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担保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和个人融资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垫款)业务、工程履约担保业务以及经济合同履约担保业务、诉讼担保业务以及涵盖资产管理、咨询、投资顾问、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的担保投资业务。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公司和个人融资担保业务、委托贷款(垫款)业务、工程履约担保业务以及经济合同履约担保业务、诉讼担保业务以及涵盖资产管理、咨询、投资顾问、风险投资、基金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的担保投资业务。
担保公司为保证担保业务的资信质量,增加担保业务的附加价值,目前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还开发了一系列中介业务品种:如咨询服务、项目论证服务、抵押资产处理服务和代理服务等。
通常而言,我国担保机构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其收取的费用主要有两大块,分别为咨询、评审费和担保费。
在担保项目进入到评审风险的阶段,担保公司需要收取一定的咨询、评审费,该费率通常为贷款担保额的1%-3%。而对担保费的收取,担保公司需要根据具体的担保额利率和担保期限进行计算。
除此之外,当担保公司接受抵押资产时办理抵押登记而产生费用时,其也可以向申请担保者收取一定的费用。
为规范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颁布了各种监管政策性文件,加大了对担保行业的监管力度。其中,根据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不难发现,未来我国担保行业将会进入加速洗牌的状态,将淘汰一批盈利差、操作不规范的担保企业,进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长远发展,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为保障担保行业的顺利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除了办法监管性政策文件以外,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政策。
其他如《规范保险机构对外担保有关事项的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担保行业的发展。
由于一些地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激增、业务混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大量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不经营担保业务,甚至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对有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2013年12月21日,银监会、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通知》,指出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底,各地区要对该行政区域内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进行一次集中清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