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权威不容亵渎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虚假诉讼的类型也日趋复杂,范围不断延伸,从传统的民间借贷、公司破产、执行异议一直到“套路贷”等黑恶势力犯罪。对于虚假诉讼上升的态势及其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分析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施治,科学应对。

近年来虚假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2019年人民法院审结的虚假诉讼犯罪案件有826件,被认定为虚假诉讼的民事案件有2779件,较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虚假诉讼的类型也日趋复杂,范围不断延伸,从传统的民间借贷、公司破产、执行异议一直到“套路贷”等黑恶势力犯罪。对于虚假诉讼上升的态势及其危害,必须高度重视,同时分析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施治,科学应对。

一、深刻认识虚假诉讼的危害与成因

虚假诉讼的危害巨大,要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高度认识惩治虚假诉讼的重要性。虚假诉讼首先直接破坏司法权威和公信力,践踏神圣而庄严的法律,变国家治理公器的司法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侵害诉讼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是严重挤占和浪费司法资源,使原已不堪重负的司法机关雪上加霜;再次是衍生出诸多关联犯罪行为,如伪造证据或公文印章、诈骗、职务侵占、司法工作人员的腐败犯罪甚至黑恶势力等有组织犯罪;最后是损害社会诚信尤其是商业诚信、行业诚信,助推道德滑坡。虚假诉讼日渐成为妨害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建设的一大“毒瘤”。

个人以为,司法化决定着法治化,司法治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键路径。司法案件数量的增加一方面反映诉讼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果,是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提升的标志。司法改革必须向前推进,改革成果必须切实巩固,但类似虚假诉讼等妨碍司法改革的“毒瘤”也必须割除。

二、严厉惩处虚假诉讼犯罪

为了全面推进法治,以司法公平助推社会诚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鉴于虚假诉讼行为的危害性,刑法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虚假诉讼罪;“两高”也各自或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制裁虚假诉讼的指导意见》《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文件,以落实中央的决策、细化立法的规定。

现行刑法的规定结束了此前一些地方各自为政、处断各异和评价不足(只评价手段不评价结果、只评价行为不评价目的)的尴尬局面。虚假诉讼罪覆盖了民事诉讼的提起、审理和执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了积极形态如凭空捏造根本不存在的民事关系,也包括消极形态如隐瞒他人已经全部清偿债务的事实的行为;涉及的司法行为从诉前保全、立案、开庭、裁判到执行,裁判文书包括判决、裁定、调解书、支付令等;区分了一般情节和情节严重;规定了单位犯罪及其处罚;明确了犯罪竞合时的处断原则,如同时构成诈骗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最后特别强调,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虚假诉讼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三、科学推进虚假诉讼的综合治理

治理虚假诉讼不能单靠刑法,必须民事、行业、行政和刑事法律综合发力。民事诉讼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2012年民诉法修订时已经未雨绸缪,为应对虚假诉讼专门增加了两条,其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大了对虚假诉讼行为人的处罚力度。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明年1月1日即将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第八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因民事活动引发纠纷而进行民事诉讼,更须信守诚信,恪守法律。

四、人民法院既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也要筑牢自身防线

此次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鸿基米兰开发公司系列虚假诉讼案件过程中,面对新问题,克服诸多困难,坚持走群众路线,继承和发扬了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一人民法院的优良传统。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真正地“巡”了起来,法官走出法庭,真正深入群众,多次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处理案件。如果不是第二巡回法庭和黑龙江高院法官走出法庭下沉到一线现场,实地调查取证,核实案件情况,该系列案件的虚假现象没有那么容易发现出来,后续处理也不会如此顺畅。对于本案的处理方式、方法,我非常赞赏。社会形势在变,但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中国特色的司法文化要发扬光大。进入权利时代,在重视发挥当事人主观能动性、强调司法中立甚至被动性的同时,也要结合中国国情,主动履行审判职能,不能机械理解审判中心主义,盲从当事人主义,片面强调客观困难而满足于坐堂问案、书面审案。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通过不断健全严格依照事实和法律办案的法律制度,用严格的程序和制度,才能确保司法机关查明、认定的事实接近直至符合客观真相,裁判结果符合实质正义,办理过程符合程序公正。

同时,鉴于司法权的公权力属性和诸多案件的经验教训,人民法院也要筑牢制度防线,将司法权关进制度的笼子,外贼要防,内鬼要抓,严防内外勾结共同损毁司法权威的案件发生,从而切实树立司法和法律的权威。

五、社会公众必须敬畏法律,尊重司法裁判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THE END
1.司法独立三原则维护司法权威防止滥用法律确保公正裁决维护司法权威的重要性是何? 在任何社会体系中,司法独立都是保证法律公正实施的基石。它不仅有助于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还能够防止滥用法律和政治干预,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和繁荣的社会环境。然而,为了确保司法独立得以实现,我们必须遵守一系列规则和规定,这些规定是对法院、律师、警察以及其他执法机构行为的一系列限制,以防止https://www.cjan6a6c.cn/ke-yan-xiang-mu/400146.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4-09-20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 ——新中国成立75周年法治进步成就综述 2024-08-23 瞭望·第一学习|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 2024-08-23 深化立法领域改革 2024-08-20 权威访谈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 和能力现代化——访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 https://www.moj.gov.cn/pub/sfbgwapp/qgyfzsApp/index.html
3.法律的权威(豆瓣)博观译丛(共27册),这套丛书还有 《政治哲学史(第三版)》《古代法》《普通法的精神(中文修订版)》《原始人的法》《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等。 喜欢读"法律的权威"的人也喜欢 ··· 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8.7 法律与解释 7.9 实践理性与规范 9.2 The Law 9.2 法律帝國 9.6 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420568/
4.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然而,如果法律权威的基础来自于道德,即法律的要求等同于道德的要求,那么法律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独立于道德的行动理由,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以道德权威论证法律权威的做法,将使法律义务与法律存在的理由同时丧失,因为在那里道德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
5.法律权威的特性是什么?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法律权威主要包括四大特点:广泛施行性、原始性、高尚声誉性以及最高至上性。法律权威主要体现为,法律在社会调控机制和规范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所有国家及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法律成为唯一的权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https://m.66law.cn/v/wenda/3253851.aspx
6.法律权威的特征?王芳芳律师精选解答法律权威的特征主要包括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普遍实施性、本源性、崇高威望性四个方面。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https://m.64365.com/tuwen/aaajczz
7.法律权威的4个特征法律权威的4个特征 崔斌 陕西博纳新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法律权威的4个特征主要包括法律的普遍实施性、本源性、至高无上性、崇高威望性。法律权威具体指的是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33448.html
8.法律的权威特征包括什么律师普法法律的权威特征包括:其一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其二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其三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其四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其五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统治者只是根据法律规定而暂时https://www.110ask.com/tuwen/3803921899499004676.html
9.法律是否具有权威撒于【解析】法律是否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有权威;二,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三,法律在世界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四,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和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了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http://www.sulaixue.com/kaoyan/zt/51492.html
10.《法律的权威——博观译丛》((英)拉兹著)简介书评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的权威——博观译丛》,作者:(英)拉兹 著,出版社:法律出版社。最新《法律的权威——博观译丛》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律的权威——博观译丛》,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901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