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等。 从2022年起,父母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把房产给到子女有哪些新规定呢?(或者其他直系亲属间过户)以及在什么情况用哪种方式最经济划算呢? https://www.meipian.cn/51xw5jwe
6."直系亲属房产过户随意定价"的政策善意值得点赞房产资讯“直系亲属房产过户随意定价”看似少缴了税,国家损失较大,但尊重了家人之间的感情。房子虽然是贵重物品,但相比于家人的情感,却不是重要的,家人之间“交易”房子,却和市场的房子买卖一样,这极不合理,也让人难以接受。让人觉得惋惜的是,“直系亲属房产过户随意定价”的好政策仅限于郑州,并没有走向。在税负重的背景https://zj.news.fang.com/2015-01-13/14618810.htm
7.2023直系亲属房产过户免费吗年房屋新政策:调整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的政策、继承房产交易过户和析产不需要交税、农村盖房政策、5年LPR下调、进一步放宽新发放按揭利率。 直系亲属房产过户免费吗 1、法律分析:直系亲属房产过户有的收费,有的不收费。直系亲属过户一般有三种常见的方式,分别是房产继承、赠与过户、买卖过户。房产继承是指继承人不需要支https://www.fljg.com/news/377552.html
8.最新郑州购房政策大全!限购贷款人才补贴交易流程…一篇搞定由于各个银行政策不同,个别特殊情况下对于首二套的判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请以实际判定为准。 郑州市银行贷款利率一览 1、 直系亲属买卖(直系买卖仅限住宅) 税费最低可以按照500元合同价格来缴税 要求:房屋不限售,受让方有购房资格,再次出售按照本次交易时间来计算,发票价格只有500元,满五唯一免征个税 https://kandian.ke.com/detail/MjY2MzU3MjE=.html
9.洛阳:直系亲属间过户房产可按约定价缴税新闻中心从2014年9月开始,凡直系亲属间过户房产的,不再由税务部门评估定价,而是根据买卖双方合同约定的成交价缴税。 政策中的“直系亲属”,是指三代以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等。直系亲属间在过户房产时,应提供派出所出具的双方直系关系证明。 https://news.lyd.com.cn/system/2015/01/07/010368593.shtml
10.直系亲属赠与房屋受限购房政策限制吗直系亲属间房产无偿赠与是免房屋赠与契税:1、公证费:办理赠与公证,按平米收费;2、税费:拿公证书办理缴税,直系亲属赠与仅缴契税(直系亲属不用做赠与公证,只需做亲属关系公证即可),非直系亲属缴税同买卖;3、工本费:办理房产证工本费10元。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仅作分享之用,侵删。相关http://sjz.17house.com/fangchanzs/3676963f096bc22d2dd6135b0106af86.html
11.直系亲属房产过户,价格越低越好?那可不一定!先来看直系亲属之间房产买卖。 以一套92平米房子为例,父亲过户给儿子。 如果按原来的政策。根据地税定价: 假设税务部门评估房子价值为90万 契税需缴纳90万×4% =3.6万元 营业税需缴纳90万×5.6% =5.04万元 如果按照去年5月27号后发布的通知,假设合同约定价为500元 https://www.hnr.cn/broadcast/fm1032/rd/201501/t20150108_178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