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板干,年入200万”,“每天笑眯眯,到手31000”,“一年保时捷,两年法拉利”。
在某招聘软件上,这些充满诱惑的句子出现在一家名为杭州广大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大融”)的招聘信息上,吸引寻找工作的人应聘。点进去发现,这份所谓能月入数万甚至十多万的高薪工作,其实就是以电销方式找人办贷款的销售岗位。
这样的岗位在该招聘软件上有很多。仅广大融一家公司目前就在北上深苏杭五地招聘近200名销售人员,此外,记者浏览不到1小时,就在招聘软件上看到深圳有上百家助贷公司在大量招聘。其他如北上广、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也有类似情况。
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深圳乃至全国一共有多少家这样的助贷公司。一位与助贷公司合作密切的银行信贷经理称,深圳有些地方平均下来“每栋大厦都有一家这种公司。”
也正因如此,证券时报记者一共向18家助贷公司投了简历,15家公司在当天就发出面试邀请,有12家公司在面试结束一天内给记者发了录用通知。最终,记者选了其中2家公司入职卧底调查。
入职后公司会对新人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分三部分:银行贷款产品分类、客户“可贷点”分析、电销话术及谈判技巧。
除部分助贷公司会做非银持牌金融机构(如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外,深圳大多数助贷公司都是对接市面上各家银行现有的贷款产品。这些产品在银行基本都属于零售业务,面向个人及中小微企业。不同助贷公司对接的银行及产品数量会有所差异,有公司号称拥有深圳市面上所有银行的贷款产品,有些新成立的公司自称合作银行有30多家。
助贷公司从自身业务角度将其对接的银行产品分为两类:抵押贷和信用贷。抵押贷以房抵贷为主,深圳的高房价使房抵贷的可贷金额少则数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成交一笔就能获得高额服务费,是大多数助贷公司主推的产品。信用贷根据客户不同资质匹配银行不同类型产品,如个人消费贷、企业税贷、工薪贷、保单贷等。
以银行不同产品为基础,A公司总结了客户的“可贷点”。所谓“可贷点”,是指客户身上的不同资质条件,如是上班族还是企业老板,社保公积金缴纳情况、学历高低、年龄大小,是否有房、有车、购买保单等。
通过挖掘客户身上的“可贷点”,销售们就能根据不同客户匹配不同的银行产品。如在深圳有商品房,即使其他条件都不符合,也可以办房抵贷。客户的“可贷点”越多,资质越好,可申请的贷款产品种类就会越多,金额也会越高,利息也会相对较低。
比如,一个只有高中学历、月薪5000元、交社保不到一年的普通小公司职员,大概能从银行获批5万元~1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一个硕士毕业、在大厂上班、公积金缴纳基数为2万元的程序员,助贷公司可帮其申请100万元~200万元的信用贷款。
“套路”客户
新人们了解了银行产品和客户“可贷点”之后,才算刚入门,等掌握了电销话术才能正式上岗。助贷公司的电销话术培训其实就是教人如何忽悠客户,把客户骗上门。
之后,就要用高额低息的诱人点来吸引客户。比如利用“有个工行贷款产品利息只有2厘6”、“1万元1个月利息最低只要60”、“额度最高可以200万”等话术,让有资金需求的人愿意继续聊下去。
当贷款方案谈妥以后,客户能否签约还剩下关键一环,服务费谈判。
助贷公司帮银行找客户,银行不会给他们佣金。“羊毛出在羊身上”,助贷公司是从客户身上赚钱。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大部分助贷公司办房抵贷收的服务费在贷款金额的1%~3%之间,信用贷根据客户资质不同,差距很大,从5%~18%不等。
如何让客户接受最高近20%的服务费,助贷公司们也早就想好了“打压点”。
如此一番“套路”下来,对银行产品不了解,缺乏金融知识又需要资金的人就会心甘情愿地支付高额服务费。
“说白了,我们这行就是空手套白狼。”入行不久,黄尚思(化名)已经很清楚,助贷公司赚的就是信息差的钱。
数据“粮草”
这么多的个人数据都是从哪里来的?
一位在深圳从业多年的地产中介告诉记者,只需500~1000元就能从小区物业或者保安队长那里买来整个小区的业主数据,这已经是一个半公开的市场行为。面试中记者了解到,一家在深圳属于头部的助贷公司,手里有大量小区业主信息,因为“老板以前就是做地产的”。
企业主的信息也很好找,甚至不用花钱。黄尚思经常会借旁边做壳公司买卖业务的同事天眼查会员账号,按地区、行业、规模等筛选出一批公司名单,再将这些数据导出后上传至自己的外呼软件。还有许多渠道可以获取个人信息。比如各种线上助贷平台、保险公司、汽车销售公司,甚至银行贷款记录名单通过信贷经理或内部人士也能拿到。
在A公司卧底的最后一天,证券时报记者问正在给手下人分发“粮草”的经理,“现在对个人数据保护越来越严,前两年抓了不少公司,不怕被查吗?”
“查不完的,能查完吗?”经理一边回答,一边将一个200人的数据包发给一名销售。
灰产“变形”
这一时期,助贷公司的客户办贷款大多都是为了买房。他们抱着房价会不停上涨的预期,不在乎贷款利息,也不在乎服务费。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被曝光的深圳炒房平台“深房理”,成规模集资炒房。助贷公司作为贷款中介,在其中帮炒房客们套取银行信用贷、经营贷的贷款资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疫情发生后,国家为扶持受到冲击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要求银行增加相应的企业经营贷和普惠金融贷款发放量。2020年6月1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改委等八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银行业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并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指标。如要求五大国有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40%,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绩效考核中权重提升至10%以上等。
许多银行在政策要求下纷纷推出低息贷款产品。M公司出示的银行产品中,XX银行一款产品的利息年化只有2.66%,相比起至少4%以上的房贷利率,低了很多。这又被炒房客和贷款中介钻了空子,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套取了银行大量的经营贷资金,转而作为首付款流入房市,助推深圳楼市在疫情下涨至最高点。
今年以来,疫情加剧经济发展压力,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普遍缺钱。一位与助贷公司合作紧密的股份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通过中介办贷款的客户资金用途不再是买房,更多的是用来周转或者套利,“基本都是以前贷过款的老客户”。
但不变的一点是,助贷公司依然会通过各种包装、协助伪造假材料的方式,违反银行对贷款实际资金用途的要求,帮客户套取资金。其中经营贷以额度高、利息低的优势,是助贷公司主要的腾挪对象。
“共谋”风险
虽然在许多助贷公司的墙上或展示柜里都能看到银行的Logo或显示合作关系的牌子,但实际上,极少有银行会和助贷公司建立公对公的合作关系。
证券时报记者以要新成立一家助贷公司为由,接触了两家银行的信贷经理。他们都已经在和多家助贷公司合作,也欢迎记者在公司成立后给他们推荐客户。其中一位国有大行的信贷经理还主动表示,公司成立后可以免费上门培训银行产品知识。“不用维护什么关系,你把口碑做起来了,我们都会主动去找你。”
这种密切的利益关系将银行信贷经理和助贷公司绑定在了一起。甚至在包装、协助伪造客户材料的过程中,助贷公司不仅不用瞒着信贷经理,双方甚至还可能“共谋”。
张璠就曾告诉记者,他和几个关系好的银行信贷经理经常一起吃喝玩乐,遇到一些客户资质有瑕疵,打点一下就能帮忙搞定。在一家助贷公司,面试官告诉记者,有客户办经营贷需要提供实际办公场地证明,“就做个公司招牌挂到我们办公室门口,信贷经理来拍个照就行”。
此类现象并非个案。甚至有银行信贷经理都不通过助贷公司,自己直接下场帮客户伪造材料。一位深圳的上班族告诉记者,他曾从银行办理了一笔大额消费贷款,表面用途是装修,实际是用于购房。帮他办理贷款的信贷经理为了帮助规避银行对贷款资金流入房市的监控,主动帮其找人办了虚假的高档家具、家电等的采购合同,又指导他利用多个不同账户,分批将银行的放款资金转走并取现,以切断银行对资金去向的跟踪。
在A公司的培训中,当听到收取信用贷客户的服务费竟高达18%时,记者询问能接受这么高费用的客户,资质应该都不太好,如果后期还不了钱,银行会让助贷公司负责吗?徐飞表示,“客户还不还款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风险是银行来承担的。”
如今,这些助贷公司在深圳乃至全国不少地方大肆扩张,涉及的银行数量众多,不仅增加了银行的坏账风险,也分流了大量本来应是扶持有真实需求的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违背了国家政策的初衷,急需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