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隐瞒患有精神病怎么处理民法典

对于结婚前隐瞒患有精神病的情形可以向法院提出撤销婚姻的请求,具体理由如下:

(一)《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准予或不准离婚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区分的界限。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应当从婚姻基础、婚后感情、离婚原因、夫妻关系的现状和有无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和审判实践经验,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第一条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结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发生性行为,且难以治愈的。

第三条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对于结婚后发现自己的配偶在结婚前就有精神病的情形,在婚后的一年内,是可以向法院提出学校婚姻关系的请求的。若是配偶是在结婚后才患的精神病,没有患病的一方如果想要离婚,通常是需要在变更配偶的监护人后,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

结婚前隐瞒精神病现在可以离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女方婚前隐瞒精神病婚姻关系是有效的,但可以请求法院撤销婚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胁迫婚姻】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隐瞒疾病的可撤销婚姻】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THE END
1.可撤销婚姻的法定理由是什么可撤销婚姻的法定理由是什么 可撤销婚姻,包括受胁迫结婚的以及患有重大疾病未告知另一方的情况。 《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https://mip.64365.com/zs/687462.aspx
2.最高院法官解答: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5个热点难点问题(含民法典八、双方登记结婚时,因女方未达法定婚龄,女方便拿自己姐姐的身份证与男方办理结婚登记。后双方发生纠纷,女方到法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此种情形不符合《婚姻法》第十条的规定,应如何处理呢? 答:本案的症结在于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与婚姻登记瑕疵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因婚姻登记上的瑕疵而主张婚姻无效或可撤销。《https://www.wxrb.com/doc/2022/05/05/168142.shtml
3.《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理解作出这种规定的理由,除前述原因外,还考虑到可撤销婚姻主要是受胁迫一方因受到威胁而违背真实意愿结婚,违反了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法律赋予婚姻当事人中受胁迫一方本人可以行使请求撤销的权利,让其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以纠正错误,这些都完全可以由其本人亲自行使,没有必要再让过多的人介入。如果胁迫行为的实施方,结婚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1181
4.《民法典》婚姻无效和婚姻可撤销规则的解释与适用摘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婚姻无效制度和婚姻可撤销制度既有承继,又有修改。主要的5处修改是:不再将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视为婚姻无效事由,婚姻登记机构不再是可以撤销婚姻的有权机关,胁迫婚姻情形下撤销权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规定一https://www.shupl.edu.cn/xbbjb/2022/0523/c2265a109739/page.htm
5.[渝粤教育]中国地质大学婚姻与家庭法复习题13.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主体是() A.双方当事人 B.受胁迫方本人 C.当事人的近亲属 D.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14.我国法律规定配偶在继承上的顺位是() A.独立顺序法定继承人 B.随从顺序法定继承人 C.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2004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