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不看什么楼市预测,因为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往往带有倾向性,也就是人们说的为某个群体或组织站台。比如开发商请的专家谈楼市,肯定是为了卖自己的房子,股市的专家谈楼市,多半是打压对方,从而让资金到股市里来,多一些收割对象。
但央媒或者说是官媒的观点,他是国家的喉舌,所做的预测带有政策倾向性,或者说是未来希望这么做。进入2024年来,央媒就大家关心的房地产走势问题,今年首次做出了预测,从各方面来看,感觉说得有理有据,若无意外(包括各方面政策落地到位的话),或大概率是正确的。
全文共分5大方面。
第一、第二和第三方面里,说当下的房地产下行压力仍然不小,以及出现这种态势的原因。
整体上,当下楼市出台的支持政策已经不少了,像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资需求,多家国有行、城商行对房企进行了精准对接,证监会也表态要稳妥化解房企的债务风险,自然部也建议地方取消土拍现价政策,实行价高者得。而地方上呢?也在发放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房贷利率等方面不断施力。
但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统计部门给出的数据显示,最能反映楼市真实状态的二手房市场,监测的2023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无一上涨,均为下跌状态,而中指院监测的100个重点城市也印证了这一现状,12月份二手环比房价均为下跌。大城市都这样了,说白了,就是把全国600多个城市拉出来看,应也是找不到上涨的城市,这应该是在我国1998年房改后至今从没见到的情形。这还是均价数据,我们的实际感受应该比这个还深刻得多,2023年跌1成的小区就算非常抗跌的了,降幅2-3成较普遍,4-5成也不少。
第四方面,原因找出来了,那就得对症治疗。
1.保持对优质房企的合理融资支持力度;2.扩大“保交楼”专项借款、并购贷款和再贷款规模;3.加大力度创造宽松的房企非银金融环境,创新性地用好“住房金融支持政策第二、第三支箭”;4.探索设立中国房企债务纾困基金,应对房企中长期存量资产处置;5.加强并完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关键是地方监管及时有效到位。
看得出,这些措施都是实打实的,也非常的专业,对准了房企软肋进行扶持。用白话说,优质房企需要借钱,你就借给他们,不要担心人家不还。确实比较烂的房企,该重组重组,该关门关门,要给他们处置通道。而加强资金监管,不应理解为控制房企,而是不让再出现烂尾楼,给市场信心,给购房者信心。
1.2024年房地产市场,总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2.2024年房地产销售可能逐步企稳,投资跌幅收窄。3.房价持续下跌的动能可能会减弱。
另一个是,需要面对一个客观现实是,2024年的销售只能说是逐步企稳,投资降幅收窄,全年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大概有1个点和5个点的跌幅,用白话说,比2023年绝对数还要低点,但降幅要小些。
再一个,大家最为关心的房价。总体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下降,并不意味着房价就降,所以,该文指出,像上海、合肥、杭州等大城市,由于土地价格走强、新建商品房库存(去化小于1年)较低,可能早于其他城市反弹。而二手房呢?到2024年第二季度进入底部后,接着呈现“V”字反转。总结成一句话是,上半年前段,楼市还可能出现惯性下冲,但接着会逐步回升,不同城市将出现分化。
当然了,这里笔者也加两条个人看法。即便是在城市内部,不同板块、不同地段房子差异性其实也蛮大的。这轮楼市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教训,即便隔条马路,A小区已跌了3-4成了,但B小区只有1成左右的调整,差距为什么那么大?其实就是小区的品质有差异,这个品质有开发商因素,也有后期物业的原因。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要看看我们买的或者持有的房子是不是品质房。
这里还要额外提一点,前些年很多城市“大跃进”规划建设新区,现在突然发现土地财政继续不下去了,新区很多基建都黄了,前期冲进去的炒房客根本无法出逃。业内有一个说法是,近5年规划建设的新区,随着人口缩减和土地财政告一段落,未来能建起来的可能性很小,对我们买房人的启示是,除非工作一直在那里需要自住,否则,这些地方的房子能不碰就不要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