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战疫动态21条,AI资源10项,详情如下:
战疫动态
最新政策与官方信息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严禁「搭便车」购置与疫情防控工作无关的资产
科技部: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疗效
2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会上表示,疗效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的研讨,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一致认为磷酸氯喹是一个上市多年的老药,用于广泛人群治疗的安全性是可控的。基于前期临床机构所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可以明确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具有疗效。基于当前临床救治的迫切需求,专家一致推荐,应当尽快将磷酸氯喹纳入到新一版的诊疗指南,扩大临床适用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专家已抵达北京并与中方会晤
央行通报小米、美团申请「战疫」专项再贷款最新情况
武汉:严格公共场所关闭管理,必须开放的扫码入出
2月17日消息,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3号通告。通告要求严格公共场所关闭管理,市内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场所暂不开放,所有宗教场所暂停对外开放;严格公共场所开放管理,必须开放的公共场所实行扫码入出管理;实行零售药店购药登记制度;严格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严格公共场所疫情处置。
云南药监局:口罩等防疫物资可「先生产后审批」
据云南药监局网站消息,近日,云南药监局发布通知,按照应急物资可「先生产后审批」原则,明确疫情防控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具备生产条件、试生产样品合格,向省药监局申请,符合要求的即可生产上市,缓解我省疫情防控物资供给紧张,特别是防护用医疗器械严重短缺的问题。
产业洞察
2月17日午间消息,中国联通在官微表示,抗疫将是中国5G终端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联通5G终端布局与发展更是不会受疫情影响。中国联通方面表示,抗击疫情,利用5G解决医疗需求无疑是第一位的。5G远程医疗、医护机器人、医护智能音箱、问诊检测设备等,都可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感染几率。此外,针对疫情影响下,终端厂商面临的复工延期、产能受限问题,中国联通对抗击疫情有关的终端采销工作推出「两级权限先采后审、供应商和产品资质审核先承诺后补送、缩短预付款周期、在线24小时绿色通道、提供互联网化营销及模式转型赋能」等5条承诺,帮助上下游恢复正常运营。
最新AI应用
针对复工企业的需求痛点,360金融人工智能技术团队经过24小时的奋战,在已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完善了AI语音机器人的多项功能,以满足企业的特定复工需求。据介绍,360金融的AI语音机器人基于360金融常年积累的丰富的语料库,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与员工1对1的深度交流,高效完成防疫宣传、员工信息收集、员工个人行程采集、企业防疫情况分析、员工错峰返程安排及自动生成生产防疫排班表等工作,帮助企业释放更多劳动力投入到更高阶的疫情预防、疫情控制和突发情况处置工作中。目前这些功能已全部免费向全社会开放。
百度免费开放翻译医疗定制服务,支持防疫翻译志愿团队
近日,百度翻译利用机器翻译技术,在两天内搭建出高效易用的定制化翻译工具,向志愿者团队免费开放。这款定制化产品操作简单,针对疫情翻译提供单独页面可进行定向翻译;其次,开放医药领域定制模型,医药术语及句式翻译将更准确;第三,提供术语定制功能;第四,支持图片翻译功能,可快速识别并翻译图片中的外文,极大减少了手动输入源语言并翻译的工作负荷;第五,支持多种格式文档翻译,并可保留原文格式一键导出;疫情期间,除中国防疫翻译志愿团队外,百度翻译已为多家抗击疫情的语言服务组织提供了免费的定制化翻译服务。
海正药业「法匹拉韦」获批上市,系国内首个获批的潜在治疗新冠肺炎药物
同济大学研发疫情防控智能识别系统,如有发热将自动报警
新松机器人:捐助价值610万元机器人产品及智能医疗辅助设备,支持疫情防控
机器之心获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通过沈阳市红十字会,向防疫前线的医疗单位捐助了价值610万元的医用配送机器人、智能护理床等系列机器人产品以及智能医疗辅助设备。此次捐赠的新松系列机器人涵盖SL-AC1-A医用配送机器人7台、SRYC1402C多功能餐饮服务机器人14台、SL-MB1-A智能护理床10台,这些设备已完成调试并运往沈阳各大医院和防疫部门投入使用。其中,SL-AC1-A医用配送机器人及SL-MB1-A智能护理床将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用于新冠肺炎感染者及疑似病例的护理与救治工作,SRYC1402C多功能餐饮服务机器人将用于疫情高发地区来沈人员的服务接待与餐饮配送工作。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用新冠肺炎智能影像评价系统
科研进展
新冠病毒强传染性谜底揭晓:是SARS的10-20倍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疫苗研究中心最近提交的一篇论文对新冠病毒结构进行了研究,并验证了一个结论:新冠病毒S蛋白与细胞ACE2的亲和力是SARS的10到20倍。这可能意味着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染性相比SARS要高出很多。这篇最新论文目前被发布在生物领域预印版论文平台bioRxiv上。其中,研究人员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构建了新冠病毒S蛋白的预融合构架是三个聚体,发现每个单体上都有细胞受体结合点位。对比新冠与非典的S蛋白,研究人员惊讶的发现,新冠病毒和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结合力是SARS病毒的10-20倍。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对于新冠病毒(2019-nCoV)突刺蛋白冷冻电镜结构进行详细观察揭示的秘密。
微软亚研院机器学习组:SARS-CoV-2与SARS-CoV具有较为保守的进化关系
依照冠状病毒序列进化树,微软亚洲研究院机器学习组的研究员们发现SARS-CoV-2与另外两种冠状病毒Bat-SL-CoVZC45以及Bat-SL-CoVZXC21在全基因组的进化关系分析中最为亲近。进一步分析,在7种已知可致病的冠状病毒中,SARS-CoV与SARS-CoV-2的进化关系最近,而与造成较高致死率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MERS-CoV的进化关系较远。这一研究表明SARS-CoV-2与SARS-CoV具有较为保守的进化关系,从而暗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受体结合以及致病机理等方面可能与SARS-CoV有诸多共通之处。
微软亚研院机器学习组:基于深度学习的抗原-T细胞受体绑定预测
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免疫实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和免疫实验数据可以被生物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利用,通过计算方法来理解免疫系统、研发疫苗、以及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微软亚洲研究院机器学习组的研究员一直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积极开展有关抗原识别的一系列工作。例如,在抗原的多个靶子中,预测哪些能够激发强免疫反应;给定一个抗原靶子的时候,预测哪些T细胞能够识别它。生物学家通过高通量的免疫实验筛选出与某种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T细胞,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出这些T细胞受体的DNA序列,这样就产生出了一组抗原-T细胞受体的绑定数据。随着这些实验数据的不断产生和积累,我们就有机会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其进行建模从而帮助解释T细胞受体和抗原绑定的规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数据规模相对有限,模型的泛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五大主攻方向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学方面,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的源头;在动物模型方面,已经成功构建新冠肺炎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检测诊断方面,正加快推进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救治方面,有些药品筛选和治疗方案已取得积极进展;在疫苗研发方面,并行开展了灭活疫苗、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的研发。」
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疫情拐点已来到,我很有信心
从2月8日开始,武汉雷神山医院陆续收治患者。截至15日上午,雷神山医院已开放13个病区。2月16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雷神山医院院长王行环介绍了目前医院的基本情况,并说道:「真正的疫情拐点已经来到,现在里面消耗的很多都是存量。从新发的情况来看,我观察到的,5天以来我们自己的几个点,发热的数量在下降。它是有一个坡度,逐渐在降,稳稳地在降,没有反弹过,我是很有信心的。」
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完成送检
机器之心获悉,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全国第一例、第二例由遗体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于2月16日完成送检。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2月16日18时45分,全国第二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工作也顺利完成。两具遗体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专家表示,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并能从根本上探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需求与AI资源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联系以下需求方与供应商
需求和难题
特别针对户外条件下的测温卡点解决方案
可以在高速口检测车里人体温,不用让车里人下车,车后面堵车不超过10辆。对AI测温产品的要求是,在户外应用受环境影响较小,降低一线执勤人员暴露风险。
所属领域:智能安防、智慧医疗
需求方:晋江市公安局
产业园区、楼宇大规模人群聚散地体温检测
产品规格:针对产业园区、楼宇等企业复工人员高度聚集区域,采用红外测温安检门和红外太赫兹复合人体安检设备等新技术。产品采购数量:40-50个
所属领域:智慧医疗、智能战役
需求方:成都天府软件园
产业园区公共区域大面积消毒服务供应商
在不需要大量清洁工作人员的前提下,针对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菁蓉汇等园区露天公共区域进行自动化消毒,隔断传染路径需求,采用无人机、机器人等手段,智慧化的完成清洁消毒工作
需求方:成都高新区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方
AI资源
云间-法律视频云平台
供应商:华宇信息
AI测温门禁一体机+疫情防控云平台
供应商:创新奇智
欢乐送智能配送机器人
“欢乐送”是普渡科技2016年推出的室内配送机器人,采用了基于激光雷达、视觉摄像机等多传感器融合的PuduSLAM算法方案,拥有厘米级定位、高精度地图、自主导航规划、智能避障四大技术优势,率先攻克了复杂室内场景的全智能配送。保证机器人在混合环境中高效地执行任务。在疫情当前的今天,截止2月17日,普渡科技已向全国支援了数百台机器人,服务了包括武汉协和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以及广东、浙江、山东、四川、重庆、陕西、河南等省市的40多家医院和隔离点,此外还有300多台机器人等待部署中。
供应商:普渡科技
云问防疫问询机器人
供应商:云问科技
TupuCheckPro人脸识别一体机(测温版)
TupuCheckPro人脸识别一体机(测温版),支持双目活体检测、发烧预警提示、毫秒级人脸识别速度、双重安全鉴定、兼容所有门禁设备,可快速安装部署投入使用。访客邀请预约,测温通过开启门禁,及时掌握发烧员工情况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适用于办公楼宇通行、企事业单位通行、院校宿舍通行、工厂工地通行等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打好防疫保卫战。
供应商:图普科技
快商通智能新冠肺炎咨询机器人
供应商:快商通
7*24小时实时视频医生
和缓视频医生,可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视频健康咨询服务,一键呼叫,一分钟内接通。科学评估健康指标、快速应对突发不适,如需就医可提供就医指导及就医后的报告专业解读。
供应商:和缓医疗
云问智慧客服远程办公系统
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
澎思智能无感人体测温系统,搭载澎思科技自研的人脸识别和行人ReID技术,实现人体体温与人员智能关联,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目标,将立即通过本地语音、灯光等多种方式实时告警,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发热人员及其亲密接触群体,并进行拦截,以启动进一步的确认检测和医学观察。同时体温、人脸比对记录将同步后台,方便后续溯源。
供应商:澎思科技
清微智能智能开关语音模组
该方案是一款同时支持语音和手动控制的智能开关模组,产品采用国际电工惯例标准86mm面板设计,内嵌清微智能自主研发的TX210语音芯片,支持本地唤醒和离线命令词识别,命令词列表可自由配置,简单易用,稳定可靠。用语音取代手动触摸开关,适用办公,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