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冬奥会上,中华美食可是火遍了奥运村。各国选手在比赛之余,尽情在餐馆享用中华美食,为一道道美味佳肴流连忘返。中华美食传承千年,主要形成了八大菜系,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各国人的喜爱,因此美食一度为我国文化传承的支柱之一。
与中华美食相对的,世界上被誉为“美食荒漠”的国家恐怕家喻户晓,就是身处于欧洲的英国。由于古代英国资源匮乏,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人口冲击,英国的饮食文化历经数次改革后,就变得如此单调,除了炸鱼、炸薯条外,似乎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美食。徐志摩曾调侃过:“英国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国菜。”
说起中英美食,2004年还曾因美食引发过一场跨国遗产争夺战,直到现在仍旧被人津津乐道。此事要从一大家族文家开始说起,文氏家族源远流长,从民族英雄文天祥开始,爱国、奋斗、无畏成为这一家族的精神象征。文氏传至第二十四代时,家中共有三名后代,大儿子在香港某高校任职,三儿子在国外念博士。
除了这两位具有极高社会地位的翘楚外,其实文家老二的人生履历也堪称精彩。60年代初,八岁的文家老二文峰跟随父亲到英国闯荡。文父此前苦学粤菜,是一名粤菜厨师。他认为粤菜在英国一定有十足的市场优势,便决定开一家粤菜馆。
不得不说,文父的经商头脑是十分灵活的。父子二人到达英国南部的埃塞克斯郡时,在好友的协助下租了一间不到四十平米的店面。虽然此店不大,但刚开业就异常红火,英国本土人在得知这家粤菜馆时便蜂拥而至,看来他们的舌尖已经寂寞多时。
在经营了一个月后,文家父子发现,他们店里经常光顾的几名顾客里,居然有房东一家。包租公贝莎尔先生与其妻子格尔达是千万富翁,两人在英国伦敦及周边一些小郡上有众多房产,文家父子租赁的这间店面就是贝莎尔先生手下的一间房。
文父十分感谢贝莎尔先生,因为当初在签订合同时,他特地降租20%。而贝莎尔先生之所以如此友好也并非没有理由,主要还是被文父的身份——粤菜厨子所吸引。贝莎尔先生与中国有不解之缘,早年曾在广东游学。广东之旅令他印象颇深的便是那一道道粤菜美食,如煲仔饭、烧鹅、虾饺、烧麦等。
自贝莎尔先生回国后,便对粤菜念念不忘。因此在听说文父想要开粤菜馆时,他抑制住心中强烈的喜悦,淡定地签了合同,不过日后常常光临的身影却出卖了这位英国绅士一颗渴望美食的心。经由美食,两个具有不同国籍的家庭却有了难舍难分的情谊。
除了贝莎尔先生外,他的妻子格尔达对粤菜的爱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出乎人意料的是,格尔达对诱人的肉菜和主食毫不关心,却独爱两道其貌不扬的小菜——腌藠头和豆芽菜。这两道咸菜在文氏的粤菜馆里都是免费的开胃小菜,完全满足了格尔达的需求。
就在两家人其乐融融之时,某一天,贝莎尔夫妇突然不再光顾了。直到文父需要交房租的时候,当他见到贝莎尔夫人时却惊呆了。40多岁的格尔达已经初具老妇的样貌,整个脸耷拉着,再无昔日的光彩。在交谈中,文父才得知格尔达这几年不幸的遭遇,她先是丧夫,三年后又痛失爱子,如今的格尔达已经是孤家寡人。
让格尔达最痛苦的是,她那几个远房亲戚在贝莎尔先生过世的头一年,曾在节日庆典时来陪伴过自己。然而,亲戚们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竟在晚宴时分提出让格尔达早点立遗嘱。如此冷血无情的话语,让格尔达当场爆发。她将亲戚们轰出了家,抱着20多岁的儿子痛哭流涕。然而现如今,她连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机会都被无情剥夺。
二十多岁的文峰,在异国他乡偶遇了同为文姓后代的马来西亚籍美女文莲,两人因文家餐馆结缘,迅速坠入爱河,并在两年后成婚。成家以后,为了打拼独立事业,文峰夫妇离开了埃塞克斯郡的餐馆,转而到威萨姆市开拓中餐市场。就在这座城市,他意外地与格尔达结下另一段缘分。当他按照父亲的指示在当地租房时,竟发现自己看中的店面同属于格尔达名下的产业。一看是老朋友,格尔达二话不说就签了合同,并帮助他开业。
直到90年代时,格尔达逐渐衰老,已经无法独立出行,只能孤独地躺在病榻上。文峰夫妇便在每周进货时,带着格尔达最爱的腌藠头和豆芽菜去探望她。与此相对立的,和格尔达有着亲缘关系的几位甥侄,却从未来探望过她。如果不是文峰夫妇,格尔达恐怕将孤独终老。
正是文峰夫妇对她亲切的问候和精心的照料,使得她做出一个惊天决定。她颤颤巍巍地坐在书桌前,在主治医生的见证下写下了一份遗嘱。遗嘱中,她名下1000万英镑(约合1.7亿元人民币)将全部转增给文峰夫妇,其余的零头捐献给慈善机构。
又过十年,格尔达这副病体最终还是迎来了大限之日。她将文峰夫妇叫到病榻前,把早已草拟好的遗嘱递给他们,并嘱咐他们提防自己的亲属。文峰夫妇哪管的上什么遗嘱,看着格尔达逐渐没有生气的眼神,作为养女的文莲痛哭流涕,文峰陷入久久的沉默。
格尔达的葬礼是由文峰夫妇一手操办的,他们按照格尔达的要求尽量从简,葬礼上来的人并不多,当然那几个甥侄也没有来,他们可能甚至不知道格尔达的死讯。直到文峰夫妇接管格尔达名下财产的时候,五名甥侄才得知了真相。他们气急败坏地找到文峰,怒斥他霸占格尔达的资产。当文峰将遗嘱附件摆在他们眼前时,几个人还不死心,竟然将他们夫妇告上了法庭。
这场跨国的遗嘱争夺纠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认为,文峰夫妇与格尔达没有任何亲缘关系,根本没有资格继承这笔遗产。他们一定使用了什么手段,才拿到了天价遗产。然而最终法院的判决却让众人惊呆了。经法院审理认定,文峰夫妇手中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他们可以据此拿到1000万英镑。
为什么法院会如此判决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英国继承法,在英国,判断遗产归属的首要依据是遗嘱,其次是法定继承。在法定继承中,遗产首先被用于清偿死者死前的债务,其余部分以以下顺序分配:生存的配偶、生存的子女、生存的父母、其他亲属。
在本案中,格尔达临死前曾立过遗嘱(遗赠),并且她在立遗嘱时,其家庭医生作为见证人,能够证明其立遗嘱时的行为能力属于正常人范畴,这表明格尔达的遗嘱具有法律效力。那么既然拥有遗嘱,格尔达的资产肯定会按照遗嘱所述的方式分配,法定继承模式根本不会执行。虽然几位甥侄是格尔达生前唯一具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但是遗嘱否定了他们的继承权。
其实英国继承法与我国的继承规则是比较相似的,同样以尊重被继承人意志作为首要判断依据。如果被继承人在临死前受到了亲属的遗弃、虐待或其他非人的待遇,那么他们可以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之时任意分配自己的财产,甚至可以转增给毫无血缘关系的朋友。这正体现了民法中对自我财产的支配自由。
说回本案,格尔达既是不幸的,同时也被幸运笼罩。她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在晚年时刻与文峰夫妇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虽然他们在生理上毫无关系,但是却胜似亲人。反而格尔达真正的亲属都是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小人,他们毫不关心格尔达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只贪图格尔达手中的财产。像他们这样的人,越是追逐利益,越是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