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律师事务所发展的痛点难点与突破点

马元欣马书龙王红举王登巍支合刘红平苏华伟陆咏歌赵剑英

丁云霄马元欣马书龙王红举王登巍支合孔涛田华钢田宏仓朱新勇刘红平闫炜苏华伟何红艺张涛

河南省律师协会成立于1981年,是社会团体法人,是河南省的律师行业自律性组织,依法对律师实行行业管理。

全国律师行业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

情暖金秋爱在重阳|河南各地律师协会积极开展九九“重阳节”活动

新公司法实务问答(第二期)

河南省律师行业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展示(十三)

律师风采

现阶段,我国中小律师事务所大量存在和不断涌现,中小律师事务所的转型不只是这些所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事关全国20多万名律师队伍的作用发挥、力量整合、形象提升,以及律师行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成长与进步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转型中的难题进行剖析并努力找出破解之策。

成长的烦恼

这些年,中小律师事务所快速成长。这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个体规模的扩大上、自身机制的优化上、还体现在对行业和社会的贡献上。正是在收获成长的喜悦和对进一步成长的期待中,善于思考的律师同行们都难免在内心深处陷入烦恼。

走不出的怪圈

行业内常见的现象是,几位律师相约设立事务所,一年办,二年兴,三年壮。之后,问题出现,矛盾发生,骨干离所,轻则分立,重则解散。然后,再办所,再发展,再危机。于是,行业中似乎只有不退休的律师,却难有不衰败的律所。历数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多年来的律师事务所:第一个10年的所几乎不见,第二个10年的所仅剩寥寥,第三个10年的所大多又在飘摇。

找不到的归属

律师事务所本应是律师执业的场所、发展的平台、理想的寄托、最终的归宿。但现阶段很多事务所仍只是个体联合的“卖场”、“两票”交换(支票换发票、大票换小票)的场所、个人奋斗的起点。内部多主体、对外非主体,发展无目标,人员无归属。合伙人、普通律师、乃至行辅人员身无所托、心无所系。尤其年轻律师难以得到锻炼提高的机会,普通律师难以看到进步发展的希望,合伙人律师难以燃起成就事业的热情。

理不顺的关系

事务所内部合伙人之间资历不同、贡献不同、责任不同,但往往权利相同、地位相同、处境相同,关系难以理顺;合伙人与普通律师之间在地位上有师徒关系、有雇用关系、有平行关系;在利益分配上有约定分成、有私下给付、有规则计量;在合作方式上有简单交办、有分工承办、有统一指办,关系难以理顺;律师与事务所之间是成员与组织之间管理与被管理、个体与平台之间挂靠与非挂靠,还是小团队与大集体之间所中所?关系难以理顺。

看不清的前景

很多事务所发展目标不明确,做综合所还是专业所?做真正的合伙所还是实质上的个人所?做谋生的场所还是事业的平台?目标不定,则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前景不明。很多事务所空有目标,既不引领律师共同追求目标,也不分阶段分解细化目标,更不谋划实现的策略、制定实现的步骤。看不到路径、看不到计划、看不到方法,则更看不到前景。

这些烦恼的根源在于事务所运行机制的不科学。合伙人之间各自独立执业、平均分摊成本,导致事务所松散联合、各自为政,难以走出设立、发展、再设立、再发展的怪圈;事务所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没有促进合作的机制、没有不断积累的资源、没有积极向上的文化,导致事务所人心涣散,自我发展,难以找到归属感;事务所不能以资源为基础、分工为方法、管理为主线,导致事务所内部关系复杂混乱,各种关系难以理清;事务所没有集中全体律师的共同意志,形成共同目标,并带领全体律师为之奋斗,导致律师们看不清发展的前景。

转型的方向

我国律师事务所30多年来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现正在进行第四次转型,其核心是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使事务所由事实上的多主体转向真正的单一主体,由简单粗放管理转向科学经营管理,由分配上提成制转向薪金制,由重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并重。

个人为主体转向事务所为主体

推动个人为主体向事务所为主体转变,就是要确立以事务所为竞争主体的市场定位,确立以事务所为单一主体的管理定位,确立以事务所为有机整体的体制定位。把事务所打造成律师间有机联系、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把事务所打造成开发、制造、销售优质法律服务产品的工厂,把事务所打造成律师实现根本利益、体现自身价值、成就人生理想的坚实平台。

管理模式借鉴公司制

简单粗放管理转向科学经营管理

事务所要以经营为本抓管理,经营与管理同举并重。通过加强业务、人事、行政、财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铸造服务品牌;通过科学营销,建立营销团队,开发专业产品,拓展共有业务,增加律师个人对事务所整体资源的依赖性。实现这一转变,要求事务所改变过去的财务模式,增加发展投入;要重组过去的管理团队,引进职业经理人;要摒弃过去执业习惯,实行业务拓展与操作的必要分离。

商业主义转向职业主义

商业主义的职业定位,通常会将律师与商人、中介机构、服务业联系在一起。其内在原理是法律服务产品由市场决定供需和价格,遵循等价交换的商业伦理。律师业在特权与地位方面与其他服务性行业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无需承担社会责任。职业主义则要求律师既独立于国家,也独立于当事人,遵循技术性伦理,对公众利益和普遍正义负有特定的责任。实现商业主义到职业主义的转型,要求律师事务所走出法律商人集合体和过度商业化的误区,做社会责任的承担者;要求律师事务所强化对律师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教育;要求律师事务所引导律师积极参与国家法治进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律师事务所监督律师依法规范执业,恪守职业道德,严守职业纪律;要求律师事务所带领律师参与社会管理,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愁。在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中提升事务所品质,改善事务所形象,占领发展制高点。

中小律师事务所之所以要朝着上述四个方向转型,一是基于法律服务领域对团队服务、综合服务、专业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基于律师事务所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参与竞争的内在要求;三是基于律师作为社会精英群体所肩负的使命。

遇到的难题

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法律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利用、再生还没有遵循行业本身的内在规律,而是在权力、利益及其他潜规则作用下不规范、不透明、不公平的运行。于是律师们在自身发展上习惯单打独斗,在职业追求上看重经济利益,在行为方式上崇尚自由自在,在事务所发展上认为事不关己。这些观念不仅根深蒂固,而且由于一批批据此找到成功感觉的律师的示范,使其不断发酵和效仿。

利益的调整

风险的承担

方法的选择

选择渐进式还是阵痛式?同样考验事务所决策层的智慧。从部分管理制度改起,还是从整体运行机制改起?也要从事务所现状和实际情况出发。以理顺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还是以理顺合伙人与聘用律师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确实也需要权衡。是先通过经营解决资源问题,还是先通过调整机制解决内部管理,仍需要辨证思考。

正视转型中出现的难题,才能成功实现转型。这些难题在转型前、转型中、转型后都会存在。破解好每一道难题,对改革者都是严峻的考验。

突破的路径

破解中小律师事务所转型难题的根本方法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从各个所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把握个人心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适时果断,综合平衡,务求实效。转型的难题固然很多,且难易程度因所不同,但如果能抓住根源性问题,则所有难题可迎刃而解。

积分制——理顺合伙人之间的横向关系

合伙人之间的利益衡平、精诚合作、志同道合是事务所持续发展的关键。

合理的差异其实是实质的公平

计算合伙人对事务所的综合贡献,并与权利、利益直接挂钩,有助于合伙人扎根事务所,参与事务所发展;有助于事务所领导层集中行使权力,高效规范管理;有助于建立合伙人之间的连结点,密切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激发合伙人的事业热情,保持事务所旺盛的生命力。

计时制——理顺合伙人与聘用律师之间的纵向关系

经营制——理顺个体与整体的依赖关系

事务所由简单管理型转向经营管理型是大势所趋。经营制就是要求事务所确立营销理念,强化竞争意识,组建拓展团队,配备专业人员,增加经营投入,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开发专业产品,大力发展潜在客户,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实行经营制的基础是事务所一体化运行,关键是专业团队的组建和财务投入的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有效管理和维护挖潜。

事务所对公共资源的主动开发,解决的将不仅是业务收入问题,还将解决人心归属问题,更将从根本上增加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通过经营增加事务所的资源积累,相对于整合调配律师个人的业务资源,更容易避免转型中的矛盾,增强转型的信心。

引导制——理顺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

由于事务所转型遇到的诸多难题,根源于律师个人对既得利益的割舍和对未来回报的忧虑,因此多方面的配合,以及持续、策略的引导,必将贯彻转型工作的始终。引导制就是针对律师在转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演算、利益割舍、行业推动。心理疏导应着眼于引导律师真正把握行业发展规律,让其充分认识到社会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选择将逐渐从重视个人感情转向重视专业水平,从对名律师的选择转向对品牌所的选择。结果演算,是根据本所历年积累的数据和对未来一定阶段的预测,对比利益得失,消除思想顾虑。利益割舍就是要求改革者适当放弃既得利益,尽量使其与参与改革的同层级律师站在同一起点上,通过牺牲部分现实利益推进改革的进程,换取事业的成功。行业推动则需要司法行政部门和律师协会站在律师业发展的高度,在事务所转型中积极作为。可以就基础管理出台诸如运行机制、管理架构、利益分配的强制性规范,强力推动律师事务所快速转型;可以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业务机会,直接支持实现转型的律师事务所做大、做好、做强;可以进行典型推广、经验交流,积极辅导转型中的律师事务所突破瓶颈,渡过难关。

THE END
1.从小律所跳槽到大所是什么体验?小所干几年跳槽到大所而大所之所以大,就是人多,业务收入多,专业性强,特别是在非诉讼业务上。 大所人多,主要是大所的社会影响大,资质全,比如能入围国资委名单、省高院破产管理人名单等,在一些国企招标的时候,能轻松入围,因为从人数、业绩上都远远超过小所。 大所也有一些人专门维护律所的官网、律所期刊、律所的法律研究,能给其他律师https://blog.csdn.net/fuli911/article/details/114384165
2.刑辩律师田伟:法官转型,职业与初心的变与不变坎坷创业路,小律所大作为 怀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5万元积蓄,田伟回到了宜宾筠连这座川南小城。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和朋友合租了一套简陋的住房,暂时在县城扎下了根。“毅然辞职就是不给自己留退路,重新开始的目的就是先找一家律所实习。” 初入律师行业,田伟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圈子”。为了多认识几个人,几万元的http://sc.china.com.cn/2023/difang/1330/0511/493585.html
3.法务和律所的区别上岸交流区想注销就注销了,后续根本没办法保证,更加不相信法务公司能协商出什么结果,实在没办法了请大家相信律所https://bbs.51credit.com/thread-7464955-1-1.html
4.两个朋友的个人律所和合伙制律所有什么区别吗?合伙的律师所可大可小。成立的钱大家一起出,赚钱了按劳分配。个人律师所成立的钱自己出,出多少请自己查阅相关律师管理条理的相关条规,个人律所自负盈亏,无论你是赚还是亏,你每年都要上缴管理费。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https://mip.64365.com/ask/10065119.aspx
5.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法律服务所的区别收费标准2、办理案件范围不同:律所执业律师可以办理全部诉讼、非诉讼业务;而法律服务工作者不能办理刑事案件。 3、两者设立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律所的设立要求更高。 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区别 法律援助中心是国家办的,一般是事业性质的,由财政支持帮助经济困难的个人获得免费法律帮助。形式是接受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交由https://www.cnpp.cn/focus/4816.html
6.信达:一个证券大所的沉港焦与专题《合伙制律所20周年》专题报道之三 “001号”律所的荣耀 1993年春夏,几名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学院,已经人到中年的法律人,被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热浪所推动,怀着激情与梦想,汇聚到一起,热议着做一件被全国法律人瞩目的事情。 几个月后,在国贸大厦这个以创造了深圳速度而闻名的深圳第一高楼http://www.mzyfz.com/cms/minzhuyufazhizazhi/jujiaoyuzhuanti/html/696/2013-12-03/content-922573.html
7.关于律师事务所的一些黑幕分享,有需要找律师的可以看看。通过司法考试并在律所实习一年且参与多宗案件才可以执业,和医师执业资格的政策一样。其实任何 呵呵 往往找到的大部分这些人,律师也分很多方面,如果想找到对口的律师,其实还是不太容易的,就例如想去医院挂教授号一样吧,然而这些人只是为了业绩为了赚钱,忽略了很多当事人的利益,或者说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些吧。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30407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