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毒豆芽”案首现无罪判决,争议数年已有近千芽农获刑澎湃质量观澎湃新闻

“无根豆芽”案争议长达数年,被判刑的芽农近千人,近日首现无罪判决。公开信息显示,辽宁芽农郭林(化名)案系同类案件中首例无罪判例。

“没有证据证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喷洒‘速长王’(记者注:也称‘无根水’)后所检测出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种物质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判决被告人郭某无罪,被告人鲁某无罪。”

6月16日,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改判芽农郭林(化名)、鲁花(化名)无罪,此前(2014年12月11日)该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分别判处二人五年零六月和五年徒刑,本案上诉后被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

7月21日,该案二审审判长韩玲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这也是她将本案发回重审的原因。

“无根豆芽”指添加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等物质(它们使豆芽无根须,口感好)制发而成的豆芽。从2014年9月起,澎湃新闻持续报道“无根豆芽”案。因对豆芽的监管脱节,豆芽制发中添加“无根水”被认为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检测添加“6-苄基腺嘌呤”和“4-氯苯氧乙酸钠”被作为司法机关定罪依据。

多个信源向澎湃新闻证实,2015年4月,两高(最高法、最高检)已非正式暂停“无根豆芽”案审理。在山东、福建等地多个在审案件当事人被取保。

“撤案或取保比较多,宣判无罪的还没听说过,这可能是第一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月芳分析说。

一审判刑并处罚金,被裁定发回重审

郭林是辽宁省葫芦岛市某芽苗基地法定代表人,鲁花是该基地的生产经理。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称,郭林、鲁花以营利为目的,于2013年5月至11月期间,“在生产绿豆芽过程中非法使用‘速长王’、‘诺氟沙星’等药品,并予以销售、销售金额达25万余元”。

因本案,郭林于2013年11月12日被刑拘,同年12月17日被逮捕,此后于2014年4月9日被取保候审。而鲁花在同日被逮捕后羁押于葫芦岛看守所。

连山区人民检察院认为二人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将本案移送至葫芦岛市连山区法院一审审理。检方提供的主要证据之一为山东省出入境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鉴定意见,“在速长王药剂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

2014年12月11日,连山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在一审中,法院未认定此前检方指控的豆芽销售额“25万余元”,而重新认定为21.3万余元。但该院仍认定二人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三条、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一)项、第十七条的规定。

据此,法院判决郭林有期徒刑五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45万元。并判决鲁花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45万元。

此后,两被告人不服判决,向葫芦岛市中院提出上诉。2015年5月13日,该院作出刑事裁定,撤销原审判决,并将此案发回连山区法院重审。

在这份刑事裁定书中,葫芦岛市中院认为,原判的依据为在“速长王”检测中4-氯苯氧乙酸钠等三种物质,“但该三种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对人体能造成何种危害不清,故将本案发回重审,请查清后依法判决。”

法律适用争议由来已久

关于毒豆芽案判决的争议由来已久,对于添加“无根水”是否应该作为司法机关定罪的依据,此前司法界已出现不同声音。

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余敏提交了一份建议,称“毒豆芽”案件有争议,亟需明确其法律适用。

今年3月,中国法学会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梳理203份“无根豆芽”判决后作出分析报告称,“无根豆芽中检测出6-苄基腺嘌呤和(或者)4-氯苯氧乙酸钠+《刑法》第144条、‘两高’解释第9条和(或者)第20条=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逻辑推理是不成立的。

此后的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一位副庭长在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举办的刑事审判业务培训班上,谈到自己对“无根豆芽”案的观点称,“一般情形下,此类案件不适用刑法第144条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处理。……各地法院不宜援引两高《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0条的规定,直接将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理由是:不能在‘有关部门公告禁止使用的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之间简单地画等号。”

就在葫芦岛中院的刑事裁定书下达前不久,5月5日,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公布由国家食药监总局、农业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的“2015第11号”公告,称豆芽生产过程中使用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的安全性“尚无结论”。该公告同时明确“监管红线”称,“禁止豆芽生产者使用以上物质,并禁止豆芽经营者经营含以上物质的豆芽。”

在吴月芳看来,让不让用是管理问题,是否有毒是科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违反行政规章与触犯刑法不能等同。在刑法层面上,“安全性没有定论,就不应认定是有毒有害,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从取保候审到无罪判决

随着法律学界和业界对“无根豆芽”案追索和探讨深入,种种迹象显示,对毒豆芽案的重新审视已经开始。

在2015年4月后,多个省份被羁押的“无根豆芽案”当事人获取保。4月14日,福建一审被判十年的芽农全尚根在上诉期间被通知取保候审,4月30日,山东烟台芽农赵修月被烟台高新区公安局决定取保候审,此前的3月4日,他被一审法院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刑一年半。在赵修月被取保的同一天,“无根水”的发明人高国新之子高家宁在山东威海获取保。

不过从目前公开的判例看来,步子“迈得最大”的还是此次葫芦岛的无罪判决。葫芦岛市连山区法院下达的无罪判决称,“三种物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故二被告人行为应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故对公诉机关指控二被告人的罪名,本院不予采纳。”

时隔三月,那些被取保的“无根豆芽”案当事人还在焦灼等待一个结果——撤案,定罪还是宣告无罪?

律师蔡思斌是全尚根的辩护律师,在一审时他为全做的是无罪辩护。在看到郭林的无罪判例后,这位律师信心倍增,“无罪判决和公安撤案的力度和意义都不太一样。法院判决的示范意义更强,相信以后这类案件判案会更有方向感。这种情况下其他法院再认定6-苄基腺嘌呤属有毒有害物质就非常牵强。”

而在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学者眼中,郭林案的无罪判例表明“以审判为中心,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的诉讼制度改革正在推进,“体现了司法的进步。”

THE END
1.法则编织百条守护之律一、法则之源: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法律,作为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从原始部落的习俗到现代国家的立法体系,法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在这一百条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特点。 二、守护之律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yang-sheng/462186.html
2.规律之书法律的铭刻与自由的呼唤《规律之书》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力量的地方,它既是我们共同遵循的人生指南,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宝贵财富。不论未来走向何方,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法律作为指导思想,用《规律之书》的精神去引领我们的行为,那么必将有助于构建更加繁荣昌盛、公平正义的地球家园。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15472.html
3.百条律则之谜揭秘法律法规背后的真相在一个名为“和平岛”的小国,居民们生活得非常和谐。这里有着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称为“100条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被认为是国家秩序与社会稳定的基石,但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第一章:诞生与发展 100条法律法规起源于这个小国的创立之初。当时,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一群智慧的先贤们花费了数年时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400545.html
4.法律法规之谜它们都有哪些秘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就像一张网,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牢牢地织入其中。然而,当我们试图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时,我们发现自己站在了一个充满未知和疑问的大海边。今天,我们要探索的是“法律法规都有哪些”,以及背后的深层意义。 法律法规的定义与分类 首https://www.f3kg3td6j.cn/zheng-ce-fa-gui/452678.html
5.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法则纷呈:揭秘法律法规的奥秘与实践 一、立法之源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法规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它们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平正义、保护权益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这些法律法规来源于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 二、体系构建 法律体系通常https://www.cehhoilbv.com/jun-lei-cai-pu/460498.html
6.法则之门探索法律知识的宝库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自古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原始法则,如部落联盟和氏族公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认知的现代法律体系。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于掌握法律知识至关重要。 二、立法原理:构建合理有效的法规体系 https://www.l9l01mz0mt.cn/jun-lei-cai-pu/391395.html
7.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我来告诉你法门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来我这里聊聊吧! 首先,你得知道法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条文,它还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规则体系。学习法律基本知识,就是要了解这些规则是怎样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法律的定义与分类 法律是什么?它又分为几类? 我们常说的“https://www.6vjxuc8a1.cn/xing-ye-dong-tai/447855.html
8.隐秘的法律纠缠揭开常用法条背后的千年秘密在这个充满智慧与复杂性的世界里,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艺术。常用法律1000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像一张张古老而神圣的地图,指引着我们如何行事、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动。但你是否曾想过,这些看似简单却实则复杂的法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又是https://www.seohspm.com/ke-yan-jin-zhan/472537.html
9.中国法律的起源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_法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第一章 中国法律的起源和夏商法律制度 1、 立法活动:禹刑是夏朝法律规范的相关主题 中国法律 中国法律的由来 法律的起源 中国法律起源 法律 中国法律的发展 中国法律的分类 韩非返回https://m.doc.wendoc.com/b6a04016c593ac5ebb59e5c55.html
10.试论民事诉讼中两审终审制度的改革一、我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度的由来 (一)法律由来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首次确立了我国统一的四级两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四级即我国分为基层法院、中级法院、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四个级别法院。两审终审即一个民事案件经过两个审级不同的法院审理并作出裁判后,宣告终结的制度。1979年、1983年先后修改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99.html
11.律师的由来律师的由来 律师起源于古罗马。由于法律和告示不断增多,日趋复杂,当事人在诉讼中,特别是在法庭进行辩论时,需要熟悉法律的人协助,辩护人应运而生。至公元5世纪末,充当辩护人的,须在主要城市学过法律,取得资格。此后他们逐渐形成行业,组成自己的职业团体,成为专职律师。 现-代的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https://www.66law.cn/laws/105187.aspx
12.“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由来作为一种思想追求,法律面前众生平等的理念由来已久,从制度设计层面回溯,1954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中第85条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整部宪法出现“平等”一共有7次。令人扼腕的是,从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以后,“人民内部”与“人民外部”的敌我矛盾https://xcb.hsu.edu.cn/16/b6/c459a581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