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中介涉嫌诈骗如何辩护?

作者:陈冲律师,华东政法大学刑法学硕士,金亚太律师事务所网络犯罪辩护部副主任

【专业,是我唯一目的】

一、贷款中介公司涉诈的行为模式

(一)网贷型:冒充银行人员获客,向网贷平台申请贷款,收取高额“渠道费”

自称××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帮客户申请到贷款,并承诺仅收取较低的手续费,以此吸引有意向的客户来到贷款中介公司签订《委托贷款合同》,之后业务人员拿着客户手机在各个网贷平台申请贷款,并以申请成功下款的金额或者笔数计算“渠道费”。

(二)“AB贷”型:以担保人名义申请贷款

在成功吸引意向客户来到贷款中介公司后,给客户提供信用分、征信查询服务,以客户信用分过低为由,要求客户提供担保人,最终以担保人名义申请贷款,下款后向贷款人收取高额服务费。

(三)代扣型:诱导签署代扣协议,下款同时代扣高额中介费、保证金

以格式条款、模糊表述等方法诱导客户签署代扣服务费的协议,下款后客户发现实际到账金额少于申请贷款金额,但仍需按实际贷款金额还款。

二、贷款中介公司涉诈的案件特点

(一)事实上的黑白交错

1、总公司与分公司的纠葛

许多贷款中介公司是以总公司-分公司的形式存在。人事方面,总公司负责培训并向各地分公司派遣人员,总分公司之间经常交流学习;制度方面,总公司输出成熟、统一的管理模式、职级系统、风险控制措施;财务方面,分公司财务统一由总公司掌控,分公司职工工资多由总公司直接发放。

2、基础费与中介费的交错

与贷款人签订协议收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约为3%的基础费用,第二部分是表现为金额区间或者按比例收取的浮动中介费用,在签约之时,第二部分费用往往是不能确定的。

3、实控人与背锅侠的迷雾

为了规避风险,贷款中介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往往采取股权代持、傀儡法定代表人、财务隔离等方式在幕后隐藏,收到风声后,及时销声匿迹,留下背锅侠们收拾局面并承担责任。

(二)法律上的刑民交叉

1、认识错误还是心知肚明?

2、商业模式还是诈骗套路?

以3%的较低费用吸引意向客户来到公司,再与其签订高额收费的《委托贷款协议》;实际上采用申请网贷的方式下款与高额收费的不相称;对以担保人名义申请贷款的讳莫如深……上述这些行为一方面属于贷款中介行业的常见套路,另一方面也成为司法机关指控构成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关键把柄。刑事犯罪与正常营销手段的界限在这里不甚明朗。

3、刑事打击还是民事救济?

即便有些贷款人声称受骗了,是否就一定有必要动用刑法手段进行打击?每年遭受不合理收费、乱收费、价格欺诈的消费者不计其数,多样化的社会纠纷解决系统正是为了解决民事主体之间的纠纷而存在,诸如消费者协会热线、民事诉讼、协商解除合同等手段难道不足够吗,在国家明令禁止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的大背景下,对刑事处罚必要性的思考需要贯穿在处理此类案件的全过程。

(三)证据上的利弊混合

1、白纸黑字的协议

对于《委托贷款协议》的有效运用是展开证据辩护的关键,主要注意以下三处:(1)收费条款。是否事先以明显、突出的文字格式告知贷款人,并经过贷款人签字捺印予以确认;(2)争议解决条款。是否明确约定出现争议采取何种民事方式解决,且这种解决方式切实可行;(3)尾部。甲乙双方的签字盖章是否缺失。

2、精心布局的话术

3、过河拆桥的矛盾

三、八大辩护思路

(一)刑事政策之辩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三个文件:

1、《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

2、《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

3、《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五个文件:

1、《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法发〔2016〕27号)

2、《关于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法发〔2016〕28号)

3、《关于为改善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

4、《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通知》(法〔2018〕1号)

5、《关于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法发〔2019〕26号)

上述文件指出,要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对于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产生的民事争议,如无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符合犯罪构成的,不得作为刑事案件处理。

(二)正当职业之辩

(1)形式上,贷款中介这一职业被国家承认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2021年发布的新职业中,明确将“公司金融顾问”列为新型职业,认可了贷款中介群体的合法身份。

(2)内容上,贷款中介服务合理合法

《民法典》第三编第二十六章明确规定“中介合同”,第九百六十三条明确规定: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与辅导、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咨询、信息咨询、信用服务、市场营销、项目开发、投资融资、财会税务、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对外合作、展览展销、法律咨询等服务。

国家银保监会2021年4月9日发布《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21]49号)第10条明确提到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十)探索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银行保险机构要充分认识科技型小微企业前瞻性、高风险、高成长的特点,联动科技主管部门、科技融资担保机构、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全面分析、研判、评估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在风险,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产能扩张等融资需求。

(三)商业逻辑之辩

(1)信息差与商业本质问题

(2)商业秘密与客户知情权的问题

贷款中介的贷款渠道、手段、技术,从法律意义上属于“商业秘密”,没有义务向客户透露,即便承认客户享有知情权,也是在一定范围内而言的,显然不能对“商业秘密”行使知情权。

而诸如合同条款的含义、格式条款的内容、贷款金额、费用、违约责任等《委托贷款协议》的重要内容,则属于客户知情权的范围,如果贷款中介公司可以予以隐瞒,才构成对知情权的侵犯,进一步在刑法意义上才有成立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存在空间。

(四)被害人行为之辩

从接受询问的表现入手,从被动接受询问而不是主动报案、陈述与贷款时的行为相矛盾、陈述的细节瑕疵等方面对被害人方面的证据进行审查。

(五)判例之辩

核心是善于提炼案例之中的法理,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检索收集:

1、贷款中介收费的合法性。

例如,(2020)沪02民终11365号《黄某与上海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通过该案例可以提炼出“接受贷款中介服务,须支付服务费”这一法理。

2、贷款中介收费过高可以通过民事手段解决的可行性。

例如,(2021)粤01民终18363号《广州某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刘某等服务合同纠纷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通过该案例可以提炼出“贷款中介服务费用过高(19%),民事起诉,法院判决退还多收费用,并没有按犯罪处理”这一法理。

上述判例法理将使《辩护意见》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六)合同诈骗罪之辩

此为“老生常谈”,但要有新意。本文认为,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区分的三个要点分别是:

1、行为主体。单位不可能构成普通诈骗,只能构成合同诈骗。因此,对于贷款中介公司而言,从论证单位犯罪的角度切入,恰好能收到侧面证明成立合同诈骗罪的效果。

2、合同的性质。本文认为,在涉案合同属于双务有偿合同的情况下,由于双方互负义务,行为人不可能在未经被害人同意的情况下成功订立合同,因此应该成立合同诈骗罪,相反而言,行为人单方面伪造合同或者是单务、无偿合同的定普通诈骗。就《委托贷款协议》而言,属于委托合同,是双务合同,应成立合同诈骗罪。

(七)总体责任之辩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高检会〔2019〕2号)对分公司与总公司的刑事责任认定作出了如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全面查清涉案单位,包括上级单位(总公司、母公司)和下属单位(分公司、子公司)的主体资格、层级、关系、地位、作用、资金流向等,区分情况依法作出处理。上级单位已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但全部或者大部分违法所得归上级单位所有的,对下属单位不单独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中涉嫌犯罪的人员,可以作为上级单位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级单位未被认定为单位犯罪,下属单位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对上级单位中组织、策划、实施非法集资犯罪的人员,一般可以与下属单位按照自然人与单位共同犯罪处理。

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均未被认定为单位犯罪的,一般以上级单位与下属单位中承担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职责的主管人员和发挥主要作用的人员作为主犯,以其他积极参加非法集资犯罪的人员作为从犯,按照自然人共同犯罪处理。

(八)程序之辩

贷款中介涉诈涉案人数多,资金线索乱,言词证据杂,因此,要善于抓住侦查过程中的程序瑕疵,尤其是书证扣押、提取,嫌疑人讯问、会计审计等环节出现的程序问题。

THE END
1.网络婚恋诈骗手段翻新需提高警惕网恋诈骗由以往个人犯罪演变为团伙作案,并通过境内外精细分工、协同合作模式,打造“高薪招聘—信息买卖—平台引流—资金骗取”的完整犯罪产业链条,致使受害人数、涉案金额不断攀升。如江苏某法院2024年审理的一起诈骗案中,被告人于国外设立公司并招募“业务员”“转粉员”等岗位,由国内合作团队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后筛选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11/id/8220606.shtml
2.法律咨询广告加微信套路法律知识专题听律网法律咨询广告加微信套路相关内容 网络诈骗通常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在网络上以各种形式向他人骗取财物的诈骗手段。网络诈骗手法多样,且不断更新换代,新型诈骗手法层出不穷。https://m.471.cn/zt/2276483.html
3.产品大全怎么投诉股票公司违规? 价格:电议 现如今市场上出现了却来却多投资顾问公司 打着投资理财咨询的幌 陌生女网友诱导我投资电影被骗50万,该如何挽回投资款情感诈骗套路曝光 曝光靓秘颜招商骗局真相,老赖带单失业女性投资亏损血本无归! 价格:电议 前言 近几年来 关于福建福州正能量群招商诈骗案件暴雷事件http://lijieqang123.cn.trustexporter.com/sell/p73.htm
4.法律课堂丨见招拆招,教您避开养老诈骗套路如遇电信诈骗,请立即拨打96110或110报警。 10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软件,能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等,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原标题:《法律课堂丨见招拆招,教您避开养老诈骗套路》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46491
5.投诉江西省法博法律咨询有限公司宣传快速离婚,实则是套路您投诉的商家 江西法衡法律咨询有限公司 未匹配成功,我们将尽快帮您寻找商家,推进其处理投诉,请保持手机畅通并留意官方消息推送。 正义喵补充投诉 2024-07-29 12:58:34 已隐藏内容 声明 1. 以上内容仅代表投诉者本人,不代表黑猫投诉立场。 2. 未经授权,本平台案例禁止任何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https://tousu.sina.cn/complaint/view/17374786753/
6.临沂诈骗法律咨询临沂诈骗免费法律咨询3位律师解答 诈骗2024-09-09 扫快递包装上二维码被骗怎么办 3位律师解答 诈骗2024-09-09 法律咨询公司注销咨询费被骗怎么样能追回来 2位律师解答 诈骗5位律师解答 诈骗2024-08-01 我就是欢喜传媒被骗的,一个套路 2位律师解答 诈骗2024-07-30 经济纠纷 1位律师解答 诈骗2024-07-30 被骗睡不负责跑https://m.findlaw.cn/ask/a3315_p149_d201403_t00/
7.选择债务优化公司,如何避免被套路——重庆民之真法律咨询在选择债务优化公司时,要避免被套路,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不轻信承诺:一些不良债务优化公司可能会承诺能够快速降低债务、提高信用等,但这些承诺往往难以实现,甚至可能会让客户陷入更深的债务困境。因此,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承诺,理性评估自己的债务情况和优化效果。 https://m.sohu.com/a/762118393_99910586
8.巧言令色!华世咨询复合式行骗!套路千万层你千万别信是做什么的,是不是诈骗公司? 网恋有风险,恋爱需谨慎!“他们”通过网页,社交软件,短信等形式发布有色广告,诱骗点击链接下载APP,随即安排“美女客服”以“刷单或押注”完成任务后才能进行特殊服务为诱饵,实施电信网络zha骗,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遇到此类情况一概不要相信!请一定要第一时间联系律所法律咨询电:http://www.dianwo98.com/12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