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十几万元的车贷,她们的家庭一度走在破碎的边缘。
尤其让她们想不通的是,家里人背上的车贷,是为别人而还,而且不得不还。
今年9月起,贺小英的丈夫谢勇经营装修生意亏损一年之后,受高薪诱惑去应聘货车司机,在物流公司的诱导下,慌乱而快速地签订了合同,却遭遇“套路运”骗局——他“如愿”成为了货车司机,却没有劳动合同;他有了一辆拉货的面包车,本以为是租的,实际是贷款买的,而这辆车的产权却在他人名下……
直到两个月后,贺小英意识到丈夫被骗了,这让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她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伏案学习法律知识,希望帮助丈夫“脱坑”,还认识了其他货车司机的妻子、女儿、姐姐,当他们的丈夫、父亲、弟弟不得不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拉货还贷时,这群女人在艰难的维权路上担起重任。
据悉,在成都市双流区,各部门接到了200多个类似受骗案例。为了维护货车司机们的合法权益,成都市多个部门联动起来。成都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成都市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专项整治全面清查涉嫌套路购车等问题。在政府官员和专业律师看来,行骗的物流公司所制作的合同“几乎没有漏洞”或“单看每一个合同都是合法的”,帮助他们维权,也将是一条艰难、但并非没有曙光的路。
骗术
01
话术诱导,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奔着月薪八九千元的工作,9月12日上午,谢勇来到一座物流园,这里有高耸的大型仓库,办公大楼里物流公司林立,满载货物的大卡车、平板车、面包车络绎不绝,他将要应聘的公司名为“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回忆起来,谢勇说:“这里给人感觉很正规。”
那家公司在办公大楼4楼,办公室里有一面很大的落地窗,墙上贴着两张展示了20幅图片的“货仓展示”海报。谢勇进去后,工作人员邓某接待了他,并为他倒了一杯水,让他坐在落地窗旁边的沙发上。“然后邓某问我住哪儿、什么学历,并告诉我拉货就拉方便面等零售小商品,没有工地上辛苦,并且其公司还有自己的仓库,可以保证货源。”
谢勇被这份工作深深吸引,以往搞装修,最多时年收入不过10万。如果应聘了这份工作,年收入便能稳定在10万左右。心动之后,他准备跨入这个完全陌生的行业。
12月11日,记者结合多名受骗司机提供的信息,以求职者的身份暗访位于双流区的另外两家物流公司。在其中一家物流公司,一进门记者就看到墙上的电视循环播放着公司的宣传视频,宣传公司与多家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旗下的多个物流仓库,其公司雄厚的实力和庞大的规模:“我们是成都最大的运业公司,对整个行业有深刻的理解……”
招聘人员告诉记者,在其公司当货车司机每月保底收入8500元,一个月上26天班,每天拉两趟货,其公司在全成都有几十上百个仓库,这些仓库都是其公司所有,公司会向货车司机提供新能源面包车货车,如果不想干了三个月后即可退车。招聘人员还称:“(在我们公司拉货)比跑货拉拉挣钱,因为货拉拉是平台接单,而我们是自己的仓库。”
记者调查到,上述物流公司通常通过短视频平台、招聘网站等发布招聘信息,大量展示所谓的仓库图片、视频,声称在成都各区拥有大量仓库,不收押金,月入万元左右,有C1驾照即可。招聘人员常使用美女形象当头像,并在短视频中配以夸张的声效以暗示,例如“我赚够三千万就收手。”
02
多人配合,封闭环境快速签约
今年9月14日,谢勇带着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再次来到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他决定签订合同,但殊不知将要签订的是让他后悔至今的贷款合同。
谢勇回忆,当天邓某和其上司杨某以及一名女性工作人员接待了他,将他引至一间名为“人事部”的办公室。“关上门后,在办公室里,他们拿出合同让我签,大概有十多页。”一边签,三名招聘人员不断地给他说话,“这是租车,你不干了车随时可以退”“干满三年车过户给你”“这里签名字,这里按手印”……
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招聘人员还让谢勇解锁手机,然后拿着他的手机操作,并告诉谢勇:“你先签,这边我来操作。”招聘人员具体用他的手机操作了什么,谢勇至今都不清楚。
当时,谢勇还向招聘人员缴纳了8800元,他告诉记者,当时这被招聘人员解释为“押金”,而收据却显示为“首付款”。
03
合同陷阱,隐藏风险推卸责任
在十几页合同上,谢勇签了几十个名字,按了几十个手印,就此陷入招聘人员精心布置的陷阱。这些合同,除了一份“挂靠协议”外,全部被招聘人员收走,并未按照“一式两份”的惯例留给谢勇一份。
直到谢勇与妻子贺小英多次报案后,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才在司法压力之下,向谢勇及其他几名受骗司机提供了部分合同复印件。记者看到,受骗货车司机们与物流公司签订的合同通常有“汽车代购服务合同”“(责任)告知书”“挂靠协议”“汽车融资租赁合同”等,就是没有明确雇佣关系的劳动合同。
通过这些合同,明确了涉及多方的关系:货车司机在物流公司的“协助”下,通过向贷款机构贷款,在车商处贷款购买货车,再将购得的货车出售(或叫抵押)给出租人(挂靠公司),出租人再将货车出租给货车司机使用。除了物流公司和挂靠公司以外,贷款机构和车商常是外地企业。
“如果是我自己贷款买的车,我为什么还要抵押给别人再租回来?”对此,多位受骗货车司机表示。而种种隐藏的风险,在签约过程中都被他们忽视了。当谢勇与其他几名被骗货车司机一起去咨询律师时,律师也感到惊讶,并直言道:“这些物流公司利用了货车司机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的特点。”记者调查到,在成都被骗的数百名货车司机,普遍都是初中学历或小学学历。
而物流公司也试图通过“告知书”规避风险,例如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在告知书中写道:“本公司不存在任何欺诈、胁迫行为,因公司为促成合作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故车辆司机在贷款购买车辆后,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车或解除合作合同,否则视为违约,本公司有权利追究司机的违约责任,并拒绝解除协议及退车,特此告知。”
因此,谢勇一家背上了连本带利的14万多元贷款,月供3900余元。他们不得不还,否则征信受损,还可能被贷款机构起诉。
记者采访了数十名受骗货车司机,他们背负的贷款均在14万至17万左右。让他们更难受的是,他们还的车贷,是帮别人还的,因为车并不在他们自己名下。律师告诉他们,这叫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负担
起早贪黑还贷款
数个受骗家庭背负巨大经济压力
签完合同第二天,谢勇凌晨2点起床,去一家仓库拉菜,5点离开仓库,直到中午12点才把货送完。“拉一趟货就用了10个小时,我一天再拉一趟的话,身体吃不消。”谢勇向公司提出意见。
随后,公司安排他去拉零售品,分发给城市各地的小商超。每天早晨6点起床,7点到仓库,送完第一趟通常是下午2点,第二趟送完要直到晚9点后才能回家。“一天的收入,大概是200-300元,除去电费等成本,贷款都不一定还得上。”
11月初的一天,在与多名货车司机的闲聊中,他才得知自己可能被骗了。那一个月,谢勇拿不出足够的钱偿还车贷和家里房贷,于是将自己被骗的事告诉了贺小英,两人大吵一架,一度闹到要离婚。
“离婚”这两个字,也出现在多个受骗货车司机的家庭争吵中。“我当时已经准备好净身出户,离婚,我什么都不要了。”一名受骗货车司机的妻子刘女士告诉记者。另一受骗货车司机的女儿小曾告诉记者:“我妈妈当时说,等他们(贷款机构)找起来,我不管你爸爸了。”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工作是服装销售,丈夫原本在顺丰公司送货,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生活总体小康,而丈夫受骗后家里压力陡增。小曾告诉记者,其母无业,父亲原本是焊工,被骗后,她和他弟弟的学费能否交得上或许都成问题。小曾的父亲今年53岁,为了多挣点钱,凌晨3、4点就要出门为货车充电,“因为这个时候的电费最便宜。”还有一名姓黄的女士告诉记者,其弟弟应聘货车司机被骗后,一直抑郁在家。
近日,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跑路,谢勇开始在货拉拉接单,依然起早贪黑。最近他准备换个工作,又担心车开到仓库后,会被挂靠公司拖走,因为他现在拒绝继续还车贷。
维权
为了家人学习法律
外地已有“套路运”人员被判刑
为了帮助自己的丈夫、父亲、弟弟维权,这群女人站了出来。首先是要学习法律法规。
“刑法、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融资租赁管理办法等等都要看,都要吃透。”小曾告诉记者,这条维权道路上涉及到纷繁复杂的法律法规。
连日来,她们将收集的证据和全国各地的类似判例,整理成一叠叠厚厚的材料、一个个电子文档,投递向公检法机构和政府部门,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维权成功。在此过程中,也有货车司机无奈选择退让,向物流公司支付数万元以求解除贷款。
行动
成都多部门联动
维护货车司机合法权益
记者调查到,自去年起,涉嫌“套路运”的物流公司开始大规模在成都出现。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5家物流公司涉嫌“套路运”,受害货车司机至少达到数百名。在物流行业聚集的双流区,各部门累计收到了超过200起受骗案例。
12月初,成都新业顺通物流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室紧锁,看不到任何一名工作人员。记者看到,在其办公室门口,贴了一张写有“警惕高薪招聘司机……远离套路骗”的告示,落款是双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