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实往往没有计划的美好,我国城镇职工就业人数超过7亿人,但截止到2019年底,全国只有4.35亿缴纳了职工社保,这意味着还有很一部分在职人员是没有缴纳社保的。
从法律上来看,企业职工按时进行社保的缴纳是作出了强制性规定的,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的存在,许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去执行,这些特殊原因的出发点基于企业利益。
没有缴纳的企业很多都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本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对于成本的变动非常敏感,这些企业想要走的更加长远,在成本管控上都极其严格,所以他们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主动会给职工们缴纳社保的意思。
而原来我国社保款项的缴纳是归社保局的管理的,由于机构职能设置问题,社保局即便想要各种企业按时缴纳社保,由于权限受限,企业就算不缴纳社保,社保局也只能干着急,根本无可奈何。
不过,这种局势在2018年发生了根本改变。
回想2018年,那会我还在一个非常小的公司任职财务人员一职,老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情绪几天没有缓过来,想想也是,公司生存压力非常大,和这家小公司一样,很多老板都靠压榨员工利益存活,如果按照规定缴纳社保,无异于在他们身上割肉,想想都很疼。
做过财务的人都知道,税务局和企业的关系,尤其是那种不规范操作的小公司,有点像猫和老鼠的关系,税务局就是那只猫,而企业就像小老鼠,一方竭尽全力寻找企业是否存在不规范缴纳税费行为,一方却在想在是刀尖上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住生命。
所以,将社保缴纳端口转移到社保局,等于给了税务局更大权限,一旦税务局通过大数据来追查企业社保款项,一切款项的缴纳是否合情合理一目了然,企业再想要在社保上做手脚,难度系数增加了不少。
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对于员工绝对是一个好消息,这一次不用自己明里暗里的提示老板了,老板也需要老老实实的将员工社保缴纳给税务局。
一直以来,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任何一家企业中,员工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要想在一家企业长久待下去,员工在很多方面要作出妥协,这其中就包括社保款的缴纳规定。
大企业实力雄厚,为了树立行业标杆,也为了留住企业内部优质员工,往往都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体系,职工在福利上的保障不用担心,社保都是按照真实情况缴纳,小企业则五花八门,很多有良知的中小企业会按照最低标准缴纳,那些靠着压榨员工的存活达到企业,是压根不存在社保概念。
到了2020年11月,这个缓冲期总算是接近终点了。据悉,最近许多地方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山东、山西、湖南、吉林、广西、贵州、四川、新疆、西藏、深圳、青岛等省市都下发了新的文件,决定从11月1日起,社保款统一由交给税务部门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