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吴炳年第三章费用的核算第一节要素费用的核算藏经阁会计教学案例库

产品成本是以产品为对象归集的生产耗费,包括的内容很广,既有材料耗用、人工耗用等要素费用的耗用,又有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耗用,还有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损失等。

一、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一)要素费用的内容

要素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职工薪酬、折旧费用、利息费用和税金等费用。

要素费用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如图3-1所示。

(二)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

1.费用分配原则

费用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两条:

(1)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对象既包括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也包括管理部门、在建工程等。一般来说,对基本生产车间的直接生产费用(除机器设备折旧费)一般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基本生产车间的间接生产费用和机器设备折旧费一般记入“制造费用”账户i而对辅助生产车间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视其规模和管理要求,可以采取两种归集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所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第二种方法是同基本生产车间一样,将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分别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户;对期间费用,直接记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费用的一般分配去向如表3-1所示。

(2)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凡能直接分清是为生产哪种产品(或成本核算对象)而发生的费用,即为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直接费用),无需分配,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或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凡不能直接分清是为生产哪种产品(或成本核算对象)而发生的费用,即为间接计入费用(一般称为间接费用),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配后计入各种产品(或成本核算对象)成本。可以这样说,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无论是直接生产费用还是间接生产费用都为直接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中,即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XX产品”账户;在生产几种产品的企业(或车间)中,无论是直接生产费用还是间接生产费用,只要不能直接分清是为生产哪种产品而发生的,即为间接费用,就需分配后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2.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

分配间接费用时,应选择较适宜的分配标准,使分配结果比较合理。选择分配标准应注重关联性和简便性。所谓关联性是指分配标准应与各分配对象有较密切的关系,一般呈多受益多负担的比例关系;所谓简便性是指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分配计算过程较简单。

费用的分配标准主要有:

(1)成果类,如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产值等。

(2)消耗类,如生产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原材料消耗量或原材料费用等。

(3)定额类,如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定额工时等。

3.间接费用的分配公式

分配时,应先计算费用分配率,再在各分配对象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可称为费用分配的通用公式,无论是在不同对象之间分配材料费用、职工薪酬费用以及综合性的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还是在同一产品内部的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累计生产费用,都适用本公式。

二、材料费用的核算

(一)材料费用核算概述

1.材料的分类

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原料及主要材料:是指经过加工后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成分的各种原料和材料。其中,原料一般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天然状态的农产品与矿产品等劳动对象,如原棉、矿石、原油等。材料一般指来自加工企业的已被劳动加工的劳动对象,如棉纱、钢材等。

(2)辅助材料:直接用于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或便于生产进行,但不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材料。其中有的同原料及主要材料相结合,有助于产品的形成,如催化剂、染料、油漆等。有的用于创造正常的劳动条件,如灯泡、清洁用具等。

(3)外购半成品:指企业从外部购入需进一步加工或装配于本企业产品的主要实体的半成品及零配件。如纺织企业的外购坯布,酿酒企业的外购粮食酒等。

(4)修理用备件:指用于本企业机器设备和运输设备所专用的各种零件和备件,如轴承、齿轮、阀门、轮胎等。

(5)燃料:指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燃烧、发热,或为创造正常劳动条件耗用的各种燃料,包括固体燃料、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如煤炭、各种油料、煤气等。

(6)包装物:指为包装本企业产品、商品,并准备随同产品、商品一起出售的,或者在销售过程中租赁给购货单位使用的各种包装用的物品,如桶、箱、坛、袋、瓶等。

(7)低值易耗品:指单位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一般在一年以内)且容易耗损的各种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劳保用品。

2.材料费用的计算

材料费用的计算,就是要正确计算产品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数量和金额。

1)消耗材料数量的计算

消耗材料数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永续盘存制,二是实地盘存制。具体如下:

(1)永续盘存制。永续盘存制也叫账面盘存制或连续记录法,它是指每次收人、发出材料时,都根据有关收发材料的原始凭证将材料收入和发出的数量逐笔记入材料明细账,材料消耗的数量就是根据材料发出的原始记录确定的,在材料明细账中能随时计算材料消耗数量和结存数量。

采取永续盘存制能正确计算出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消耗数量,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计量验收制度,严格材料收入、发出的凭证手续,保证材料消耗数量的真实性。

企业记录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主要有“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发料凭证。会计部门应对发料凭证所列材料的种类、数量和用途等进行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签章的发料凭证才能据以发料,并作为发料核算的原始凭证。

生产所剩余料,应该填制退料单。对于车间已领未用,下月需要继续耗用的材料,为了避免材料实物本月末交库、下月初又要领用的手续,可以采用“假退料”办法,即材料实物不动,只是填制一份本月的退料单,表示该项余料已经退库,同时填制一份下月的领料单,表示该项余料又作为下月份的领料出库。

期末,企业应当根据全部领退料凭证汇总编制“发出(耗用)材料汇总表”,确定材料消耗量。发出(耗用)材料汇总表应按照领料用途和材料类别分别汇总。凡能分清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材料消耗,应当单独列示,以便直接计入该成本计算对象;凡属于几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耗用的材料,应当选择适当的分配方法,分别计入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材料费用项目。

(2)实地盘存制。实地盘存制也叫定期盘存制或盘存计算法,它是指每次发出材料时不作记录,材料发出(消耗)数量是根据期末实地盘点结存数量,倒挤出来的。其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消耗材料数量=期初结存材料数量+本期收入材料数量-期末结存材料数量

从公式中可知,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材料消耗量是不准确的,因为它将材料的被盗、损坏和丟失数量都计算在材料正常的消耗数量中了,这是不利于加强管理、节约成本的。因此,企业一般不采用这种办法计算材料消耗量。

2)消耗材料价格的计算

(2)按计划成本计价。企业按计划成本计价进行材料核算时,消耗材料仍应当是其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成本等于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加上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当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差异时(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与计划成本相加;当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时(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与计划成本抵减(即加上一个负数)。企业应当正确计算消耗材料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将消耗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二)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一般占较大比重,为体现重要性原则,对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规定有单独的成本项目“直接材料”。

原材料费用在几种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的分配标准可以选用成果类和定额类,即可以按重量(体积、产量、面积)比例分配,也可以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面积)比例分配法

重量(体积、产量、面积)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重量(体积、产量、面积)为标准来分配原材料费用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例3-1】汉荣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本月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30000元;根据产量记录,本月三种产品的投产量分别为200件、100件、500件,单件产品净重分别为20千克、50千克、12千克。对所耗A材料费用按重量比例分配法分配计算如下:

(1)分别计算各种产品总重量:

甲产品总重量=200×20=4000(千克)

乙产品总重量=100×50=5000(千克)

丙产品总重量=500×12=6000(千克)

(2)计算原材料费用分配率:

(3)在各种产品之间分配原材料费用:

甲产品应分配A材料费用=4000×2=8000(元)

乙产品应分配A材料费用=5000×2=10000(元)

丙产品应分配A材料费用=6000×2=12000(元)

在实务中,一般通过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A材料费用分配表如表3-2所示。

在后续内容中,凡对费用的分配都将省去对具体分配公式、具体分配过程的列示。

2)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成本)比例分配法

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成本)比例分配法是以各种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成本)为标准来分配原材料费用的方法。

【例3-2】汉荣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本月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B材料900千克,每千克20元,共计18000元。根据产量记录,本月甲、乙两种产品的投产量分别为200件、1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10千克、25千克。对所耗B材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如表3-3所示。

从计算可知,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和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的分配结果是相同的。

2.分配结转原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原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的依据是“原材料耗用汇总表”汇集的全部原材料费用和“原材料费用分配表”的分配结果。

【例3-3】汉荣工厂本月“原材料耗用汇总表”见表3-5,本月共同耗用的原材料分配情况见表3-2和表3-3。

据此编制结转本月原材料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8000+8000+10000)26000.00

——乙产品(10000+10000+7000)27000.00

——丙产品(12000+8000)2000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030.50

管理费用1500.00

销售费用2500.00

在建工程(2000+4000)6000.00

贷:原材料——A材料30000.00

——B材料20000.00

——C材料25000.00

——D材料10030.50

(三)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1.燃料费用的分配方法

燃料费用实际上也属于原材料费用范畴,但如果燃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可以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并将“燃料”单独进行核算,设置“燃料”账户。

不单独设置“燃料”账户核箅燃料费用时,应将燃料费用直接记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燃料”作为“原材料”账户的二级账户进行核算。

单独设置“燃料”账户核算燃料费用时,其分配的程序和方法与原材料费用的分配的程序和方法相同。燃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是产品的重量、体积,可以是所耗原材料的数量或费用,也可以是燃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

【例3-4】汉荣工厂生产曱、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E燃料8000元。根据产量记录,本月三种产品的投产量分别为200件、100件、500件,单件产品的燃料消耗定额分别为20千克、15千克、5千克。对所耗燃料费用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如表3-6所示。

2.分配结转燃料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燃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的依据是“燃料耗用汇总表”汇集的全部燃料费用和“燃料费用分配表”的分配结果。

【例3-5】汉荣工厂本月“燃料耗用汇总表”见表3-7,本月共同耗用的8000元燃料费用分配情况见表3-6。

据此编制结转本月燃料费用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4000+300)4300

——乙产品(1500+500)2000

——丙产品(2500+700)32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000

管理费用800

贷:燃料——E燃料8000

——F燃料3300

(四)周转材料的核算

周转材料,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包括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以及企业(建筑承包商)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都属于材料,但它们的用途和性质与原材料并不相同,因此,有必要设置“周转材料”总账账户进行核算,并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箅。

如果企业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数量较多,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总账账户进行核算,并按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的类别等进行明细核算。如果企业包装物数量不多,也不经常出租、出借,为了简化手续,可以将包装物并人辅助材料一类,作为“原材料”总账账户的二级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各种包装材料,如纸、绳、铁丝、铁皮等,应在“原材料”账户中核算。周转材料在领用后,其价值应摊销计入成本、费用中。由于周转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没有专设成本项目,车间领用的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周转材料都计入“制造费用”账户。

周转材料摊销,按其数量的多少和金额的大小,可采用一次转销法和五五转销法。

1.一次转销法

一次转销法又称一次摊销法或一次计入法,是指在领用周转材料时,将其价值一次全部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的摊销方法。在该法下,领用周转材料,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周转材料”账户;报废时,应将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作为当月周转材料摊销价值的减少,冲减有关的费用、成本,即借记“原材料”等账户,贷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例3-6】汉荣工厂基本生产车间领用包装物采用一次转销法核算。本月领用包装物一批,其实际成本为800元;以前月份领用的另一批包装物在本月报废,其实际成本为1000元,报废时残料回收计价100元。核算如下:

(1)领用包装物时: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800

货:周转材料——包装物800

(2)报废包装物残料入库时:

借:原材料100

贷:制造费用100

2.五五转销法

五五转销法又称五五摊销法或五成摊销法,是指周转材料在领用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在报废时摊销其另一半价值的摊销方法。在该法下,应在“周转材料”总账账户下,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周转材料领用时,按其全部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账户,贷记“周转材料——在库周转材料”账户;同时摊销其一半价值,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账户。

周转材料报废时,按回收残料价值借记“原材料”等账户,按周转材料的别一半价值减去残料价值后的差额,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账户;同时应注销报废周转材料的价值及其累计摊销额,借记“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账户,贷记“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

【例3-7】汉荣工厂行政管理部门领用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转销法核算。本月领用管理用具一批,其实际价值为2000元;本月报废管理用具一批,其实际成本为1600元,残料回收计价50元。核算如下:

(1)领用管理用具时:

借: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2000

贷:周转材料——在库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2000

(2)摊销所领用管理用具的一半价值时:

借:管理费用1000

货: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低值易耗品1000

(3)摊销所报废管理用具的另一半价值时:

借:原材料50

管理费用750

贷: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低值易耗品800

(4)注销报废管理用具的价值及其累计摊销额:

借: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摊销——低值易耗品1600

贷:周转材料——在用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1600

周转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领用周转材料时,还应同时结转应分摊的成本差异。

三、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一)动力费用概述

企业产品生产耗用的外购动力费用和自制动力费用,既属于直接费用、又属于间接费用。在成本项目的设置上,有三种处理办法:

(1)当动力费用在产品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时,为体现重要性原则,一般与燃料费用一起单独设置“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

(2)当动力费用在产品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大时,从动力费用属于直接费用且燃料是原材料中的一类考虑,可以将其并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3)从动力费用属于间接费用考虑,为简化手续,也可以将其并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企业自制动力费用的核算在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中讲述,本节主要讲述外购动力费用的核算。

(二)外购动力费用支出的核算

企业外购动力应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计量和确认,也就是说,计入产品成本和有关费用中的外购动力费用,应当是按照当月有关电力、煤气和蒸汽的计量装置确认的实际耗用量乘上相应单价的金额,而不管这些款项是否已经支付。

为简化核算工作,对在下月支付上月动力费用的情况下,一般应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即在本月确认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有关费用的动力费用时,借记有关成本、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在下月支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账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若每月支付外购动力费用的日期基本固定,且每月付款日至月末应付动力费用相差不多,也可不通过“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可于付款时直接借记成本、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三)外购动力费用分配的核算

1.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方法

外购动力费的分配,在有独立仪表的情况下,应根据仪表所示耗用数量及单价计算;在无仪表的情况下,应按照一定的标准在各种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的方法主要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和机器功率时数比例分配法。

【例3-8】汉荣工厂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本月三种产品共同耗用外购电力18000元。根据工时记录,本月三种产品的生产总工时分别为20000小时、30000小时和40000小时。对所耗外购电力费用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如表3-8所示。

2.分配结转外购动力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外购动力费用的账务处理的依据是有关付款凭证(或应付账款凭证)和动力费用分配表。

【例3-9】汉荣工厂本月用电量为40000度,电费单价为0.6/度,应付电费为24000元。根据独立电表计量,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用电30000度,车间一般照明用电4000度,管理部门用电6000度。该厂本月生产用电在各产品之间的分配情况见表3-8。据此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4000

——乙产品6000

——丙产品800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2400

管理费用3600

贷:应付账款——市供电局24000

四、职工薪酬费用的核算

(一)职工薪酬费用概述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性福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通常称为辞退福利)。

其中(1)项可统称为工资,根据有关规定,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为了如实反映职工薪酬的提取、分配和发放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总账账户进行核算,并按应付职工薪酬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付”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二)职工薪酬费用的原始记录

(三)职工薪酬费用的计算

1.工资费用的计算

1)计时工资的计算

(1)月薪制下,虽然职工各自的月工资标准相同,但由于各月的出勤、缺勤情况不同,各月应付给职工的计时工资并不完全相同。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月工资标准-(事假天数×日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病假扣款率)

(2)日薪制下,计箅应付给职工的计时工资按职工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付计时工资=出勤天数×日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1一病假扣款率)

【例3-10】汉荣工厂职工小王的月标准工资为1200元。2011年5月份31天,法定休假日10天,小王事假2天,病假3天,出勤16天。根据小王的工龄,病假工资按80%计算,他病假、事假期间没有双休日和节假日。按照应付计时工资的两种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如下:

A.每月按30天计算

B.每月按20.83天计算

按出勤天数计算应付计时工资=16×57.61+3×57.61×80%=1060(元)

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应付计时工资=1200×57.61-3×57.61×20%=1050(元)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每种方法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各有利弊。企业具体采取哪种计算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但确定以后,不得随意变动。

2)计件工资的计算

计件工资,是根据职工完成的工作量和规定的计件单价计算的工资。计算计件工资的产品产量,包括合格产品和料废品(由于材料选用不合格造成的废品)数量,但不包括工废品(由于工人加工过失造成的废品)数量。计件工资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两种。具体如下:

(1)个人计件工资是以个人为计算单位的计件工资形式,适用于个人能单独操作而且能够直接计算个人完成产品的数量的工种。其计算公式如下:

【例3-11】汉荣工厂小张本月加工甲产品160件,计件单价4元;加工乙产品200件,计件单价3.5元。完工验收时,发现其中甲产品料废品10件,工废品5件,乙产品料废品8件,其余都为合格品。应付小张本月的计件工资如下:

应付计件工资=(160-5)×4+200×3.5=1320(元)

(2)集体计件工资是以集体为计算单位的计件工资形式,适用于工艺过程要求集体完成,不能直接计算个人完成产品的数量的工种。计算时,应先计算应付给该集体的计件工资总额,其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相同;再将应付给该集体的计件工资总额在该集体(如小组)成员中进行分配,计算出应付给每个人的计件工资。

【例3-12】汉荣工厂建造固定资产的部分自制材料由4人小组共同完成,本月计件工资总额为5520元。小组成员每人的日工资、出勤天数以及按日工资和出勤天数分配的个人计件工资如表3-9所示。

3)奖金、津贴等的计算

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计入工资总额,由企业按有关规定计算。

4)工资费用的汇总

企业先应计算出每个职工的当月应付工资,再根据有关部门转来的各项扣款通知单,减去各种代扣款项后的余额,就是每个职工当月的实发工资。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月应付工资=应付计时工资(或计件工资)+应付奖金+应付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月实发工资=月应付工资-各种代扣款项

为了如实反映企业工资总额的构成,便于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会计部门应根据计算出的职工工资,按照车间部门分别编制工资结算单和工资汇总表,工资结算单中填列应付每一职工的各种工资、代扣款项、应发金额、实发金额等,以作为与职工进行工资结算的依据。同时,应根据工资结算单中的应付工资按人员类别(工资用途)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汇集工资费用。“工资结算汇总表”是进行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例3-13】汉荣工厂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本月工资结算单如表3-10所示,同时根据各车间、部门的“工资结算单”编制的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如表3-11所示。

2.职工福利费的计算

职工福利是指企业在工资和社会保险之外,对职工提供一定的福利补助,如困难职工生活补助费、医疗费、丧葬补助费、独生子女保健费等。

新会计准则规定福利费通常据实列支,但企业也可以先提后用。职工福利费是通过编制“职工福利费计提表”来计算的。

【例3-14】汉荣工厂确定的职工福利费提取比例为工资总额的10%。本月根据“工资结算汇总表”(见表3-11)的工资总额计算编制的“职工福利费计提表”如表3-12所示。

3.社会保险费的计算

社会保险费包括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对社会保险费,国家和地区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按规定标准计提。

【例3-15】汉荣工厂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见表3-11,企业按规定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0%、20%、1.5%、0.5%和0.8%,据此根据工资总额计算编制的“社会保险费计提表”如表3-13所示。

4.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算

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国家和地区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按规定标准计提。

【例3-16】汉荣工厂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见表3–11,企业按规定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分别为10%、2%、1.5%,据此根据工资总额计算编制的“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表”如表3-14所示。

(四)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的核算

1.职工薪酬费用的分配方法

职工薪酬费用在产品成本中一般占较大比重,为体现重要性原则,对直接从事产品生产、劳务提供等人员的薪酬规定有单独的成本项目“直接人工”。但辞退福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包括在直接人工项目中。

采用计件工资形式支付的生产工人薪酬费用,一般可以直接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不需要在各种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采用计时工资形式支付的职工薪酬费用,如果是为生产一种产品(成本核算对象)而发生的,也可直接计入该种产品成本,不需分配;如果是为生产多种产品而发生的,则需要在各种产品(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标准主要是产品的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和直接材料成本。

2.分配结转工资费用的账务处理

分配结转工资费用账务处理的依据是“工资结算汇总表”、“职工福利费计提表”、“社会保险费计提表”、“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计提表”和“直接人工费用分配表”。

由于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较多,计提表较多,对那些不需分配、能直接记入有关成本、费用账户的职工薪酬也需要汇总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据此编制分配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31260.00

——乙产品46890.00

——丙产品6252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8762.40

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10159.50

——辅助生产车间5001.60

管理费用15630.00

销售费用5470.50

在建工程32041.50

贷:应付取工薪酬247735.50

五、折旧费用及其他费用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核算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是指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一般来说,除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过去作为固定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外,企业对所有的固定资产都应计提折旧。

基本生产车间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中虽然是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属于直接生产费用,但由于一种机器设备可能生产多种产品,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又需要使用多种机器设备,分配的工作往往比较复杂。为了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工作,生产车间的机器设备、房屋的折旧费用都记入“制造费用”账户。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一般是通过按月编制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计算表”来确定的。

据此编制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如下:

(1)辅助生产车间单独核算制造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9440

——机修车间3890

管理费用15560

销售费用3340

贷:累计折旧32230

(2)辅助生产车间不单独核算制造费用时: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890

(二)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核算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为了使固定资产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进行核算。

【例3-20】汉荣工厂本月发生修理费用8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4500元,辅助生产车间1000元,行政管理部门2500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修理费5500

销售费用2500

贷:银行存款8000

(三)利息费用的核算

(四)税金的核算

要素费用中的税金,如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等不是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而属于期间费用中的管理费用。对印花税,在交纳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即借记“管理费用——印花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的核算需通过“应交税费”账户进行核算。需要预先计算应交金额,然后交纳,即计算应交税费时,借记“管理费用”账户及所属明细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及所属明细账户;交纳时,借记“应交税费”及所属明细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五)其他费用支出的核算

其他费用支出,是指除上述各项支出以外的费用支出。在发生这些费用支出时,应该按照发生的车间、部门和用途进行归类,分别借记“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THE END

甲软件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3年取得营业收入85000万元投资收益600万元其他收益2800万元;发生营业成本30000万元税金及附加2300万元管理费用12000万元销售费用10000万元财务费用1000万元营业外支出800万元。2023年度甲企业自行计算的会计利润为32300万元。2024年2月甲企业进行2023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聘请了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发现如下事项:(1)1月将一栋原值4000万元的办公楼进行改建,支出500万元用于安装中央空调,该办公楼于5月31日改建完毕并投入使用,该办公楼改建当年未缴纳房产税。(2)研发费用中含研发人员工资及“五险一金”5000万元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用300万元直接投入材料费用400万元。(3)4月接受乙公司委托进行技术开发,合同注明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共计1000万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800万元报酬200万元。甲企业未就该合同缴纳印花税。(4)其他收益中含软件企业实际税负超3%的部分即征即退增值税800万元,企业将其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5)5月25日支付100万元从A股市场购入股票10万股,另支付交易费用0.1万元,企业将其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的会计处理为:借: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000投资收益1000贷:银行存款1001000(6)财务费用中含向关联企业丙公司支付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借款利息200万元,借款本金为300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该交易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丙公司对甲企业的权益性投资额为1000万元,且实际税负低于甲企业。(7)成本费用中含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21000万元职工福利费40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000万元(含职工培训费用2000万元)拨缴工会经费400万元,工会经费取得合法票据。(8)管理费用中含业务招待费1000万元。(9)营业外支出中含未决诉讼确认的预计负债600万元。(其他相关资料:该企业享受的“两免三减半”优惠已过期,当地规定计算房产余值的扣除比例为30%,技术合同印花税税率为0.3‰,各扣除项目均在汇算清缴期取得有效凭证)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按照下列顺序计算回答问题,如有计算需计算出合计数。

1.企业房产税怎么计算?您好,心意财务很高兴为您解答企业房产税怎么计算? 企业房产税有两种计算方法,下面详细介绍。 1、从价计征算:房产余值=房产原值×[1-(10%~30%)] 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 2、从租计征算:从租计征算是按房产的租金收入计征,其公式为:应纳税额=租金收入×http://www.scxycs.com/show-62-286-1.html
2.企业房产税要如何计算企业房产税的计算公式,以及两类情况下的不同:1、如果是公司自己的房产,用于自用,那么房产税从价计征:每年应纳房产税额=房产原值*(1-扣减率)*1.2%(扣减率各地不同,一般是20%或30%);2、如果公司把自己的房产出租,取得租金,那么房产税从租计征:房产税额=租金收入*12%。 展开全文 咨询在线律师 12747 位https://m.66law.cn/v/wenda/1334266.aspx
3.房产税的征收标准是什么?房屋买卖房产问答房产税费最新问答 继承、赠与、买卖房产需要缴纳多少费用? 2024年卖房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什么? 从交首付到拿房产证需要哪些费用? 在房屋交付时,我需要准备哪些费用? 房产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哪些? 出售房子需要缴纳哪些税费? 新房交房时需要缴纳哪些合理费用? 卖房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多https://www.jiwu.com/wenda/9255211.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4号2.关于债转股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0年6月2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0〕2号) 3.关于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代征手续费比例的通知 (1999年2月1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1999〕18号) 4.关于铁道部所属单位征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的通知 http://www.mof.gov.cn/gkml/caizhengwengao/caizhengbuwengao2006/caizhengwengao200612/200805/t20080519_24905.htm
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七条 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 第十八条 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第十九条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974779_325856863.html
6.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12篇(全文)主要表现:所得税税前扣除事项依据不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存在漏缴现象;员工个人所得税未足额代扣代缴;以报销或实物方式发放福利、超额缴纳住房公积金;补充保险超限额部分未按规定计算扣缴税金等。 审计方法:第一,检查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计算的正确性,重点审计调整分录是否符合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表、递延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r4ozpof.html
7.房产税税收原则(精选五篇)房产税计算方法 根据税法规定,房产税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房产账面原值×(1-30%)×1.2% (二)按租金收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年租金收入×适用税率(l2%)。 房产税税收原则 篇3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p1fm30.html
8.纳税人以房产租金为计税依据申报缴纳房产税的计算公式是()。C. 区别房屋的经营使用方式规定征税方法 D. 属于财产税中的一般财产税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纳税人发生的混合销售行为应一并征收增值税,但不征收营业税的是( )。 A. 交通运输业 B. 建筑业 C. 服务业 D. 金融保险业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多选题】房产税的纳税https://www.shuashuati.com/ti/a9bd28d61eed432fbacd31a0aa058543.html?fm=bdbdsb4aa0e49429389929d02d87e8feaa907
9.新西兰房产税通常怎么计算?新西兰房产税通常怎么计算?在新西兰,房产税叫作“Rates”,是根据房屋和土地的总价值按一定比例征收的地方税,此税是一种源于*的税款,它为新西兰各地方*公共财政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新西兰房产税具体征税情况如下: 1、新西兰每个城市的税率不仅相同。 新西兰每个城市根据每年的财政预算自行决定税率,因此,不同城市的税率http://m.ask.17house.com/q-3085346.html
10.税法2重点知识记忆投资差异:内资企业所得税规定存在地区税率差异要补税,外资企业无此规定10、缴纳方法:按年计算,分月或分季预缴,月季终了后15日内预缴(报送会计报表和预缴所得税申报表,汇总企业成员年终了后45日内纳税申报就地和汇总缴纳的总机构在4月底前申报。寿险6月底前申报),年终了后4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年终汇算清缴时,https://www.51test.net/show/138563.html
11.会计视野法规库:关于印发《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十六、关于毁损不堪居住的房屋和危险房屋,可否免征房产税? 经有关部门鉴定,对毁损不堪居住的房屋和危险房屋,在停止使用后,可免征房产税。 十七、关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房产税,其减除幅度,可否按照房屋的新旧程度分别确定?对有些房屋的减除幅度,可否超过这个规定? 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https://law.esnai.com/mview/222/
12.镇江市志同年7月,将房产税和地产税合并为房地产税;薪给报酬所得税、遗产税暂不开征,将原货物税规定征收的1136个品目调减为358个,限制中间产品征税范围;增加所得税级距,调低盐税、所得税、货物税和房产税税率。1951年4月,为了配合棉纱统销政策,从货物税中划出棉纱一项,开征棉纱统销税。http://szb.zhenjiang.cn/szb/htmA/fangzhi/zj/5002.htm
13.企业房产税如何计算方法政策解读企业房产税的计算方法如下: 1、如果是公司自己的房产,用于自用,那么房产税从价计征,每年应纳房产税额=房产原值*(1-扣减率)*1.2%(扣减率各地不同,一般是20%或30%); 2、如果是公司出租的房产,取得租金,那么房产税从租计征,房产税额=租金收入*12%。 房产税的征税对象是房产,即以房屋形态表现的财产。独立于https://www.110ask.com/zhengce/10950821347022770615.html
14.房产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二手房 产税的计算方法、出租房产税计算方法、住房房产税计算方法例子:某企业一幢房产原值600000元,已知房产税税率为1.2%,当地规定的房产税扣除比例为30%,该房产年度应缴纳的房产税税额为元?解析:从价计征的房产税以房产余值作为计税依据,应纳房产税=600000×(1-30%)×1.2%=5040(元)。 房产税计居民房产税、https://mip.64365.com/zs/659727.aspx
15.房产税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根据税法规定,房产税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按房产原值一次减除30%后的余值计算,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房产账面原值×(1-30%)×1.2%。二是按租金收入计算,计算公式为:年应纳税额=年租金收入×适用税率(12%)。 房产税征收规定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剩余价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https://news.centanet.com/m/sy/detail/3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