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3个月,我还不起月供2万的房贷了”财经天下周刊|2022-05-0512:16大厂裁员的“后遗症”开始显现。
互联网公司曾经奉行蒙眼狂奔,但今年,“提能增效”成为新的共识,末位淘汰制的执行力度空前,裁员不可避免。对大厂员工来说,失去工作不是最糟糕的,被裁背后的隐性焦虑——房贷压力,是他们更大的烦恼。
对于这群人而言,赶上互联网风口,造就了许多普通人的财富神话。拿着高薪与股票的互联网人,成了楼市的“实力买家”,享受到了时代赋予普通人的红利。
但现在,不少互联网人原有的“高收入应对高月供”的平衡被打破,无奈陷入高杠杆买房的困境。互联网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但他们的遭遇并不独特。在更加广泛的大众层面上,推迟房贷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疫情期间是否应该暂缓房贷”的词条甚至多次冲上热搜。
多个银行很快回应了大众推迟房贷还款的需求,出台了针对性举措,房贷还款日最高可顺延6个月。这让不少“房奴”松了口气。不过,还贷的压力并没有实质性地减轻。如何避免陷入后续的断供危机,引发更大的信用风险,仍是他们继续努力解决的难题。
高杠杆买房梦破碎
对于文翔的部分失业同事来说,失业约等于放长假,朋友圈里,不是晒娃就是晒风景。他们有的早就攒下了充裕的积蓄,有的压根儿没有还贷压力。而没有风险储备金的文翔,直面的却是每个月银行还贷账单和催还短信,心中难免不安。
被裁前,文翔拿着3万多元的税前工资,16薪的年终奖福利和部门奖金,最高年薪能到60万元。这给了文翔充足底气。2020年,眼看着北京房价一路回涨,他急忙出手买下了一套位于北京海淀的房子。房屋总价1000万元,只要能一次性缴齐400万元的首付,剩下的就是为期25年,每月2万多元的按揭月供了。
他认真算过一笔账,算上公积金抵消的一部分房贷,每月要偿还的房贷有1万多元。以他每月3万多的收入来说,偿还房贷不算太有压力。基于收入稳定的乐观预期,文翔东拆西借凑足了首付,加了杠杆拼尽全力上车。
但好景不长。随着就业环境急转直下,文翔不幸被裁,一夕之间,陷入了断供危机的泥潭。
过去两个月,在随疫情而来的降薪裁员大潮中,许多互联网人的收支平衡被打破了,他们被迫陷入无力还房贷的困境。在这之前,高薪的大厂员工一直是楼市的“实力买家”。他们大多数都对未来有着向好的预期,幻想着工资会持续地线性增长,更愿意加高杠杆买房,长期还贷。但是,一旦就业环境发生变化,这些高杠杆炒房的大厂人员也往往成了受伤最大的群体。
这一切成立的前提是,工资会继续稳步增长,房价也会保持稳步上行。然而,一旦行业遭遇下行,收入不再稳步增长,高额的房贷,便成了压在互联网人身上的一座大山。
这样的情景并非大厂独有。对于众多普通人来说,不确定性加剧的大环境里,欠款逾期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下,金融机构能否体现关怀,给予适当房贷宽限,成了购房者们的期盼。毕竟,一旦房贷逾期,将直接影响到购房者的征信记录,随之牵连到后续的信用卡、贷款业务。更严重的是,房子可能还会被查封拍卖。
救助性的优惠政策曾先后公布。各地多家银行回应了这一诉求,提供1-6个月还贷宽限期、征信保护,甚至暂时先还利息,本金3年内偿还等纾困政策支持。
许多人的房贷还款都推迟了
出乎陈丽意料的是,开通房贷延期申请的人比想象中还要多很多。4月份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针对上海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区域客户,出台延期还款等举措,不少银行甚至会专门发送可申请房贷延期的短信通知。
建设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022年3月末,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银行累计为约100万户、超过4300亿元的房贷提供了延后还款服务。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吉林,建行年内已为超过1150户的客户办理延后还款服务。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这项延期还款政策,确实缓解了买房人的短期还款压力。不过,延期还并不意味着不用还,只是短期舒缓了资金压力。鲜有人意识到的是,房贷延期之后,买房人后期的还房贷压力仍然需要正视。
还有一个隐性问题也需慎重对待。房贷审批员陈丽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虽然,申请办理房贷延期,不会让你上征信,但对于银行来说,审查人员会在内部信息系统上,记录为此人某年贷款展期了半年。”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陈丽记忆犹新的是,十几年前,按照银行当时的规定,房贷逾期三天内不会上征信系统,只要买房人能在三天内还上即可。不过,一些信贷员却错误地传达了这项规定,造成很多人误以为,只要三天里还清房贷都没关系,不会影响贷款。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其实在银行系统里,哪怕超过一天也会有逾期记录。有的客户因为对这个规则理解错误,逾期数十次。我因为这个原因拒掉过十几笔贷款,而且他们资质都不错,都是十几年前就贷款买房的人。”陈丽说。
基于以往经验,陈丽建议,除非万不得已,最好还是不要申请房贷延期。“从房贷审核员的角度来说,审核员要是遇到的这样延期记录,即便明知是因为疫情做贷款延期,看起来情有可原,仍旧会产生影响。银行会认为是缺乏抗风险能力的表现。大概率会要求降一些贷款额度,或者提一些附加条件。”
严防断供危机
在各大银行眼里,个人房贷业务一直具有两面性。
由于个人按揭贷款具备“有抵押、期限长、收益高,且能帮助银行筛选出优质客户”等特点,这项业务成了银行个贷领域最重要的基础资产。很多银行更是向它倾斜了大量的信贷增量资源,以保障整体低坏账率。
但在另一方面,如此个人房贷快速增长,也就意味着系统性风险的增加。高杠杆性资金大量流入房市后,市场泡沫破裂的风险无疑大大加剧——一旦出现这样的局面,贷款无法收回,银行的不良率将大大上升。因此,银行在并不放弃倾斜资源的同时,也越发严格执行着个人房贷的资格审查和监管流程。
2017年以来,调控政策相继落地,各大银行对于房贷业务的控制就严格了很多。除了上调贷款利率之外,银行对首付也做出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比如,首套房普遍要求首付30%,二套房40%,三套房要么是根本不开放资格,要么必须首付80%以上。
政策层面已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一个里程碑事件是,2020年末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监管新政出台,根据不同机构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红线,旨在遏制房地产贷款的无限扩张。
事实上,近几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房地产下行周期的冲击,全国各地的法拍房正在日益激增。阿里拍卖数据显示,全国住宅用房法拍数量近年来有所增长,其中2020年为133万套,2021年达到168万套。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王玉臣在媒体采访中表示,“疫情影响下,这几年关于房产断供的咨询增加了很多。有的业主断供后被起诉,执行法拍后,房款都还不够还贷。”
对于很多人来说,一旦收入不足,房贷断供就会成为迫在眉睫的风险。一般来说,还贷并没有宽限期,逾期次日就会同步到征信系统。连续逾期三个月或累计逾期六个月,银行就会发送正式催收文件,甚至提起诉讼。
如果这时依然无法还贷,购房人就会陷入更糟糕的情况——名下房产会被裁决拍卖,也就是沦为所谓的“法拍房”。购房人不仅需要提前偿还本息,还得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如果房产被拍金额不足以冲抵银行债务,购房人还得继续还钱,甚至会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位长期做个人信贷方面的贷款经理李衡建议,一旦面临断供的风险,可以和银行提前联系,尝试达成一个暂缓的方案。比如,和银行商量延长还款期限,将房贷期限从20年延长至30年,减轻每月的月供压力。另外,也可尝试再向银行借钱。目前许多银行推出了“理财型房贷”,方便房贷客户将已经偿还的房贷,再借出来进行使用,当然这个“理财型房贷”的利率也要比房贷利率高一点。
不管怎么说,对于当下陷入还贷危机的人而言,延期还款日子总归还是一个好消息。但千万别忘了,6个月之后还有更大的一笔房贷账单等着还。作为处在裁员风波下的大厂员工,文翔仍在积极地寻找工作,对他来说,只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收入稳定起来,才能更好应对接下来的还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