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创新网触屏版

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1]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法治之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就是着力解决法治与人治这个重大问题,努力实现法治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发展新民主、建设新法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史无前例地奠定了中华民族法治现代化的国家基础。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的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的顺利发展,因此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也就必须跟着改变,完备的法制就是完全必要的了。”基于这种总体判断,故此“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然而,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对法治的态度和看法发生了根本改变。在1958年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法律这个东西没有也不行,但我们有我们这一套……到底是法治还是人治?看来实际靠人,法律只能作为办事的参考。”[2]进入史无前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的民主法制设施几乎被全面摧毁,社会主义法制受到严重破坏。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在废除国民党旧法统的同时,积极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建设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后来,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逐渐对法制不那么重视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训十分惨痛。”[3]

二、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基本遵循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破除人治、建设法治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于法治现代化的理念、原则和基本遵循。

(三)从法治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来看。在如何评价法治现代化问题上,我们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标准,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唯西独尊”。否则,如果不实行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制衡、司法超然独立等西方政治制度,中国连是否存在“法治”都受到质疑和诘难,更遑论“中国法治的现代化”。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民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维护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有利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法治统一和宪法法律权威;有利于依法治权、依法治官,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滥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创新开放共享,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技术和国家治理“五个现代化”,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四)从法治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任务来看。中国法治现代化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从法治现代化的主体来看。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基本自由,坚持法治现代化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注释:

[1]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2]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编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四十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3]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23日。

[4]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5]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6]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THE END
1.我来告诉你中国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想象一下,你要是突然被问到这个问题,会不会感到一片迷雾。你可能会想,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它的法律法规可谓是繁复无比。但别担心,这里我就来告诉你一些基本情况。 首先,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刑法、民法典和行政 法等几个部分组成。这不仅包括了对公民个人权利义务的规定,还https://www.fikyjuyw.cn/tu-pian-zi-xun/48345.html
2.中国的法律名称?(多点)#15962617167#:中国卫生网医师多点执业可以吗 柘龚炒:目前根据国家法律不可以进行多点的执业,只能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进行执业。 #15962617167#:将使用哪国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柘龚炒:你所述的债权转让应当属于合同之债,一般情况下应当遵循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根据你所述的情况,如果双方对此均未能达成一致,且该债权http://tt.ye-su.cn/yy/advteaeasaessde2n2t.html
3.我来告诉你法律法规都有哪些劳动人事关系相关规定:关注职工基本权利,如工作时间限制、休息休假制度、新老员工待遇差异化调整政策等。 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系统地支撑着。而且,这些条款不仅仅停留于纸面,它们被赋予了强制性,从而成为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守的一个硬指标。 https://www.cojznovtpy.cn/ke-yan-xiang-mu/319362.html
4.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我该知道的那些简单法律事儿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法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每一步的选择和行动。然而,有的人可能会问:法律基本知识有哪些内容?这不仅是对法律的一种好奇,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法律。简单来说,法律就是规则,是国家为了维护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稳定而制定的规定。这就意味着,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2369.html
5.中国最新法律概览概览与解读新闻动态摘要:中国最新法律概览涵盖了多个领域的法律更新和发展。包括民法典的出台,完善了民事法律制度;刑法方面的修订,加强了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针对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新法规,体现了中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努力。这些法律更新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益,并推动国家的可http://www.meixquan.cn/post/6023.html
6.优秀应用法学论文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报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对2017-2023年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法学论文进行严格筛选,每届各推选出2000篇进入评审,邀请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等法律实务及理论研究部门的资深专家,按照专业领域,经过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并专门成立由法律实务部门资深专家及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3/id/7877669.shtml
7.民法总则通过开启中国民法典时代北大法律信息网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这是总结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经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我国宪法确立了保障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原则。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必须在民事法律中予以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568%20
8.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教案(精选8篇)3、我们把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称做基本权利和义务,它是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和最低限度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享有其他法律规定的具体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础。 (二)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 1、公民的平等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otb25d5.html
9.《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设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教案国籍的取得与丧失;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八大基本权利;五大基本义务;人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教学学时:1学时 【教学内容】 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http://cooco.net.cn/zuowen/1110209.html
10.曹全来: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道路国际经济法网一.中西法律传统的基本差异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内在动因 法律文化是一个民族固有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历史的原因,中西传统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差异。在中华文明独立存在与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本民族文明的一种特性,中国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按照自身的规律,顽强地存在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只是到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9331.htm
11.法治中国199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任务。1999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中国的法治建设揭开了新篇章。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法治https://baike.sogou.com/v67941163.htm
12.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题及答案3、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4、试述如何正确领会和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5、论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实行依法行政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7、试述问责法治化的必要性8、论述中国实现问责法治化的条件10、试述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一)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依法…… 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https://www.wm114.cn/wen/139/276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