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更新要点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因是多方面的,防治策略是多维度的。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与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及防控现状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高。近年来中青年人群及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更明显。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率)已有明显改善,但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分别达51.6%、45.8%和16.8%。高血压“三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中青年人群“三率”较低。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吸烟,过量饮酒,心理社会因素等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

脑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

高血压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包括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终末期肾病(ESRD)、痴呆等。

要点3A:静息状态下血压测量步骤

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

使用标准规格的袖带,臂围大者(>32cm)应使用大袖带,臂围小者(<24cm)应使用小袖带。

首诊时测量两侧上臂血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一侧作为测量血压的上臂。

测量血压时,应相隔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老年人、糖尿病或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在卧位或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min和3min时测量。

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要点3B:各种血压测量方法评价

诊室血压是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应尽可能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确诊高血压,识别白大衣性高血压与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疗效,诊断难治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还可评估血压昼夜节律,判断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临床表型。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家庭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四肢血压测量计算踝/臂血压指数(ABI)或两侧上臂或下肢血压差值,可用于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要点4:血压分类与心血管危险分层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血压≥135/85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mmHg,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

根据诊室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Ⅰ,C)。

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和CKD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Ⅰ,C)。

要点5A:降压治疗的获益人群

降压药物治疗的获益主要在中危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和高危及以上的正常高值血压者中得到证实。

降压治疗中需要对获益和潜在风险进行权衡,特别是高危及很高危患者,多种合并症和老年患者。

要点5B: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

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依据血压水平。

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

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A)。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C)。

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Ⅰ,B)。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Ⅰ,C)。

要点5C:降压治疗的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130/80mmHg(Ⅰ,A)。

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降至<140/90mmHg(Ⅰ,A);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至<130/80mmHg(Ⅰ,B)。

65~79岁老年人推荐诊室血压目标<140/90mmHg(Ⅰ,A),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mmHg(Ⅱa,A);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15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Ⅱa,B)。

对高危和很高危患者采取强化干预措施(Ⅰ,A);对无严重合并症但已有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患者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逆转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合理性(Ⅱa,A);低中危的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给予降压药物治疗无临床获益的证据。

要点5D: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Ⅰ,A)。血压正常高值的人群,也应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Ⅰ,C)。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Ⅰ,A)。建议钠的摄入量<2g/d(氯化钠5g/d);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Ⅰ,B)。

正常高值血压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膳食管理应减少摄入盐和饱和脂肪,增加摄入蛋白质、优质碳水化合物、钾及膳食纤维(Ⅰ,B)。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通过综合生活方式干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A)。

建议所有吸烟者戒烟,尽量避免使用电子烟,以减少隐蔽性高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Ⅰ,B)。

正常高值血压以及高血压患者均应限制长期饮酒(Ⅰ,B)。

对于血压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患者,推荐以有氧运动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的混合训练,也建议同时结合呼吸训练与柔韧性和拉伸训练(Ⅰ,B)。

可以考虑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和冥想、瑜伽、深呼吸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减轻精神压力(Ⅱb,C)。

THE END
1.最新房颤指南解读,引领房颤诊疗方向(全面解析版)指南强调患者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定期随访、心理干预、饮食调整等方面,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以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心房颤动诊疗指南(2018版)》为房颤的诊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通过全面评估患者、个体化治疗、重视非药物治疗以及关注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该指南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角,相信在最新房颤指南的https://www.nmqwkj.com/post/609.html
2.ESC2024指南篇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要点(内附指南原文2024年8月30日,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4)正式发布了《2024 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新版指南结合最新循证证据,为心房颤动患者的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新版指南强调了基于AF-CARE路径([C]共病和风险因素管理,[A]避免卒中和血栓栓塞,[R]心率和节律控制以缓解症状,[E]评估和动态再评估)进行房颤优化护理的https://m.sohu.com/a/805004304_121123705/
3.心房颤动防治指南内科你好!心房颤动防治指南,心房颤动的最大影响即是心悸,心痛,血栓,甚至引发心衰。平时或发作的时候一般选用β阻滞剂(洛尔类药物),洋地黄等使心跳变慢的药物。颤动发作的时候一般根据情况选用奎尼丁,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时使用直流电复律而不是吃药。永久性房颤患者由于心房不断颤动,导致血液的湍流改https://m.fh21.com.cn/iask/dzmip/22040585.html
4.《2024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重磅发布,AF北京时间8月30日-9月2日,2024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 2024)将在英国伦敦现场及全球在线拉开帷幕,ESC大会“2024 年 ESC指南概述”专场公布了最新的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内容包含诸多推荐更新和治疗特异性建议,以帮助管理全球不断激增的房颤患者。本文特整理部分重要内容,供您速览。 https://m.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26984124393
5.《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发布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等组织编写,四川省人民医院吕传柱教授等担任通信作者的《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刊发于《临床急诊杂志》8月刊。 《指南》采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临床指南工作委员会的政策,标示了心房颤动(房颤)诊断与评估、药物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推https://cj.sina.cn/articles/view/1411163204/541ca44402001el0e
6.2024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一)引言及更新汇总房颤姜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心内科 医生主页科普号去评价姜蓉的相关内容 肺动脉高压是个啥 姜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 91人已读 《肺栓塞门诊的故事》第4集~《脑梗,心梗,肺梗?》(下) 姜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 909人已观看 咳嗽二十年,心慌乏力三年 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9393710970.html
7.《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解读:心房颤动的外科欧洲心脏病学会与欧洲胸心外科协会近期更新并发布了《2024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立足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该指南在心房颤动(房颤)诊断标准、AF-CARE治疗原则(AF:房颤,C:合并症和风险因素管理,A:避免卒中和血栓栓塞,R:通过心率和节律控制减轻症状,E:评估和动态重新评估)、合并症和危险因素管理等诸多方面均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ZXYX20241126006.html
8.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浏览219·讨论0 梧桐smile楼主 发布于11-15IP 只看楼主 心房颤动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1165214
9.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济南的急救人老A 首页 发现 下载手机端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赞11万赞 济南的急救人老A 09-21 阅读728 发布于 09-21 送花 投诉 阅读 728 8 暂无评论评论 点赞 分享 giItT1WQy@!-/#giItT1WQy@!-/#https://www.meipian.cn/56y23dta
10.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指南?规范?共识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2024-08-01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作者:专家组下载:/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pdf 上一篇: 中国肾脏移植受者侵袭性镰刀菌病临床诊疗指南 下一篇: 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实践版·2024) 版权所有:湖南省药学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51430000501422439U 备案号:https://www.hnysfww.com/article.php?id=4021
11.加码未来LAAC指南再提升,先健全力谱写护心之路2023版《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 本指南考虑到亚洲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的年龄阈值更低,开创性的采用CHA2DS2-VASc-60评分,将年龄60-64岁的患者增加为1分,年龄≥65岁的患者增加为2分。有效帮助医生为患者进行更详细且贴合实际的病情评估,进而为接下来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辅助参考。 https://www.lifetechmed.com/news/company/n2024/20240430/519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