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个体户核定征收“双免”政策

2023个体工商户新政策,国家税务已经发布,个体工商户开普票每个月10万,季度开普票30万以内,一年不超过120万,根据双免政策,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的税。

那个体工商户可以核定吗?税率是多少?个税是多少?哪些行业可以运用个体工商户减轻税负压力?

小编慢慢为大家解答:

一、个体工商户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按照企业的开票额进行交税纳税,个税核定税率为0.6%-1%,增值税为1%,附加税0.12%,综合税率不到2%,相当于企业100万的开票额,只需要缴纳2万的税费就完税。

二、以下是整理后个体工商户可以为企业减轻税负压力的行业:

2、商贸业:各类产品销售、零售、批发、租赁等

3、现代服务业:包含但不限于设计、翻译、培训、中介、租赁、企业管理、企业咨询等

4、科技业:软件开发、网络科技、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

三、个体工商户申请核定征收后,可以为企业解决大量缺少成本发票的问题,上游企业和个体建立业务关系,承接业务开具企业所需品类发票,减轻企业的税负压力,解决企业因真是业务没有取得发票的问题。

THE END
1.国家税务总局福安市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公告(2024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福安市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公告(2024年11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体工商户定期核定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3号】,现对2024年11月福安市个体工商户定期核定事项予以公告。http://fujian.chinatax.gov.cn/ndsswj/qxxxgk/fas/zdgkjbml/xzzf/gtgshdegs/202412/t20241203_585523.htm
2.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个税0.5%,综合税负2.8%!税收纳税税费优惠政策在当今复杂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税务筹划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税收洼地的出现,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新的节税思路,其中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政策备受关注,这对解决企业成本票缺失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企业只需入驻税收洼地园区,注册个体工商户就能享受核定征收,个税低至 0.5%,综合税负仅 2.8%。这一政策的优势首先体现在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LKLS9L055660EV.html
3.2024个体户核定征收税收优惠新政策!不过随着核定征收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许多地方的税务部门对个体户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一些地区的个体户陆陆续续由原来的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个体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都无法再申请核定征收!如今只有在特定的核定征收园区去注册个体户才可以申请到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2024个体户核定征收税收优惠新政策 !http://www.egongshang.com/post/381.html
4.2023年个体户免税额度(2023年个体户免税政策)个体户核定征收政策定额的是个税,核定征收的方式分为两种:(1)定额定率征收:主要面向个体户,直接核定所得税额。(2)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主要面向一般纳税人,按照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等项目的实际发生额,按预先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缴纳所得税。计算公式: 收入*核定率*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https://www.niuacc.com/zxsscl/472843.html
5.新发展格局下跨境电商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及建议——基于厦门市调研发现,全国集货模式跨境电商企业申请核定征收的比率较低,在商务部公布的超过10万家跨境电商主体中占比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竞争逐渐激烈,利润率逐年下滑,如2023年成立的厦门某电商有限公司1—5月取得销售收入9 638.1万元,均为集货模式,扣除成本、境内外费用后,利润率仅http://www.jzx7788.com/html/zhishiku103/158705.html
6.2024税政工作报告,2020年税政工作成果与2024年发展展望综述3、2024年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政策,年度开票120万内无需开票;年开票500万以内,只需以5%税率核定个税,深受企业欢迎。 4、大额个体户年开票额500万以内,个税可申请核定征收,税率低至25-75%,综合税率约在2-5%左右,限制较少,部分个体户还可享受增值税和个人经营所得税的双免政策。 http://archive.benbenshu.com/36DA68354C77.html
7.关于个税的68个常见问题,总局统一回复版!国家税务总局答: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00〕91号)第五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为应纳税所得额;合伙企业的投资者按照合伙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合伙协议没有约定http://qcacc.com/cszs/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