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出现积极变化,但也存在隐忧。如何建立发展新模式至关重要。
开发投资有望企稳
“在供给、需求两端政策的推动下,前期积压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将逐步释放,带动房地产销售、开发环节逐步修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从投资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降幅均有所收窄。今年前3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5974亿元,同比下降5.8%,较去年10%的降幅明显收窄;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4708亿元,同比下降9%,较去年25.9%的降幅大幅收窄。
与此对应,房企的融资状况正逐步改善。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截至3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房地产开发贷款累计新增约5700亿元,与同期商品房在建规模相比,处在较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
从销售端看,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销售额由降转增。前3月商品房销售面积299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较前2月3.6%的降幅进一步收窄,较去年24.3%的降幅明显收窄。值得注意的是,商品房销售额30545亿元,由前2月的下降0.1%转为增长4.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7.1%。
这意味着前期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持续显现,尤其在首套房贷利率政策调整优化的带动下,房贷利率下行,购房需求进一步释放。“今年3月份,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邹澜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截至今年3月末,符合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条件的城市共有96个,其中,83个城市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12个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面对以上积极变化,市场仍持审慎乐观态度。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房地产投资修复以“保交楼”为主要特征,房企新开工意愿稍显不足。
“房企对未来预期仍不十分稳定。”温彬认为,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3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长14.7%,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5.2%,但房屋新开工面积却同比下降了19.2%,较前2月9.4%的降幅进一步下滑。
其次,居民更加青睐现房,对期房缺乏信心,这导致房款在居民部门间流动,而非变成房企的销售回款。今年以来,二手房市场的回升幅度、市场热度均高于新房市场。曾刚表示,目前居民购买二手房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更低。
平稳推动市场转型
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治本之策在于促转型,即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现房销售可能成为主流,这有助于降低房地产行业杠杆率,进而降低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表示,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必须把资金监管责任落到位,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风险。
当前,市场正处在过渡阶段,必须抓住“保交楼”这个关键,不能让购房者的利益蒙受损失。“下一步,将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邹澜说。
金融数据的变化,折射出房地产市场转型步伐。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93.5%,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持续增长;此外,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力度加大,92%用于支持购买首套房,合理满足刚需群体的信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