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守护“宪”给你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哪个优先?②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今年,银川市李先生立下遗嘱,将房产和存款留给了一直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小儿子小明,而未分给多年未回家的大儿子大明。不久前,李先生去世后,大明起诉至法院要求分割李先生名下的遗产,而法院经审理认为,李先生所立遗嘱合法有效,判决遗产按所立遗嘱分配,驳回了大明的诉讼请求。

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办理公证。

法律解读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不难明白,遗嘱继承优先法定继承,而且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是非常重要的。”银川市国立公证处公证员马淑珍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嘱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六种形式。但无论哪种遗嘱形式,都有严格的法定要件,而且必须确保遗嘱内容清晰明了,以避免后期可能产生的不必要争议。比如:口头遗嘱仅使用于遗嘱人在危机情况下,而且必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而且哪些人不能作为见证人,也是有法律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据了解,遗嘱继承是指继承开始之后,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遗嘱人)生前设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一种继承制度。这是一种根据遗嘱人的意愿来处分其个人财产的方式,它与法定继承相对,法定继承是在没有遗嘱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对遗产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定继承顺序进行遗产分配的方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马淑珍说。

“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家庭关系的复杂化,遗嘱继承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法律问题。它不仅关系个人财产的传承,还涉及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和权益。很多人误认为只要存在任何形式上的表达意愿的遗嘱即可生效,但实际上,不符合法定要件的遗嘱可能无法作为合法有效的遗嘱使用,正如上述案例中,张某某持有的遗嘱就是因为不具备代书遗嘱的法定要件而导致无效。”马淑珍说。

原标题:《这份守护“宪”给你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哪个优先?②》

THE END
1.民法典继承法的新篇章亲属继承与遗嘱执行规则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民法典继承法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也对遗产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法律框架下,亲属继承和遗嘱执行规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关于亲属继承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亲属之间相互间依照直系血缘关系确定优先顺序,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这种规定旨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25865.html
2.面向未来的继承制度改革分析民法典2023中的遗产继承条款在法律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遗产继承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遗产能够得到合理分配和使用,中国政府决定对现行的《民法典》进行修订,并在2023年正式实施了新的《民法典》。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民法典》中关于遗产继承的一系列变革,以及这些https://www.gntpr.com/ke-yan-jin-zhan/80572.html
3.民法典继承法解读与实务操作简介民法典继承法解读与实务操作 一、民法典继承法的新特点 民法典继承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对现行的继承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创新。相比于过去,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亲属关系中的遗产分配原则,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平等,同时也考虑到了血缘关系较远的亲属及其他可能涉及到的受益人。通过这样的改革,提高了法https://www.ontdhjbdb.com/xue-shu-jiao-liu/381220.html
4.民法典继承法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民法典继承法作为一部重要法律文件,对于规范家庭关系、保护遗产权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自从2017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民事诉讼法》和《婚姻法》,并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民法人身权利与义务体系。其中,关于继承权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https://www.vydtlwhhp.com/jun-lei-jia-ge/402730.html
5.民法典继承法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继承问题日益复杂。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发布了新的《民法典》,其中关于继承法部分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和公平的法律保护。这一更新调整不仅体现了对传统习惯的一系列改革,也为未来的人们带来了更多可能。 https://www.boaasbnvx.cn/jun-lei-yang-sheng/417840.html
6.民法关于继承权的新规定民法典关于继承的最新规定明确了遗产继承的次序和继承人的范围。依据规定,遗产首先由配偶、子女、父母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若无第一顺序继承人,则由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了解和遵循这些规定,有助于避免遗产分配纠纷,维护家庭和谐,并防止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 2024-11-29 08:47:49 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55532.html
7.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8.民法典继承编与现行《继承法》对比的变化内容及解读(附法条对照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其中,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也因此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无外乎是婚姻家庭编与继承编。那么,对比制定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现行《继承法》,民法典继承编在内容上有哪些重要变化?结合这些立法变化,https://www.wincon.com.cn/Develop/13050.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021最新规定律师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021最新规定主要如下:1、男女平等享有继承权;2、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遗产继承,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3、一般情况下,代位继承人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https://www.110ask.com/tuwen/12535807753600579344.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民法典中的一部分,于1985年通过,自198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个人财产的继承方式、继承顺序、继承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法规定了继承人的继承权利和义务,继承财产的种类和范围,以及继承的顺序和方式。 https://www.fljg.com/baike/448991.html
11.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12.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的起草过程特别注意尊重立法规律、讲法理、讲体系。张文显教授进一步明确了法理概念,他指出,法理“体现了人们对法的规律性、终极性、普遍性的探究和认知,体现了人们对法的目的性、合理性、正当性http://fxcxw.mzyfz.com/dyna/contentM.php?id=1328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理解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于2020年5月28日公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颁布后,做好民法典的贯彻实施工作,是人民法院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民法典施行后,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九部法律同时废止,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颁布的与上述九部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84937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第三条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https://www.bilawyers.com/knowledge-share-details-cn?article_id=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