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法关于遗产继承的最新规定(2023年最新遗产继承法)

继承法是我国的法律制度之一,它以《继承法》为基础,对遗产的范围、继承关系和如何办理继承等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当一方或双方死亡后,其继承人都会有继承权。那关于遗产继承法最新规定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遗产范围

《继承法》规定遗产范围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和生活用品、债权债务等。但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可以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未留下任何遗嘱,那么只能按照法定继承。

二、继承关系与办理继承

根据《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权登记手续。继承人按照法定继承办理遗产分割手续,也就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合法继承存在,无论是否已经发生了继承关系都可以依法办理继承权登记手续。

三、继承人范围的变化

《继承法》中,第一顺序的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

第二顺序的继承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规定了法定继承权,是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都是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法定身份,他们享有继承权以及在遗产继承中承担一定义务。但是,因为一些因素使得法定继承人范围在扩大。根据《继承法》的规定,将配偶排除在外。

四、遗产分配原则

按照法定继承分配遗产,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定继承的方式继承遗产的原则。我国法定继承人可以依法多分遗产。遗产分配,应当兼顾被继承人的生活需要和被继承人对遗产的贡献。没有照顾被继承人的现实需要,或者对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应当多分财产。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子女,不尽扶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继子女,不分或者少分遗产。对于那些对国家、集体或他人做出贡献或在生活中给予帮助、照顾了又没有给予回报或损害其合法权益的继子女,应当少分或者不分遗产。

—互联网+门店?一站式解决—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21738号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号:京B2-20214353

THE END
1.民法典继承法解读遗产归属财产分割与法律责任民法典继承法解读:遗产归属、财产分割与法律责任 继承人的资格认定与排除 在民法典中,继承人是指享有被继承人遗产的个人。根据《民法典》,亲属、配偶以及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人可以成为继承人。但是,如果被继?者在生前明确排斥某些亲属或他人为其合法继承人,那么这些被排斥的人将不再具有受让遗产的权利。 https://www.rccjk4cu.cn/jun-lei-wen-xian/40902.html
2.民法典继承编与现行《继承法》对比的变化内容及解读(附法条对照表)现行《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对上述规定第(四)项的内容,增加了“隐匿遗嘱”的情形https://www.wincon.com.cn/Develop/13050.html
3.《民法典》之遗产继承解读专题关于这些是否属于遗产、能否继承等问题,民法典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2条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而1985年起施行的继承法,其对遗产范围主要采取列举式规定,很难涵盖遗产全部范围。民法典则对遗产范围采取了http://www.shantou.gov.cn/sfj/qwpfzt/qwpfzt/yasfdxpfalk/content/post_1812855.html
4.《民法典·继承编》知识解读(之二)原《继承法》是没有这样的规定的。本案中姑姑没有留下遗嘱让侄女小兰继承其遗产,小兰又不是《民法典》1127条规定的第一顺序、第二顺序继承人。如果根据原《继承法》姑姑的遗产就会被认定为无主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民法典》施行后,小兰便可根据1128条享有继承权,最大限度保障了家族财富的传承问题。在这强调https://hhrb.dbw.cn/Html/szbz/20220614/szbz90500.Html
5.乐龄形堂《民法典》解读之“遗产继承”《民法典》施行后,我国的《婚姻法》《继承法》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不少老年人比较关注的遗产继承问题在《民法典》中有了较全面的规定。那么《民法典》对遗产继承有哪些新的调整?关于遗产继承,再婚老年人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打开以下视频,听听律师怎么说。https://item.btime.com/42vnha339ab9b6blvgbmniecfri
6.新的民法典遗产继承如何规定专家导读 被继承人去世之前留下遗嘱的,可以依据遗嘱中的要求继承遗产;生前没有留下遗嘱的,需要按照法定顺序继承遗产;若是出现继承人虐待被继承人的情况,会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此时不能参与遗产分割,也不能继承遗产。 新的民法典遗产继承如何规定 一、新的民法典遗产继承如何规定 遗产继承是从被继承人去世以后开始的https://m.64365.com/zs/1675414.aspx
7.解读《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二、对于“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提起的遗产分割诉讼,删除了不予受理和应予受理的规定 原《继承法司法解释》:依继承法第十四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的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在遗产分割时,明知而未提出请http://www.gzxrnews.com/xwzx/tt/20230525/20230525_603040.shtml
8.《民法典》解读——丧偶儿媳女婿的继承权该法律条文来源于《继承法》第12条,在本次《民法典》中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有文字表述的改变。对于这个法律条文,我们应当做这样的理解,对公婆或者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丧偶女婿能够作为第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应当说是当代中国继承法律制度在继承人顺序上的突出创新特色,我们知道,中国历来有夫妻双方共同http://www.hx-notary.com/hxnotary/wap_doc/19844918.html
9.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归属财产分割与遗嘱执行新规在民法典中,继承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或者遗嘱而对死者享有继承权的个人或法人。继承人包括直系血亲、配偶以及其他指定的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明确其是否具备相应的继承资格,并且要注意到可能存在的排他和限制。 继受遗产方式 根据民法典规定,可以采取遗产总额分割和财产具体物品分配两种方式进行。对于家庭共同财产,其可https://www.vydtlwhhp.com/jun-lei-zuo-fa/183860.html
10.《民法典》之《继承编》与原有《继承法》的修改与变化(1)此次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将《继承法》中遗产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一一列举的方式删除,将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插图1 立法上采取了概括的方式,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最大限度地保障私有财产继承的需要https://m.jl.huatu.com/2020/0525/153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