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015年修订版)

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第五条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分别进行征收管理。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者协调,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依照法定税率计算税额,依法征收税款。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

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六条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信息。

第七条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普及纳税知识,无偿地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

第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第十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制度。

上级税务机关应当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活动依法进行监督。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对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廉洁自律准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稽查、行政复议的人员的职责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第十二条税务人员征收税款和查处税收违法案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税收违法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收到检举的机关和负责查处的机关应当为检举人保密。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

第十四条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的并向社会公告的税务机构。

第十五条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应当于收到申报的当日办理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

本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和扣缴义务人办理扣缴税款登记的范围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六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之前,持有关证件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税务登记。

第十七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和其他存款帐户,并将其全部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帐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八条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件不得转借、涂改、损毁、买卖或者伪造。

第十九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

第二十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

第二十一条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负责发票印制、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单位、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经营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应当按照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

发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二条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指定的企业印制;其他发票,按照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指定企业印制。

未经前款规定的税务机关指定,不得印制发票。

第二十三条国家根据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积极推广使用税控装置。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

第二十四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擅自损毁。

第二十五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六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上述申报、报送事项。

第二十七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延期申报。

经核准延期办理前款规定的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

农业税应纳税额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核定。

第二十九条除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以及经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委托的单位和人员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税款征收活动。

第三十条扣缴义务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时,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处理。

税务机关按照规定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手续费。

第三十一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

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三十三条纳税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减税、免税。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作出的减税、免税决定无效,税务机关不得执行,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

第三十四条税务机关征收税款时,必须给纳税人开具完税凭证。扣缴义务人代扣、代收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

第三十五条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帐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帐簿但未设置的;

(三)擅自销毁帐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四)虽设置帐簿,但帐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

(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六)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额的具体程序和方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三十六条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

第三十七条对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扣押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扣押后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扣押,并归还所扣押的商品、货物;扣押后仍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第三十八条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可以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的,税务机关可以责成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纳税担保,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下列税收保全措施:

(一)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二)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纳税人在前款规定的限期内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税收保全措施;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冻结的存款中扣缴税款,或者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扫码下载 法律效力位阶:法律 制定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时效性:有效 施行日期:2015-04-24 公布日期:2015-04-24 WPS版本 公报原版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MmM5MDlmZGQ2NzhiZjE3OTAxNjc4YmY3OGNmZjA3ODU
2.国家宪法日丨这14部税收法律合集或许对你有帮助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截至目前,我国18个税种中已有13个立法,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形成了14部税收法律,快收藏起来吧! · ·↑点击图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TE3NzA3Mg==&mid=2247611216&idx=2&sn=a3b0d8c8134e18c6d7c86855ae784c71&chksm=fb997fe8e9c07d0cdd4d9ef89d112452f70a8f43d1f7b37d6f41b9ca9342c320c44208de2020&scene=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一般怎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展开全文 咨询在线律师 23620 位律师在线 网友都在问 换一批 我应如何遵守《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 滞纳https://m.66law.cn/v/wenda/1336614.aspx
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关税及海关代征税收的征收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外国缔结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依照条约、协定的规定办理。 第九十二条本法施行前颁布的税收法律与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本法规定。 https://www.chinaccai.cn/page152.html?article_id=14882&pagenum=6
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根据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https://www.paper.com.cn/news/topicnews/dumping16.htm
6.税收征收管理法全文(最新版)税收征收管理法全文㊣ 精品文档 值得下载 格式:DOC|? 页数:11 页|?收藏:0人|? 可以修改|@版权投诉| ? 我的浏览|上传时间:2022-06-25 22:14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http://www.woc88.com/doc-12659352.html
7.收藏学习税收征收管理法这就属于税法上的无知,不遵从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例子,对于结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最后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影响企业信用,纳入风险纳税人。 笔者汇总了一下税收征收管理法-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对比记忆。 01 处1000元以下罚款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13/14/83536783_1131269420.shtml
8.税收征收管理法全文(精选6篇)篇1:税收征收管理法全文 税收征收管理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日内向生产、经营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A.10 B.15 C.30 D.20 2、纳税人被工商行政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起()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u0kf9o0.html
9.《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解读2014年5月9日在本所大会议室进行了一场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内容的学习交流活动,主讲人薛建兰律师从税收征管概述、税款征收、税款征收的其他措施、税务检查、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等五个方面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并与同仁们进行了探讨。 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https://sxhhls.cn/Article/index/id/9/aid/706.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主 题词]:税务机关; 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 行政法规; 代收代缴税款; 税收征收管理; 代扣代缴; 强制执行措施; 税收保全措施; 税务主管部门 [期 刊]:安徽税务 [I S S N]:10056181 [年,卷(期)]:2001,(6) 同期文章 金税工程:迈向税务管理现代化的通途(四) 文献传递 [作 者]:无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深入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4f704ede4fe1a852aa4de.html?q=C/N&uorg=10000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法规【法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颁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 【发文字号】 主席令第60号 【颁布时间】 1992-09-04 【实施时间】 1993-01-01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法规编号】 15137什么是编号? 【正 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https://code.fabao365.com/law_15137.html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现已公布,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92年9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http://yz.ilawpress.com/law/detail?lang=cn&id=Y5bfaBjGaqBC0tEwZ2YYvQ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释义法规文章大力税手这次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共修改近九十处,增加了许多新的条文,原有的条文也有较大的改动,从立法宗旨、税收法律原则到基本条款以及若干操作规范,都有明显的修改与完善。 新的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税收征管新的经验,新的情况,新的需要,确立了新的规范,完善了原有的规则,适应了当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形势,在保障国家http://www.taxjiangkewang.com/index.php?r=law/detail&id=15624&searchField=title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公布,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1年4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http://www.csrcare.com/Law/LawShow?id=8149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一层第二书库在架上D922.22/5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一层第二书库在架上D922.22/8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五层中文社科图书区在架上29.7212/223.1 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编委会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6270423756faf3c1f48ae823db628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