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解读(2)

第二十一条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解读:遗产酌情给付请求权者有权主张权利,一般在继承纠纷中予以主张。但是由于该权利者并非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同意被忽略。如果遗产已被分割,之后主张权利的,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直接提起诉讼。

根据继承纠纷案件的管理,被告应当是所有的继承人。

第二十二条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愿意尽扶养义务,但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分配遗产时,一般不应因此而影响其继承份额。

解读:《民法典》第1130条第4款规定,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有能力抚养而不抚养,需要主张者予以证明,如未支付抚养费、未探望老人等。

但是如果老人经济条件没有问题,甚至可以照顾子女生活的,不应当以未支付赡养费等作为未尽抚养义务为由予以制裁。但是如果被继承人依法主张而不支付的,无论老人有无收入、经济状况如何,均应作为未尽赡养义务予以少分或不分。

第二十三条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解读《民法典》第1130条第3款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一般被认定为多尽赡养义务,同时也是多分遗产的理由。

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即虽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不尽扶养义务的,不仅不予以多分,也可以少分甚至不分。但是举证责任应当由其他继承人承担。

三、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二十四条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

解读:在所有的遗嘱形式中,公证遗嘱虽然失去了优先效力,但是目前还是最容易被认定为有效、最难被异议人推翻的遗嘱。2018年时曾经试着推翻一个存在程序瑕疵的公证遗嘱,后来理由也没有被法院采信,甚为遗憾。但是也不得不说公证遗嘱自身带有的光环,公证遗嘱经过前期审查、公证员公证,造假的可能小、成本高,如果当事人通过公证造假,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继承。所以公证遗嘱很难推翻,更容易被采信。而对于另一方来讲,要推翻公证遗嘱,非常困难,所以在所有遗嘱形式中,本人还是首推公证遗嘱。

见证人问题是遗嘱问题中的一个焦点问题,除了自书遗嘱外,所有的其他遗嘱形式都可以说是见证遗嘱,包括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打印遗嘱、公证遗嘱等等,都是需要见证人的,只不过见证人不同或者见证形式不同。

见证人最重要的一是是否具备见证资格,如《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不得作为见证人;继承人、受遗赠人不得作为见证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作为见证人等等。本条规定是对“有利害关系”做的阐释,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等是“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作为见证人。

所以,也可以说是一种能量守恒,所有的成本都是有对价的,对价越高,证明能力也就越强。公证遗嘱制作是最麻烦的,代价也最高,许多遗嘱在公证处审查时都是不能做的,但公证遗嘱的证明效力也是最强的。

律师见证遗嘱的效力次之,因为律师一般会更严格要求程序,事后出庭作证时也能将关键问题说清楚,避免因为见证人自己把遗嘱给“证伪”。(当然也有律师不熟悉继承问题导致律师见证遗嘱无效,甚至最后赔偿当事人损失的)。而一般的见证人是没有能力掌握制作程序并出庭证明代书遗嘱效力。代书遗嘱可以是真实的,但更多时候会被自己证明为不合法的,这就是可怕之处。所以,如果遗产足够多,不应当随便找人作见证人,制作代书遗嘱,否则事前的简单就会带来事后的麻烦。

第二十六条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认定该部分遗嘱无效。

解读:遗嘱中处分了他人财产,遗嘱本身有效,但是处分他人财产的部分内容无效,遗嘱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第二十七条自然人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的真实意思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以按自书遗嘱对待。

解读:无论是遗书还是其他诸如书信等书面材料,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为死者的真实意思表示,且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的,可以按自书遗嘱对待。

第二十八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遗嘱人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后来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解读:对于遗嘱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提出质疑,并进而否定遗嘱效力的,应当由异议人举证,比如病历、比如残疾证等等,司法实践中举证比较困难。

第二十九条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者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

解读:附义务的遗嘱或者遗赠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不太常见,而且即使有本规定予以阐释,问题也比较多,比如:

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如义务不能履行、或者义务存在违法(杀人放火、为父报仇)或者限制他人合法权利(结婚、离婚)时,该部分内容是否无效?义务人不履行是否有按照遗嘱继承的权利?一父二子,父亲留下遗嘱,儿子谁杀了自己的仇人某某,可以获得自己的遗产1000万元,该遗嘱效力?一父二子,父亲留下遗嘱,大儿子杀了自己的仇人某某,可以获得自己的遗产1000万元,该遗嘱效力?大儿子未杀仇人某某,是否有权继承?

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如果义务主体明确,其他主体能否代为履行?一父二子,父亲留下遗嘱,大儿子如果每年去探望其母亲两次,可以获得自己的遗产1000万元,大儿子未去,小儿子是否可以代为履行探望义务并主张继承?是否考虑对象特定性、义务亲为性?

另外还有一点是后位继承问题,也就是常见遗嘱人立遗嘱约定自己死亡后,其遗产归第一继承人继承,但同时约定第一继承人死亡后由第二继承人继承。也就是说直接处分第一继承人处分自己遗产的权利。后位继承遗嘱与附义务遗嘱有类似之处,给第一继承人设置了其死亡后遗产由第二继承人继承的义务。由于该问题涉及到所有权制度、遗嘱自由问题、物权公示问题等等,目前我国并未明确认可后位继承制度,很多学者也将后位继承与附义务继承区分开来。也就决定了遗嘱作为财富传承和自由意志传承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遗产的处理

第三十条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如果知道有继承人而无法通知的,分割遗产时,要保留其应继承的遗产,并确定该遗产的保管人或者保管单位。

解读:这种案件不太多,而且法院一般会强制要求继承人参与诉讼,如果确实有而无法核实身份信息的,建议评估财产,交法院账户提存保管,避免代管人损害继承人权利,引发矛盾。

第三十一条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

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如胎儿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

保留的数额遇到遗嘱时,就会出现份额的计算问题,尤其是多个继承人。如三个法定继承人,一个胎儿,原则上四分之一;但如果遗嘱给其中一个,未保留胎儿的份额,胎儿保留的份额是二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从对等的角度来看,确有争议之处。另外还有保留份额的大小问题,如果在一个亿的遗产中保留了一百万是否就是保留了遗产份额,还是必须按照所有继承人人数确定保留份额?

第三十二条继承人因放弃继承权,致其不能履行法定义务的,放弃继承权的行为无效。

解读:不能履行法定义务,放弃继承权无效。法定义务范围?如果负有到期应偿还的债务,放弃继承导致不能偿还的是否为法定义务?债权人能否撤销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如何认定放弃行为,是否有财产偿还债务?

一般债权人主张权利,需要考虑被告选择,如何选择主体避免诉累,尽可能的将遗产所有人列为责任主体,以免诉讼目的无法实现。

第三十三条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表示。

解读:继承人放弃继承:一要书面形式;二要遗产管理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表示,至于是否需要向全部继承人表示,笔者认为无必要。

第三十四条在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以口头方式表示放弃继承的,要制作笔录,由放弃继承的人签名。

解读:诉讼中,继承人向人民法院表示放弃继承:需要制作笔录、签字。但是可以向其他继承人书面放弃继承。

第三十五条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解读:继承开始放弃继承是否有效,司法实际中有争议。笔者单方放弃的承诺如果不存在重大误解且显示公平的,应当有效;在约定各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中放弃继承权利的,应当认定有效。

第三十六条遗产处理前或者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不予承认。

解读:放弃继承应当书面提出,诉讼中口头表示的,法院应当制作笔录,没有书面或者没有笔录的,不能证明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已经放弃继承权,但是之后又反悔的,是否有合理理由或者说什么是合理理由,如虚假意思表示、逃避债务或者欺诈胁迫等等,需要明确。

此条最后一句与第三十二条存在冲突时,应当以第32条为准。而且如果放弃继承的行为本身存在效力问题时,如欺诈、胁迫等,有证据证实的,不应当以遗产是否处理下结论。

解读:放弃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就有约束力。

第三十八条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解读:受遗赠是否接受遗赠,如果接受即使死亡,其继承人可以继承受遗赠的权利。而在表示接受遗赠之前死亡的,则丧失受遗赠权,其继承人无权再继承。

第三十九条由国家或者集体组织供给生活费用的烈属和享受社会救济的自然人,其遗产仍应准许合法继承人继承。

解读:国家、集体具有抚养义务且履行抚养义务的,不因国家、集体履行了抚养义务而影响其继承人继承遗产。

第四十条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与自然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导致协议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导致协议解除的,则应当偿还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解读:遗赠抚养协议解除的,应当区分解除关系的主体,解除有无正当理由,确定供养费用的承担。谁有过错,谁来承担相应的费用损失。

第四十一条遗产因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时,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提出取得遗产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当视情况适当分给遗产。

解读:遗产酌给请求权者不属于继承人,只属于遗产酌给请求权人。所以不影响“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认定。

对于此种情况,一是举证责任问题,另一个就是诉讼主体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主体、案由。

第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在分割遗产中的房屋、生产资料和特定职业所需要的财产时,应当依据有利于发挥其使用效益和继承人的实际需要,兼顾各继承人的利益进行处理。

解读:对于房屋、生产资料等特定遗产,有利于实际需要,如居住、如驾驶车辆,如公司管理等。欲继承先建立关联关系,然后才有更大机会。

第四十三条人民法院对故意隐匿、侵吞或者争抢遗产的继承人,可以酌情减少其应继承的遗产。

解读:如何确定故意隐匿、侵吞或者争抢遗产的行为是关键,盗取存款、出售房屋、霸占房屋等等,清官难断家务事。

第四十四条继承诉讼开始后,如继承人、受遗赠人中有既不愿参加诉讼,又不表示放弃实体权利的,应当追加为共同原告;继承人已书面表示放弃继承、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表示放弃受遗赠或者到期没有表示的,不再列为当事人。

解读:继承案件必须全部继承人、受遗赠人共同参加,为必要共同诉讼参与人。不愿参加者列为原告(原因呢?),放弃权利者可以不列为当事人,不过当慎重,以免发回重审。

五、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解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生效后,遗嘱人自己打印的遗嘱,如果符合法律形式的需要,是有效的,民法典变更了打印遗嘱的效力。但是法律规定有溯及力就是有溯及力的,不管打印遗嘱是民法典生效前还是生效后,都应当根据民法典规定确定遗嘱效力,而不以遗嘱制定时的法律规定确定效力。但是之前已有生效判决确认打印遗嘱无效的,就不能再行反转了。

THE END
1.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 继承人资格的扩展与限制 在民法典中,对于继承人的资格有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首先,原来的亲属关系继承人范围得到了拓宽,同时也对非亲属关系的人进行了界定。此外,为了防止遗产被滥用或遗忘,不再允许无名氏等情况下的继承。 https://www.gntpr.com/xue-shu-huo-dong/79015.html
2.离异老人无儿无女遗产可以代位继承江某生前有一套上海的房产和4万余元存款无人继承,但江某未立遗嘱。2023年8月,小谢诉至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要求继承姑姑江某的遗产。庭审中,小谢的两位姐姐均表示自愿放弃对江某遗产的继承份额,同意由小谢一人继承遗产。 法院认为,谢某和江某构成养兄妹关系,江某未留有遗嘱,应按法定继承办理。被继承人http://legalinfo.moj.gov.cn/pub/sfbzhfx/zxxfyasf/202411/t20241126_510260.html
3.继承权财产分配的规定是什么行业资讯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中确定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分得的遗产份额的基本准则。继承法第13条对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做了明确规定,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即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该法条中的“一般”是指法律没有http://anlihk.com/detail/id/102/cid/44
4.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继承法司法解释对继承法的各项规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补充,在处理继承相关事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该司法解释首先对遗产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除了传统的公民的收入、房屋、储蓄等明确的财产类型外,还对一些特殊财产权益进行规定。例如,涉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在被继承人死亡后也属于遗产范畴,可以被依法继承https://www.zhenruikeji.com/a/156505.html
5.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6.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7.最新继承法司法解释全面解读,法律细节一网打尽学校简介最新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解读,该解释对继承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和补充。其中涉及遗产范围、继承人资格、遗嘱效力等方面的问题均有所涉及。此次解释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继承纠纷中的实际问题,维护遗产的合法权益。该解释对于继承法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减少继承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摘要字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http://www.meansam.com/post/23480.html
8.十人以上集体诉讼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颁布实施民法典意义重大,其中有不少新规法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熟知的内容,特转载供大家参阅。 1.胎儿享有继承权 https://www.51zlaw.com/flzs/95754.html
9.法院对自书遗嘱的司法解释律师普法法院对自书遗嘱的司法解释以前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规定了遗书按自书遗嘱对待的情形,但是该司法解释随《继承法》的失效已经失效了,最新关于自书遗嘱的规定应当适用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 https://www.110ask.com/tuwen/11112902368041863430.html
10.被民法典吸收的20条黄金司法解释丨没人明说,但很重要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就不能不重视《民法典》中吸收的司法解释规定。据统计,被《民法典》吸收的司法解释较为重要的有80余条,甚至超过了某些编的总条款数,特别是在合同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中,吸收司法解释的现象更为明显。限于微信文案的篇幅,本文只收录实务中使用频率较高、变动较大20条司法解释的内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12145709596777
11.《保险法》及司法解释一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00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http://m.zichanbao.com/nd.jsp?id=396&id=396
12.遗产答辩状范文我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无依无靠的,一个人生活都有问题,更何况我还要养活两个孩子,把房子让出来,这要我们以后怎么活。 这样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二)就算是法律也不能不讲人情,更何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四条还明确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或者继https://m.wenshubang.com/dabianzhuang/381489.html
13.民法典继承编解读课件.pptx(2)特留份的份额:个别特留主义:以各法定继承人的法定应继份为基数,按其应继份的一定比例确定特留份全体特留主义:以被继承人的遗产总值为基数,将一定比例的遗产确定为特留份民法典继承编解读课件死亡顺序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02死亡顺序推定规则的理解与适用02民法典 继承法&司法解释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从被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2462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