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盛法评私募资管产品投资人纠纷司法审判实践年度观察·2022汉盛研究

你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为了你能正常使用网站功能,请使用这些浏览器。

目录

前言

2018年4月,各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要求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划定金融机构整改期至2020年年底;8月20日,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意见》和2018年各部门《资管新规》以后,关于如何统一涉金融消费者纠纷案件审判尺度,审判机构也在不断探索:

2021年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揭牌成立,成立后即受理了多个资管类产品的投资人纠纷案件,举办资管类金融机构座谈会,并在此后发布的十大金融典型案例中纳入了2个信托计划投资人纠纷案件。同年,北京市仲裁委/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发布了内部《私募基金纠纷案件裁判指引(2021版)》,对私募基金全周期常见问题进行专业指引。

一、2022年案件审理概况

1.近几年同类案件的判决数量有明显回落

2.2022年裁判案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且二审案件比例较高

在2022年的判决书中,为进一步区分具有私募资管产品发行资质的主体发行的私募资管产品,我们增加了标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检索条件,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上广的数量最多,而且整体上,二审案件数量占整体案件数量较高。在二审判决文书中,2022年改判一审判决的比例为17.65%,低于2020年的20.95%和2021年的23.6%;由此也可以看出,该类案件的裁判尺度正在逐渐统一。

3.案件主要以私募基金产品和信托计划产品为主

值得留意的是,法院出具判决文书的案件数量,仅仅是该类案件的一部份。根据上海金融法院发布的《私募基金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其在对542件私募基金涉诉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同时,还对部份仲裁机构受理的私募基金纠纷数量进行了不完全统计,而仅2018年至2021年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涉私募基金案件就达721件,涉及基金管理人250家。可见,还有大部分私募资管产品投资人纠纷约定了采用仲裁方式解决。这也是北京市仲裁委/北京国际仲裁中心发布《私募基金纠纷案件裁判指引(2021版)》的重要原因。

二、募投管退四个阶段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裁判规则

从私募资管产品的生命周期角度来说,其主要包括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在该类案件早期,对投资人是基于何种请求权基础要求管理人承担责任,基于哪个环节的哪些行为要求管理人承担责任等,区分不是很精细;还有部份案件,投资人起诉主张要求解除合同、管理人返还投资款;法院判决未经释明直接调整为基于违约而要求管理人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1.募集阶段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裁判规则

(1)适当性义务的内涵包括了解客户、了解产品、风险匹配等义务

2018年的《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发行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坚持“了解产品”和“了解客户”的经营理念,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相适应的资产管理产品。禁止欺诈或者误导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资产管理产品。

2019年《九民会议纪要》进一步明确,适当性义务是指卖方机构在向金融消费者推介、销售银行理财产品、保险投资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计划、杠杆基金份额、期权及其他场外衍生品等高风险等级金融产品,以及为金融消费者参与融资融券、新三板、创业板、科创板、期货等高风险等级投资活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履行的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简称“风险等级匹配”)等义务。在推介、销售高风险等级金融产品和提供高风险等级金融服务领域,适当性义务的履行是“卖者尽责”的主要内容,也是“买者自负”的前提和基础。

由于适当性义务是《资管新规》《九民会议纪要》等法律文件明确要求金融产品发行方和销售方承担的责任,不受限于投资人与发行方之间签署的合同,管理人或者销售方是否承担了适当性义务,往往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在(2021)沪0115民初75533号和(2021)沪0115民初34076号案件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经笔迹鉴定,《资管合同》《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调查问卷》投资人签名并非投资人真实签名,且资管计划管理人未能举证证明其对投资人的投资风险认知、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测试并向投资人充分告知产品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认定管理人未能履行适当性义务。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该等认定,在与该两个案件相同资管产品的另一位投资人诉讼案件中,得到了二审上海金融法院的认可和维持((2022)沪74民终123号)。

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22)京0101民初3278号案件中,法院则认为,由于证券公司制作了客户风险测评试卷、《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告知书》,投资人也签署了《适当性匹配意见及投资者确认书》,可以说明证券公司在销售时已经对投资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其销售的资管产品并未超过投资人测评得出的风险承受能力;因此资管产品管理人没有违反适当性义务。

(2)风险告知说明义务也是适当性义务的应有之意

《九民会议纪要》中“适当性义务”和“告知说明义务”是并列的两个条款,分属第72条和76条;在“适当性义务”条款中明确适当性义务包括了解客户、了解产品、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金融消费者等义务,没有明确是否包含告知说明义务。

在(2022)鲁民终404、406、409、410号案件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告知说明义务进行了评述,认为管理人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就涉案基金产品、投资性质及风险履行了告知说明义务,或者投资人充分了解了上述情况以后仍决定购买涉案基金产品,管理人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不过,山东高院并没有在判决书中明确,告知说明义务是否属于适当性义务的一部份。

不过,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类案件审判情况通报(白皮书)》中,则明确将告知说明义务与其他三项并列列为“适当性义务”的一部份。

在上海金融法院2022年评选的证券期货投资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上诉人潘某与上诉人某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第三人某银行私募基金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本案中涉及资管产品系采用摊余成本法作为估值方法的定期开放私募资管产品,在开放期时,案涉资管产品持仓的部分债已发生对产品风险有重大影响的市场变化,在估值无法反映资管产品价值波动风险,且投资者不能随时退出的情况下,管理人应履行先合同义务,将案涉产品所持部分债券不符合《资管合同》中约定信用评级的信息告知原告等开放期内新进入的投资者,否则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3)商业银行基于其特殊性需要特别注意适当性义务的履行

《九民会议纪要》已经明确,适当性义务的约束对象是卖方机构。而在卖方机构中,商业银行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其作为可以合法揽储,为投资人提供固定利息回报的金融机构,在普通投资人眼中具有比其他金融机构更为安全的印象。

在(2021)湘0102民初17578号案件中,尽管商业银行并非金融产品合同条款约定上的销售机构,但管理人(无金融资质,后其实际控制人被认定为构成集资诈骗罪)指派销售人员到银行网点进行对接,并通过帮助银行网点完成揽存业务、给予银行工作人员销售提成等方式,激励银行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推介其投资理财产品。银行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向投资群众宣传、推介,并提供管理人的《委托认购合同》给其签订。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法院认为,该等情形下,管理人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委托代理合同关系。银行支行作为卖方机构向金融消费者推介、销售第三方信托产品,双方之间即成立金融委托理财合同关系,合同双方应当按照“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原则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这一裁判思路,在该法院审理的(2022)湘0102民初1629号案件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此外,在(2022)云07民终62号案件中,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在为投资人办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将投资款私自转入其控制的他人账户内的情形,云南省丽江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构成表见代理,因此银行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在结构型产品中,管理人对劣后级投资人应当承担更加严格的风险告知说明义务

在(2022)京74民终375、414、926号案件中,涉及到区分优先级和劣后级的信托计划产品,被告投资人系劣后级投资人,在触发了《信托计划文件》约定的要求劣后级投资人承担补足义务的条件后,信托公司起诉劣后级投资人要求承担补足义务。北京金融法院最后认定,在追加保证金条款对劣后委托人利益影响重大、杠杆率过高的情况下,按照法律规定信托公司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劣后级投资人以充分的注意……但是信托文件中未予以明确说明,亦未对保证金条款予以特别提示或者明显加粗加黑显示,信托公司亦未提交证据证明其向劣后级投资人提示了上述条款的内容及风险,劣后级投资人主张其未能注意并理解追加保证金条款对其权利义务的利害关系,上述条款不应作为合同内容,符合常理并具有法律依据,本院予以支持。

2.投资阶段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裁判规则

(1)管理人有义务证明,实际投资标的与产品合同约定一致

很多情况下,资管产品的资管合同会明确约定产品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方向,或者至少是投资范围;部份资管产品则通过约定募集资金投向某特定合伙企业,然后由合伙企业从事某类或某几种类型的投资。部份情况下,即使合同没有约定具体投资标的,管理人也会通过宣传推介材料,告知投资人产品拟投资的标的。

无论是从合同约定的角度,还是从管理人作为受托人,应当为了投资人利益履行忠实义务的角度,管理人运用募集资金都不应当超出事先承诺投资人的投资范围。

在(2022)京74民终416、417号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即认为,在一审法院予以释明的情况下,信托公司仍未说明信托财产的具体投资指向,亦未说明底层资产情况,拒绝提交信托专户的银行流水,故一审法院无法查明其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了适当的投资。信托公司在一审法院释明后拒绝提供产品的投资指向,一审法院依据在案已经查实证据,判决信托公司承担相应的不利后果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确认。

(2)实际募集金额远低于拟投资金额仍然坚持投资产生风险的,管理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3.管理阶段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裁判规则

(1)信托通道产品受托人职责有别于主动管理型产品,但并非绝对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审理的(2018)粤0106民初23908号案件(该案在诉讼中因为被告被银保监局接管而暂缓审理,直至2022年才判决),以及北京金融法院审理的(2022)京74民终828号案件,都进行了区分。

此外,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在2022年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类案件审判情况通报(白皮书)》中也提出,《资管新规》发布之前信托公司的通道业务并不违反监管规定,实践中,对于该类通道业务中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依据信托文件的约定加以确定,受托人在通道业务中如违反审慎经营原则,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实际管理人即使没有签署产品合同,也有可能要承担管理人责任

北京金融法院2022年评选的十大金融典型案例之一,才某与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合同纠纷案中,法院认定,《信托法》规定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但当事人未签订书面合同并不当然意味着信托不成立。信托合同是否成立应以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信托合意作为判断标准,适用履行治愈规则。金融消费者既往投资经验是否可以免除金融机构的适当性义务,应综合考量金融消费者既往投资金融产品的属性、类别、投资数额以及投资期间等因素,根据金融消费者的自主投资决定是否受到影响进行判断。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2022年评选的上海金融法院证券期货投资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该案还入选“2021年度上海法院100个精品案例”),上诉人某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与被上诉人周某私募基金纠纷案中,法院认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实控人向投资者推销私募基金,并有证据证明构成实质代销关系的,实控人负有告知说明义务和适当性义务。管理人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未体现专业独立性,而由实控人实际管理运作基金,因未尽忠诚勤勉义务造成投资者损失的,管理人及其实控人因违反监管规则和信义义务,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资管新规之后,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资管产品的监管力度,很多投资人在产品逾期之后,往往先选择向监管部门投诉。在监管部门对投诉事项作出回复,或者甚至对金融机构采取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措施之后,再起诉金融机构。

在(2022)京74民终502号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即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经询,信托公司不能提出相反证据推翻北京银保监局调查意见,根据现有证据信托公司存在绕道非关联方公司、违规将资金用于民生信托公司股东的情形。

此外,在(2021)沪0115民初34076号、(2021)沪0115民初75533号案件中,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认为,根据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告证券公司存在“部分资管计划信息披露不及时销售不规范、份额种类划分不当、合同条款缺失、资管业务内部控制不到位、部分资管计划投资比例超标”具体违规行为,虽然证券公司认为深圳证监局的处罚和涉案资管计划不具有关联性,但鉴于该三份处罚决定系深圳证监局在回复涉案资管计划投资者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申请中所附,符合高度盖然性标准,本院认定,证券公司在进行涉案资管计划过程中存在一定过错。

4.退出阶段的主要法律问题及其裁判规则

(1)产品投资期限到期后能否自动或由管理人单方通知延长,主要以合同约定为主

在(2022)京74民终458号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即认为,《基金合同》第四部分(六)关于基金的延期明确约定,在法律、法规和本基金合同允许的范围内,经基金管理人与基金托管人、基金份额持有人协商一致,本基金可展期。案涉基金于2019年2月10日基金到期后,管理人未经投资人同意单方以公告形式决定延长基金期限,与《基金合同》的约定严重不符。

而在(2022)京74民终528号案件中,北京金融法院则认为,《信托合同》关于信托期限部分约定:如信托计划预计存续期限届满时,因投资品种停牌、投资品种所属市场发生流动性风险等原因导致信托财产无法及时变现的,本信托计划自动进入延长期(受益人同意无需就延长信托期限事宜召开受益人大会)。延长期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完毕之日止。投资人认为案涉信托计划不应被认定符合延长期的条件,但是并未就该事实提供证据,故其该项上诉理由本院不予采信。

(2)产品未完成清算,并不必然导致投资人损失无法确定

比如,在(2022)鲁民终305、579号案件中,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目前,管理人已就投资款项向融资方等主体主张了利权,在基金财产未清算完毕前,投资人因案涉基金所导致的损失数额尚不能确定。投资人可待损失确定以后,另行主张。

然而,上海金融法院2022年评选的证券期货投资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上诉人某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等与被上诉人周某私募基金纠纷案中,法院则认定,基金投资损失的认定应以清算为原则,但基金未投向约定标的,管理人亦未控制任何基金资产且资产追回期限不可预见,造成清算无法进行的,可以认定投资者损失已经固定。

不仅如此,在(2021)沪74民再13号再审案件中,上海金融法院还纠正了一审法院认为因为尚未完成清算损失不确定的认定,认为:管理人怠于启动清算,则基金未清算的状态仍将持续;而基金未清算,则投资者损失就无法通过合同约定的程序进行固定。在涉案基金投资合同已经诉讼且债务人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况下,原审仅以基金未清算为由,判决驳回申请人的诉讼请求,有所不当。

在(2021)沪0115民初34076、75533号案件(该案所涉资管产品的另一个投资人诉讼案件,入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22年第三批参考性案例)中,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也认为,涉案资管计划已经于2018年7月20日提前终止,投资人在《资管合同》项下委托资金到期未获得兑付,实际投资损失已经产生。尽管管理人代表涉案资管计划对融资方就回购事实提起的诉讼尚未执行终结,但没有证据证明有其他财产弥补投资人在《资管合同》项下的投资损失。虽然投资人在涉案资管计划最终经清算后未兑付的具体损失金额目前无法确定,但投资人在涉案资管计划提前终止后未获清偿的损失已经客观发生,投资人存在经济损失的事实应予认定。该等认定逻辑,在另一个案件的二审中,上海金融法院也予以认可((2022)沪74民终123号)。

对于到期后管理人失联没有按时完成清算的情形,在(2021)京0105民初84255号案件中,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认为,基金存续期限现已届满,管理人失联并且未完成基金清算,已构成违约,投资人有权要求管理人赔偿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三、穿透式审判思路的应用及其对认定交易结构有效性的影响

以2018年4月《资管新规》为标志,我国资管市场经历了系统性的监管改革,监管部门对各资管业务和产品实行统一监管以破除监管套利,通过去通道、去嵌套推动其业务模式回归资管本源,通过推动资管产品净值化、标准化以破除资金池、期限错配和刚性兑付,加强资管行业的资金端和资产端的穿透式监管,强化落实适格投资者要求和资金投向合规,极大扭转了资管行业乱象,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019年《九民会议纪要》以后,司法机关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妥善应用穿透式审判思路,如何把握好契约自由与金融监管秩序的平衡。

在(2020)京0101民初16352、16822号案件中,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中被告与第三人某银行明知第三人王某某存在利用信托计划融资、加大杠杆投资证券市场的目的和需求,在未取得融资融券国家特许经营许可的情况下,罔顾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将本应自主管理的结构化信托产品异化为场外配资通道,妨害了资本市场交易秩序,扩大了金融风险,有损金融市场透明度和金融稳定,涉案信托的信托目的和方式均不合法,信托应为无效。

(3)重视投资人损失是否确定问题的论证和说理。

(3)注重论证产品发生风险的市场风险因素,说明产品到期无法正常退出,与募集阶段宣传时较为乐观的估计产生较大偏差的合理原因。

3.期待与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在审慎监管前提下有序推进金融创新,健全风险全覆盖监管框架,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据安永《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2022》估计,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现在是世界第四大资产管理市场,仅次于美国、卢森堡和爱尔兰。根据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规模合计15.34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面对如此规模的市场,司法机构的裁判尺度是否足够统一,说理是否足够充分,将直接影响行业监管的有效性、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以及行业本身的发展潜力。

(1)私募基金、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尽管管理人都需要履行勤勉尽责的义务,但是因为其规范法规不完全相同,在审理时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否需要有所差别(比如管理人应当承担的尽职调查责任程度、产品经理需要具备的资质、资金是否可以提供给关联方使用等)?

(2)管理人需要承担的信义义务,包括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对于二者的违反,在赔偿责任认定上,或者说管理人需要承担的赔偿比例上,是否存在区别,区别的标准如何?

(3)管理人的缔约过失、违约、欺诈、侵权等不同的行为,与投资人损失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认定;募投管退四个阶段中,不同义务的违反,对于认定管理人责任以及责任比例,是否存在区别,区别的标准如何?

(4)对于同一个私募资管产品不同投资人的纠纷,由于存在很多大量共性的问题,在其审理方式上,是否可能参照代表人诉讼、示范判决机制等模式,但同时不剥夺其余投资人的答辩权利,优化案件审理模式,一方面减轻法院的审理负担,另一方面减轻投资人在遭受损失后较高诉讼费的负担。

(5)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金融消费者调解机制来解决纠纷,一方面让投资人可以通过调解获得赔偿、避免讼累,另一方面也可以允许希望继续好好经营的管理人不至于因为大量诉讼,尤其是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查封账户等而影响正常经营。

【注】:

【3】在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理的(2021)鲁71民初123号案件中,法院引用了《基金合同》的约定,认为根据基金合同的约定,管理人被依法取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业务资格的,基金终止;合同终止后,管理人应立即组织成立清算小组。现案涉基金虽在存续期限内,但管理人资质已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依法注销,故基金已经终止,投资人有权主管理人向其兑付投资本金及相应收益。

THE END
1.重磅!最高检制定下发《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附:全文+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制定下发《2018—2022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下称《改革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检察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对今后几年的检察改革做了系统规划和部署。据悉,《改革规划》共确定了6个方面46项改革任务,通过健全完善检察机关坚持党的领导制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等六大体系,推动检察职能得到全面、充分履行https://www.zfwx.com/wxqt/package/target/lisrea/14579.html
2.深耕智能法律咨询,AI公司「律品汇」推出“法律问一问”小程序新用户/客户量级:智能法律咨询引擎总访问量2689万,完成法律咨询1089万次,生成法律意见书98万余份;“法律问一问”小程序上线一个月访问量破万。 重要客户:司法部、各省市司法相关单位、微信App 2022年营收:预计3000万 融资情况:暂时没有融资计划 Q2、2022年,公司在技术、产品、市场、商业化、融资、团队等方面,取得了https://36kr.com/p/2045222665915395
3.聊城市人民政府通知公告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聊城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和山东省实施方案、具体举措,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动聊城市成功创建“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http://www.liaocheng.gov.cn/channel_t_156_11276/doc_65137c96565631a05d98c0bb.html
4.2022年司法考试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上下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指导用书》2022年版增加了解题方法指导和考试答题范例等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实战效果和助考作用。 本书依据考试大纲对案例题的考查要求,运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注重将知识性内容与现实案例讲解相互融合。以多维角度分析案例,引申出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帮助考生在系统把握法律知识的基础https://www.bookskys.com/ks/book.asp?pid=893858421
5.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公安学与犯罪心理学复试大纲已发布初试过后紧接着就要开始准备复试,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公安学与犯罪心理学复试大纲已经发布。高顿考研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2年公安学与犯罪心理学复试大纲的详细内容,对于报考的同学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 https://www.gaodun.com/kaoyan/1210403.html
6.2022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心得(精选18篇)一是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投诉举报信箱,接待消费者和群众的投诉举报,发动全社会提供重大案件及其线索,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供案源。 二是运用板报、条幅、宣传手册等法律法规宣传载体,向社会宣传维权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三是组织开展3·15”现场宣传咨询服务活动,设立现场举报投拆、检验速测等多种服务https://www.ruiwen.com/word/xiaofeizhequanyibaohuxgflzsxd.html
7.丈夫(妻子)赠与婚外情第三者(俗称小三)财产,根据2022年现行法律通过剖析案例,可以从中得出其中蕴含了四层法律逻辑及原理,以确保得以取回夫妻共同财产: (一)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夫妻双方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时具有平等的处理权利。 因日常生活所需的开销,任意一方均具有自由决定的权利(法律理论上称之为:“钥匙权”或“日常家事代理权”),所作出决定对夫妻双方均具有约束力。遇到重大https://www.jianshu.com/p/bc902b1c8d81
8.Springboot法律问答服务平台fdi47(程序+源码+数据库+调试部署+开发环境用户角色:包括学生、律师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法律知识和咨询服务,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律师可以在平台上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回答用户的问题,解决用户的法律困惑。 法律频道:提供法律资讯、案例分析、法规解读等内容,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法律知识。 法律分类:将法律问题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用户查找和浏览相https://blog.csdn.net/Cute2024_/article/details/144020578
9.2022年4月自考00160审计学真题及答案202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审计学 (课程代码:0016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 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https://www.zikaosw.cn/news/10007804.html
10.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行政执法卷)申论小夏开心地说:“国家政策给力,纳税服务到位。有清单、有详情,还有解释,税惠政策在税务干部的梳理和讲解下,让人一目了然!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定时定期地开展就更好了。”此外,J市税务局还设立了“春雨润苗”便民办税服务热线,抽调党员业务骨干专门负责接听答复,确保纳税人、缴费人涉税电话咨询“打得通”“答得清”“http://www.gwypass.cn/zhenti/4367.html
11.2022央视推荐大学该考的证书大学四年可以考哪些证院校动态2017年之后,非法学专业的人就不能再报考司法考试,这也意味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将进一步提高,所以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考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ACCA)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国企和外企都需要ACCA持证人,一些会计事务所在对美股等上师企业进行审核时,也需要https://www.027art.com/daxue/dongtai/15737004.html
12.新增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2022年修正法律出版社9787519750817作者: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手机专享价 所属分类:图书>法律>司法案例与司法解释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折扣:折扣指在图书定价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http://product.dangdang.com/67664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