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解释依据一览表

两高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解释依据一览表

1、《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2、《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3、《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5、《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

6、《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7、《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规程(试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全文

第一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依据

1

《刑诉法》第五十四条、《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一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九条、《刑诉法解释》第九十五条

2

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冻、饿、晒、烤、疲劳审讯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告人供述,应当排除。

《防范错案意见》第8条1款

3

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审判中心改革意见》第四条

4

采用殴打、违法使用戒具等暴力方法或者变相肉刑的恶劣手段,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

《严格排非规定》第二条、《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一条

5

采用以暴力或者严重损害本人及其近亲属合法权益等进行威胁的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违背意愿作出的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严格排非规定》第三条、《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一条

6

采用非法拘禁等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

《严格排非规定》第四条、《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一条

7

采用刑讯逼供方法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供述,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受该刑讯逼供行为影响而作出的与该供述相同的重复性供述,应当一并排除,但下列情形除外:(一)侦查期间,根据控告、举报或者自己发现等,侦查机关确认或者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而更换侦查人员,其他侦查人员再次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的;(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审判期间,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讯问时告知诉讼权利和认罪的法律后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供述的。

《严格排非规定》第五条

8

1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

2对于侦察机关没有在规定的办案场所讯问,现有证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

《防范错案意见》第8条2款、《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十六条

9

1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

2对于应当对讯问过程录音录像的案件没有提供讯问录音录像,或者讯问录音录像存在选择性录制、剪接、删改等情形,现有证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

10

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内容,讯问笔录记载的内容与讯问录音录像是否存在差异;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以讯问录音录像为准。(注:排除笔录差异部分)

《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十二条第(四)项

11

对于检察人员在重大案件侦査终结前未对讯问合法性进行核查,或者未对核查过程同步录音录像,或者录音录像存在选择性录制、剪接、刪改等情形,现有证据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

《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十六条(王强律师整理)

12

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

13

讯问笔录没有经被告人核对确认的;(讯问笔录没有经被告人核对确认并签名(盖章)、捺指印的)

《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一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十条

14

讯问聋、哑人,应当提供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

15

讯问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被告人,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

16

《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二条

17

讯问人没有签名,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18

第二类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19

1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2对采取刑讯逼供、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刑诉法》第五十四条、《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规定第一、二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审判中心改革意见》第四条

20

采用暴力、威胁以及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

《严格排非规定》第六条、《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条

21

处于明显醉酒、麻醉品中毒或者精神药物麻醉状态,以致不能正确表达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不能

作为定案的根据。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王强律师整理)

22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二条第三款

23

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的;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六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三条。

24

书面证言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的;(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并签名(盖章)、捺指印的书面证言;)

25

询问聋、哑人,应当提供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

26

询问不通晓当地通用语言、文字的证人,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

27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七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四条。

28

询问地点不符合规定的,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29

询问笔录没有记录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30

询问笔录反映出在同一时段,同一询问人员询问不同证人,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31

1依法应当出庭作证的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其庭前证言真实性无法确认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2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的,该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经依法通知不出庭作证证人的书面证言经质证无法确认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4未出庭作证证人的书面证言出现矛盾,不能排除矛盾且无证据印证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防范错案意见》第13条、《刑诉法解释》第七十八条第三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十五条第三款。

第三类物证、书证

32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三条第一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九条第一款

33

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条第二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八条第一款

34

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一条第二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八条第二款

35

《刑诉法解释》第七十三条第三款、《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九条第三款

36

1侦查机关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依法予以排除。

2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严格排非规定》第七条、《审判中心改革意见》第四条、《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三条(王强律师整理)

第四类鉴定意见

37

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者鉴定事项超出该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技术条件的;

《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五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38

39

40

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

41

鉴定程序违反规定的;

42

43

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的;

《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五条

44

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没有关联的;

45

违反有关规定(鉴定规定)的其他情形。

46

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第一百八十七条、《刑诉法解释》第八十六条(王强律师整理)

第五类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47

勘验、检查笔录存在明显不符合法律、有关规定的情形,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九条

48

辨认不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

《刑诉法解释》第九十条第二款

49

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

50

辨认活动没有个别进行的;

51

辨认对象没有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不符合规定的;

52

辨认中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

53

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

54

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显差异,或者存在影响实验结论科学性的其他情形的,侦查实验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解释》第九十一条第二款

第六类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55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经审查或者鉴定无法确定真伪的;(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的;)

《刑诉法解释》第九十四条、《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第二十八条

56

第七类综合

57

证明被告人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没有加盖接受被告人投案、坦白、检举揭发等的单位的印章,或者接受人员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刑诉法解释》第一百一十条

58

《刑诉法解释》第四百零五条

59

现场遗留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防范错案意见》第9条1款

60

61

1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2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但法律和本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防范错案意见》第12条1款(王强律师整理)

62

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收集的证据,除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庭外调查核实的外,未经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防范错案意见》第12条2款、《刑诉法解释》第六十三条

63

经人民法院通知,侦查人员不出庭说明情况,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十三条

64

控辩双方补充和庭外调査核实取得的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证明证据收集合法性的根据。

《排除非法证据规程》第二十四条

65

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为案件处置的依据。

THE END
1.最新!(2024版)最高法院已发布司法解释汇来自和谐法制网老景『最新!(2024版)最高法院已发布司法解释汇编(目录+全文,2024.11.22更新,至法释〔2024〕13号)』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MDE5NTM0Ng==&mid=2247501077&idx=1&sn=befbe1c787859e088005034df8631b88&chksm=c055815c954d65a369940dbeb9c452ef38e06f0173ade63f9d976c06a2814d449e44db0a13f0https://weibo.com/3445244950/P2wm3pwAm
2.人民法院案例库关于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裁判规则(二)出于维权目的以偷拍偷录方式取得的证据,未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亦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其取得方式不影响公证书对客观事实的证明力,可以作为证据。 案件:深圳某甲公司、深圳某乙公司等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 案号:(2022)最高法知民终2656号 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https://www5.zzu.edu.cn/fxyzx/info/1006/6650.htm
3.法学首页非上市公司为自己利益提供担保无需决议的规则内核2024-11-28 以虚假贴现形式发放贷款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2024-11-28 类型化视角:行政协议案件法律适用的优化路径2024-11-28 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翻新需提高警惕2024-11-26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司法担当2024-11-26 德国商事调解制度的特色2024-11-22 涉网络游戏“工作室”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index/id/MzAwNDAwNTCwNCACAAA/page/1.shtml
4.最新刑事证据规则全文刑事诉讼证据适用规则实践中立法者的积极回应,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第5章用7个条文规范证据种类、司法机关取证、孤证不能定罪、证人资格和作证等规则起,至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中证据规则体系的成型,证据立法的实践一直沿着https://www.fljg.com/baike/568077.html
5.证据规则最新司法解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找法网为您提供证据规则、证据规则最新司法解释、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等内容,同时为您提供相关法规、合同、范本、案例等知识供您查询。如果您还有疑问,您也可以在线免费咨询律师。https://www.findlaw.cn/211400/
6.证据规则最新司法解释证据是指依照诉讼规则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对于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法院查明案件事实,依法正确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证据规则最新司法解释?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证据规则最新司法解释 一、当事人举证 https://www.lawtime.cn/zs_148885/
7::易延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表述与意义空间应当说,自1998年司法解释关于以非法方法获得的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的规定算起,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确立十余年。理论界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介绍性、翻译性、评论性、批判性讨论也早已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后,理论上对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的http://iolaw.cssn.cn/fxyjdt/201707/t20170705_4651356.shtml
8.偷录窃听……《新证据规定》时代,法院可以采纳哪些非法证据?删除该条的主要原因是,《证据规定》修改的原则是与《民诉法司法解释》保持一致,而《民诉法司法解释》对同一问题作出了有所区别的规定。《最高法新规:证人作证规则的十大变化(附最新证人出庭作证申请书模板)》一文中提到,证人出庭作证规则的修改方向,也是直接指向了《民诉法司法解释》。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7/16/c3774973.html
9.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新编2023版生态环境侵权证据规定第十条第二款前款规定的证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 18.【当事人自行收集证据客观不能之情形】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2551567_1113993177.html
10.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规则与案例适用:含最新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解读二审案件受理费三千四百零二元,由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孙田辉 代理审判员郑亚军 代理审判员李丽 二O一一年八月十八日 书记员赵越 摘自:田朗亮 编著《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规则与案例适用:含最新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解读》http://www.law-lib.com/flsz/sz_view.asp?no=2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