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实践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50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创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的摇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教育部历次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或A+。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为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人大法学院的了解,为青年学子搭建交流平台,法学院拟举办2024年卓越法治人才暑期研学营。暑期研学营是我院选拔优秀生源的重要渠道,法学院将按照“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对于已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2024年暑期研学营优秀营员,优先向学校推荐免试攻读2025年硕士研究生。

一、专业方向介绍

1.申请人在我院法学硕士项目和法律硕士项目中仅限申报一个项目,申请法学硕士项目的学生在以下15个方向中仅限申报一个:

项目

方向

法学硕士项目I

法学理论

法律史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刑法学

民商法学

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证据学)

经济法学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国际法学

知识产权法(法学)

比较法学

社会法学

数字法学

法学硕士项目II

诉讼法学(物证技术学)

知识产权法(法学应用)

注:法学硕士项目I“数字法学”方向(新增)和法学硕士项目II各方向介绍详见附件1-3。

二、遴选范围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热爱法学事业;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申请人本科院校须为经教育部批准可开展推免生推荐工作的高等院校,且有望获得2025年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4.申请人学习成绩优异;

6.申请人应具有良好的法学研究素质、浓厚的学术兴趣和从事高水平法学研究的志向。

三、网上申请?

(二)申请人须在报名系统中填报“法学硕士项目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年卓越法治人才暑期研学营”或“法学硕士项目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年卓越法治人才暑期研学营”,并在系统中提交如下申请材料一套。

1.通过报名系统下载打印《法学硕士项目Ⅰ/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24年卓越法治人才暑期研学营》申请表,按表中提示完成签字、盖章后扫描成pdf文件上传至报名系统。特别提醒:申请表将根据填报信息实时更新,如提交后有修改请务必下载最终版提交至报名系统;

2.个人自述扫描件,自述须手写(模板见报名系统“资料下载”栏目);

3.身份类证件扫描件:

(1)学生证件:

①学生证加盖钢印的学校和个人信息页、注册页,扫描在同一页A4纸。若学生证为电子卡,申请人须另外提交由所在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出具的在学/在读/学籍证明等原件扫描件;

②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2)身份证的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A4纸;

说明:申请法学硕士项目Ⅰ的考生,如有本科专业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或曾转专业等情况,学生证内专业名称不体现“法学”,但通过专业分流、专业选择或转专业后进入法学专业学习并未来能够获得法学专业学位者,请培养单位另出具一份培养专业证明,证明中须体现申请人未来将获得“法学”类专业的学位等内容,证明原件扫描件请附在学生证后一并上传。

6.英语六级证书原件扫描件或其它外语水平证明原件扫描件;

7.本科在校期间获奖证书原件扫描件(校级及以上等级且不超过三项);

8.本科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情况证明材料原件扫描件(不超过三项);

说明:

10.担任学术刊物编辑的学生须提交能够证明其参与编辑工作的样刊或样书原件扫描件;

11.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申请的学生须提交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原件扫描件。

(四)我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复审,申请人应保存好所有纸质版材料原件,入营报到时需携带全部申请材料的纸质原件及复印件现场提交,具体提交安排另行通知。纸质版申请材料原件内容应当与报名系统填报内容完全一致,如因二者不一致影响录取后果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五)每人仅限申请一个项目,具体见本通知第二部分“二、专业方向介绍”。如因填错项目导致报名失败等后果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四、其他

1.入营名单预计于6月下旬在法学院官网公布,暑期研学营活动安排暂定为7月上旬。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五、联系方式

欢迎同学们积极申报本次暑期研学营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4年5月

附件1:数字法学方向介绍

(一)数字法学教研中心介绍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正为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革,也为全球各国法治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2017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设立未来法治研究院,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法学领域带来的挑战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治前沿问题,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具有回应能力、对中国法律实践和法律体系具有解释力、对国际学术发展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和教育平台。

为更好地回应对数字法学领域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新需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未来法治研究院的基础上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于2022年正式申请并获批自主设立数字法学二级学科及数字法学硕士点、数字法学博士点,并于2023年开始招收数字法学博士,2024年开始招收法学硕士。

(二)项目介绍

数字法学以数字法治为研究对象,致力于分析阐释数字法治领域的概念范畴、规律原理、方法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治理、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治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治理等一系列关键法律制度及法治实践,探索数字治理,法治化和法治运行数字化的理论与规则。数字法学教研中心和未来法治研究院积极推进数字法学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开设《数字经济法学》《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法学》《网络法学》《人工智能法学》等专业课程,主持或参与编写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教程》(新时代法学系列教材)、《数字法学原理》等教材,出版了人大未来法治研究院网络法读书会系列书籍,以及人大未来法治研究丛书,定期编辑发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月报》,联合多所高校和研究者发起成立全国高校数字法学联盟和国际数字法学协会,积极开展数字法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数字法学学科致力于培养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全面掌握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数据要素市场、算法及人工智能治理等法律制度,具有交叉学科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法治问题具有回应能力,对于数字法治领域国际前沿问题具有对话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法律人才。

附件2:知识产权法(法学应用)方向介绍

(一)知识产权学院介绍

1986年,我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成立。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设置知识产权法专业,招收知识产权法第二学士学位生,并在民商法学中招收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研究人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随着中央提出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国家创新型人才战略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社会也亟需高层次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又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招收知识产权法专业的法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并于2009年成立知识产权学院。

知识产权学院与美、欧、日、韩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机构、法院、律师组织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并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总结20多年来知识产权法人才培养经验,从理、工、农、医学科毕业的本科生中招收知识产权法法学应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10人左右,学制三年。这是我国高校首例直接从理、工、农、医学科中通过所在院校推荐的方式招收知识产权法方向法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突出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学校将扩大应用课程的教育,并聘请企业界和司法实务界专家开设多门知识产权法应用型课程,并提供实习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其中包括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隆天国际知识产权奖学金以及法学院为研究生设立的其他奖学金。

附件3:诉讼法法(物证技术学)方向介绍

(一)证据学教研室介绍

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证据学教研室的前身,即以犯罪对策学专业为开端的侦查学教研室,几乎同时诞生。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早期契合于侦查学的物证技术不仅运用于刑事案件的侦办过程中,而且更广阔地服务于民事、行事纠纷的解决。由于对自然科学有高度依赖性,物证技术学对学生培养具有特殊性,1990年物证技术学率先从《侦查学》教材中剥离出来,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第一个独立学科,《物证技术学》教材也首次呈现,侦查学则转型为证据调查学。

物证技术学、证据调查学成为人大法律系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特色课程,同时也成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侦查学教研室先后更名为物证技术学教研室、证据学教研室,成为人大法学院极具特色的横跨法学和科技的最早教研室,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法治建设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所建成的证据学研究所、物证技术鉴定中心、刑事错案研究中心、网络犯罪与网络安全研究中心等多维平台,更是促生了以证据法学为中心,以证据调查学和物证技术学为侧翼,以电子证据学、网络法学、计算法学和大数据智能司法等为新兴领域,兼具司法鉴定学、腐败问题及反腐败制度建设、司法判例制度、监察体制研究等多个分支学科或方向的学科群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总结30多年来诉讼法学物证技术学方向的人才培养经验,从理、工、农、医学科和侦查学(法学)学科毕业的本科生中招收该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3人左右,学制两年。旨在培养具有“法学+科技”之跨学科背景、有相应物证技术能力、重视证据裁判原则、在意程序和实体公正并重的高级人才,以促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学校为学生提供多种奖学金,其中包括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法学院为研究生设立的多种奖学金等。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 2024-11-20 池州贵池区为在外官兵提供高效便捷法律服务 2024-11-20 柳州司法局探索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点援制让受援人更具选择权 2024-11-18 扬州邗江努力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2024-11-18 顺义打造“一刻钟法律援助服务圈” 2024-11-14 https://new.moj.gov.cn/pub/sfbgw/fzgz/fzgzggflfwx/fzgzggflfw/
2.广州涉外法治:锚定标高追求,打造引领先行地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法治人才 深化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全球首创互联网仲裁“广州标准”、APEC-ODR平台;建设“两中心一分会”,成立“两基地一中心”;全国首建大湾区律师执业孵化站、大湾区律师工作委员会、涉外律师学院;10家公证处均可办理涉外公证业务,5家公证处入选司法部全国参与海外远程视频公证机构名单。优化粤https://www.gdzf.org.cn/xbsy/fzgd/content/post_168286.html
3.首页惠诚法律顾问网北京市惠诚律师事务所1998年成立,其前身为司法部司法研究所专业人员组成的司法部直属所,2002年改制为合伙制大型综合事务所,目前在上海、南京、南通、济南、沈阳、郑州、西安、昆山、宜宾、苏州等地设有19家分所。 优秀的专业人才与良好的工作机制,为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惠诚律所现有一支学历高http://guwen.hc-ls.net/
4.企业法律业务广东华商(龙岗)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律业务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业务领域>>企业法律业务 华商是经司法部及中国证监会批准,最早取得境内外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资格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公司法律业务是华商所核心业务之一,除常年法律顾问、公司诉讼与仲裁、公司并购与重组、投资融资等传统法律服务外,近年来还发展了诸如企业合规建设、公司内部治理、股东http://www.huashangsz.cn/about_looo/qyflgw4b6.html
5.法律法规数据库法律法规检索系统北大法宝法律法规数据库,收录460余万件法律法规文件,来自《立法法》认可的权威文件来源,平均每日更新千余篇。是中国法律法规大全网站,同时是目前国内成熟、专业、先进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https://pkulaw.com/
6.北京市鑫兴律师事务北京市鑫兴律师事务鑫兴下设公司业务部、国际业务部、金融证券部、融资租赁部、知识产权部和诉讼仲裁部六个业务部门,同时设有金融战略研究中心和公司商事战略研究中心,分别为高圣平教授和孙秀君教授担任两个探究中心主任,鑫兴以商事法律服务尤其是全方位金融证券法律服务https://www.xinxinglaw.com/
7.面向国际化服务双循环——广州努力打造南沙国际仲裁先行地今年以来,广仲线上开庭次数占总开庭次数的70%。这背后,得益于广仲在互联网仲裁领域先行先试,持续深耕。早在2019年,广州仲裁委就在司法部的技术支持下,在南沙率先试水全球首个跨境远程庭审。 如今,在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以下简称APEC)官网首页的ODR平台(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供应商名https://www.gzac.org/gzxw/5799
8.《中国法学》政治军事法律综合 法理法史 军事 公安 宪法 刑法 民商法 经济法 国际法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 诉讼法与司法制度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社会学及统计学 人才学与劳动科学 人口学与计划生育 民族学 查看更多 中国法学简介 《中国法学》创刊于198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中国法学会主办的法学学术期刊?其中国际刊https://www.91xueshu.com/q-zgfx/
9.中国法律服务网app最新版下载中国法律服务网下载v4中国法律服务网app最新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发行的一款法律服务类软件,完全面向全社会的公众,而且监管功能面向司法部全系统,并且还采用社会化运行机制对法律服务机构实施监管,同时该应用还为用户提供了超多权威律师专家,其服务全面。https://www.ddooo.com/softdown/224373.htm
10.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官网湖南律师网长沙律师事务所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系由湖南省司法厅请示司法部同意,于2000年12月成立的省直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是湖南省目前规模最大、执业律师人数最多的律师事务所。事务所服务热线:0731-85384101,0731-85384387。法律服务知名网站,免费律师咨询,法律援助中心。http://www.tclawyer.cn/
11.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官网本部门依托西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成立,由知识产权法专家杨巧教授指导,由法智律所雷西萍主任、高级合伙人杜维娟律师担纲执掌,与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知识产权专业律师共同组成,部分律师具有专利代理师职业资格,具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的能力。 知识产权业务部 http://www.fazhilawy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