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利益衡量原则:区域发展中多元利益之均衡过程与制度发展

1.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3.重点利益与一般利益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二、社会公平原则:构建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的实现方式

三、双向调节原则:通过非对称性权利保障方式的实现途径

四、权力能动原则:突破控权政府思维之局限,以民主互动促进积极作为

参考文献&注释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法治化、发展方式权利化的路径选择。由此确定的区域发展权的实现需要法律制度的有力保障。构建区域发展权法律制度首先需要明确基本原则,以此为法律规范的制定提供指导。区域发展权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利益衡量原则、社会公平原则、双重规范原则以及权力能动原则。

关键词:

基金: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发展权与中国发展法治化研究”(200304);

1.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

2.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3.重点利益与一般利益。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从主体类型来看,区域发展的参与者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区域发展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多方主体参与的过程,无论是占主导地位的政府,还是企业、民间组织和公民等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区域发展权的实现需要在明确政府的功能,划分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权力与权利界限的前提下将权力控制和权利保障相结合,在对权力进行约束的同时注重权力运行的能效。具体来说区域发展权法律制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立法明确区域内各权力主体的职责权限,确保权力能在法律设定的范围内行使,避免权力滥用或者权力缺位的情况,为依法行政提供有效的法律规范,为有法可依提供前提条件。为权力效能所及的范围、标准及方式设定法律边界,不仅可以防止对权力向私领域的扩张和对权利的侵害,也能避免权力运作成本的重复浪费。

参考文献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29.

[5]联合国大会.执行《联合国千年宣言》的行进图(A/56/326)[G].2001:48-52.

[6]汪习根.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发展权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64.

[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14]联合国千年项目.发展投资: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实际计划——概览[G].2005.

[15]邓宏兵.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48-256.

[17]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将发展权纳入国际贸易法和世界贸易组织政策的主流(E/CN.4/Sub.2/2004/17)[G].2004:9.

[18]汪习根.论西部发展权的法律保障[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2).

THE END
1.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6、禁止权利滥用原则,7、绿色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属性,尤其是市民社会的一般条件、趋势和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第五条 民事主https://www.lawtime.cn/tuwen/141292.html
2.第四节法律原则基本法律原则是指体现法的根本价值的法律原则,它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的神经中枢。 具体法律原则是基本法律原则的具体化,构成某一法律领域的法律规则的基础或出发点。最具体的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难以区分。 (三)按法律原则的内容不同,可将法律原则分为实体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518189_1105681580.html
3.谈谈民事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因此,诉讼调解自始至终必须严格本着尊重事实、遵守法律的基本原则,主持调解的法官必须秉持法律人的良知与理性,本着对社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平合法地审理案件,绝不能搞无原则的“和稀泥”,更不能罔顾事实与法律纯粹地“忽悠”当事人。 但是,在当前的民事审判实践中,已经出现了部分令人担忧的现象。个别法官为了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2/03/id/4767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