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10月22日,从未主动要过钱的母亲突然很急地跟陈先生要7.2万元,称是有72万元“卡在系统里出不来”,要先交一笔“信息梳理费”。陈先生有些疑惑,问母亲“是被诈骗了吗转账的人认识吗”母亲反应却非常激烈,告诉他:“如果你报警,就是在害我。”后续发展不出意料,母亲被骗了20多万元。
后来,陈先生和朋友聊起,才发现不论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的差异,身边许多人的父母都多多少少遭遇过电信诈骗。他开始思考,电信诈骗凭什么能拿捏住中老年人
炒股多年、见多识广的她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当
对方知晓李女士是一个股票交易平台的用户,兴许也知晓她炒股多年,对方自称某证券“北向资金承接项目的负责人”,向她介绍一个不错的“投资理财平台”。李女士不相信,但还是下载了一个叫“MIMessager”的小众聊天软件,以及所谓的证券交易软件“马银证券”。
群聊里有四百多个人,每天都很活跃,话事人每天开设多场直播培训教群员炒股赚钱,大家都是“战友”相称,同时发布所谓的股权交易信息,抢到的群员兴奋地晒出自己盈利的记录,呈现出一种“哄抢”的氛围。
有一天李女士耐不住劝,在直播中抢到少量筹码入金1万元,次日那名负责人让她看自己账户:她收到了回款10800元!
接着更大的动静来了。群里话事人称与某股票合作,帮助大股东减持股票,会以发行价给到“战友”,20.68元/股,至10月17日截止,所申购到的份额必须缴足金额,不得弃缴或转让。李女士作为老股民也查询了一下,该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每股值达72元。她“抢”到并认购了一万股,转入20.68万元至“马银证券”平台。
10月22日,对方称72万元可以提现,平台也显示正在过程中,不过李女士得先交7.2万元费用。
和李女士同住在湘潭老家的丈夫及儿子陈先生方才知道她这些天的举动。李女士被质问后反应激烈,虽然已经渐渐意识不对劲,她还是请求家人再等一天,对方承诺于23日上午10点给她回复。
23日上午9时多,她发现对方把她拉黑了,所谓的交易平台端口也不再向她开放。10月24日,李女士称被电信诈骗的警情被湘潭警方受理。
生活独立、谨小慎微的她上了“无损赚小钱”的当
与碰到“机遇”想大赚一笔的李女士不同,来自湖南娄底、55岁的王女士是想用存款“慢慢滚点小钱”。
王女士的子女外出工作,她独自在县城老家做些小生意。2022年,曾有朋友向她介绍一款“养鸡”的叫“亿恒福汇”的App,称投资70元养一只鸡,五个半月后可以盈利29元。王女士不信这些,朋友劝了几次她也没做。当半年后朋友向她展示自己的盈利,她心动了,也想要投点闲钱进去。
2023年3月,王女士投入几千元买了数十只鸡。4月,她见到不少在该App投资的朋友去往现实的养殖场,见到他们用钱投资的鸡,“全国各地都有”。王女士考虑片刻,投入了近9万元。
2023年9月,王女士收到了第一笔投资的盈利,并成功提现。然而,到2023年10月,她发现App提现系统被冻结。群里有人称两个月之后就可以解决,不用担心。王女士便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刷到该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的视频,才意识到被骗。
王女士的家人很晚才知道这件事情。“我一直是个比较独立的人,本来就是想赚钱养活自己。也用不着说出来,吃一堑长一智吧。”王女士说道。
家人知情时,常是骗局暴露时
被骗的李女士和王女士,在整个受骗过程中,家人基本不知情。据此,陈先生还自己提炼出一个“电诈套路七部曲”。
其次,子女要主动关心父母的财务状况及理财方式,制定家庭成员认同的财务纪律,比如动用超过多少元的金额,需要取得家庭关键成员同意,被骗者陷入迷局中往往迷失自我,多一个人在旁边很快骗局便会败露。
再者,子女也有义务站出来,主动保卫父母的钱袋子,打破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憧憬。
“电诈套路七部曲”
一、通过黑灰产业获得用户联系方式,借用户画像分析和心理学研究人性的弱点以及此类人群更加上钩的方式;
二、建立联系,主要通过小众、反作弊规则不严格的即时通讯平台进行更多的沟通;
三、用直播、视频等宣传产品或者理念,营造良好的假象,持续洗脑;
四、持续喂些小甜头,让受骗者放松警惕;五、营造大家赚钱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