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律师业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有律师事务所417家(其中合伙所263家,个人所154家),律师5925名,其中专职律师5242名,兼职律师337名,公职律师269名,公司律师51名,法律援助律师24名。律师执业机构和从业人数基本保持着年均10%左右的增幅,基本形成了以合伙所为主、个人所为辅;以社会律师为主,公司律师、公职律师、法律援助律师为辅的律师发展格局。2015年,全市律师行业业务收入近25亿元。律师机构数、执业人数、业务创收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强,省城的集聚效应明显。
一、加强律师网络宣传的必要性
加强律师网络宣传是争取客户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时代,当事人遇到法律难题需要获得法律帮助时,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成为“首选”。互联网络成为当事人了解律师的重要窗口,也是律师事务所和律师获得潜在客户的重要途径。网络宣传常常能给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带来事半功倍的竞争效果,对于其开拓市场、增加案源无疑是一个崭新的渠道。尤其是对刚刚起步的青年律师,案源少、经验缺乏,在生存压力下,采取传统方式积累人脉、获取社会评价的方式争取业务不太现实,也容易陷入恶性循环。正确引导青年律师通过网络宣传,实现“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是助推青年律师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能力,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律师事务所通过制定专业化、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争取客户,实现创新发展。
二、杭州律师网络宣传的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杭州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互联网+”已成为助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发展契机。杭州律师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以“互联网+”法律服务的形式推动律师行业的发展,加强律师行业的宣传。
律师网络宣传的效果初步显现。规模所、品牌所、特色所在互联网宣传方面比较善于整合资源,知道自己宣传什么、推介什么,给人感觉既高大上又亲民近民。如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网站有简体汉字、日语、英语三个不同的界面,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同时开辟金道新闻、业务动态、业务范围、律师风采等,客户需要了解什么,一目了然。又如浙江靖霖律师事务所,注重刑辩所特色,开设了刑辩动态、热点刑评、理论研讨、经典案例、刑辩拾萃、靖霖业绩、刑辩团队等专题板块介绍,显得非常具有刑辩特色,给人一看就有“很专业”的第一印象。
虽然杭州律师在运用网络宣传运用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对网络宣传的重视程度还需要提高。当前我国已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在法律服务领域的运用也成为常态。但是由于律师职业的特点,仍有一些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尤其是个人所没有正确认识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重要性,对互联网了解不多,使用不够,不利于提高律师管理水平和效率,也不利于国家整体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目前我市仍有57.2%的律所没有自己的网站,这些律所在业务推广、品牌建设方面还只是停留在传统阶段。
律师网络宣传的效果还不够明显。有的律师事务所网站建设明显滞后,仅有简单的律所介绍、人员团队信息和业务特点,缺乏与当事人网上沟通功能,当事人无法通过网站渠道反馈自己需求和问题,更无法了解业务办理情况,降低了宣传效果。有的律师事务所信息更新非常慢,甚至成为“僵尸”网站。以今年获得首批“杭州市规范化律师事务所”的56家所为例,有5家律所没有建立网站,9家律所因各种原因网址已无法找到,11家律所更新滞后,短则4个月,长的已超过1年多。荣获“杭州市规范化律师事务所”称号的律所都是杭州律所的佼佼者,其网站建设情况尚且如此,可见其他中小所、个人所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律师网络宣传权威发布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目前,杭州律师网络宣传官方平台主要是市司法局网站和市律师协会网站、公众号,以对律师行业正面宣传为主,服务的也是全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对于当事人的服务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在律师业务特长筛选、介绍等方面,不能为群众提供信息量丰富、权威性高的平台支撑,当事人通过统一平台就能较快地检索或找到中意律师的手段目前还没有,离老百姓便捷、高效、零距离的法律服务需求还有相当距离。
律师网络宣传各自为政现象突出。除少数重视品牌宣传的律师事务所,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网络宣传缺乏必要的管理。不少律师往往自行创建网络平台自我宣传、自我管理,网络宣传内容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欺骗、误导当事人,抹黑律师行业形象。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有关,与律师网络宣传规则缺失有关,也与律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不力有关。
三、加强律师网络宣传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互联网+”时代律师行业业务推广和宣传出现的新形式、新业态、新问题,律师管理部门必须在“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利用“互联网+”拓展法律服务,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监督和指导,从而引领律师行业健康发展。
探索建立律师行业的专业评估机制,把握律师行业的宣传导向。打开百度等搜索平台,“全国十大律师事务所排名”、“全国百强律师事务所排名”、“钱伯斯2015中国律师事务所排名”、“北京十大律师事务所排名”、“中国权威北京好律师全在这里”,等等。不排除有的律师事务所排名确有其专业性、权威性,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因利益需求进行了不当宣传。造成这一现象也凸显律师行业评估机制的不足。探索建立律师行业的专业评估机制,一方面对律师、律师事务所更科学,有利于正确宣传,另一方面也会起到抵制各类非正当评估、排名的效果,有于利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律师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律师的职业评价体系,省司法厅也把“推进律师职业评价机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建立并完善律师评估机制已摆上重要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