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思维未央网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0"v-text="'原作:'+postInfo.postMetas.postOriginal">

主流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这也是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出发点。即便沉浮于强监管的大势当中,互联网金融仍旧培育出一系列具有行业鲜明特色的衍生品。其中,最具有变革意义的就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工具创新,最是严谨、稳固的法律与互联网技术却迸发出了最契合的创新热情,启迪了未来法律甚至司法工作的新方向。

所谓第三方存证,顾名思义,大家都能够理解。第三方存证的雏形是电子签名,现在已经广泛运用于电子商务领域,特别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如,2017年,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了《上海市网络借贷电子合同存证业务指引》,该办法是全国首个针对网络借贷电子合同存证业务的指引性文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该指引构建了一套基本完善的以纯粹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类型化争议解决模式。

第三,从证据的证明力来看,在争端解决实践中,已经有仲裁委在批量小额案件中采纳诸如邮件等数据电文证据时,不再要求一一进行公证,而是接受有资质的第三方存证机构出具的《出证报告》,该报告法定的内容如下:

4.结论信息,包含各签署主体之间签署电子合同的事实、所有签署主体的电子签名信息是否真实、已签署的电子合同是否被篡改等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该报告已经就数据电文的记载内容真实性与获取程序的合法性做出了量化指标,同时也具备了鉴证性质的结论要求。而最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智能系统生成的,能够批量化生产,成本甚至不到公证费用的1%。

“先予仲裁”或者叫“确认仲裁”,这两个词并非源于学术研究或者法律法规,是真真正正来自于最广大“法民”的伟大实践,是从一个小小的甚至不能称之为漏洞的立法破绽中引申出的巨大法律实践价值的创举。其基本内涵是在争端发生之前进行仲裁,外延包括出具仲裁书的仲裁或出具调解书的仲裁调解。来自学术派的专家估计十分不屑,认为“争议尚未发生,如何会有仲裁”,来自某仲裁委的小伙伴从已经受理此类执行案件的上百个法院角度来看,“确认仲裁是有效仲裁”。然而,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先予仲裁”裁决应否立案执行的请示》反映,该院辖区中级人民法院于2017年下半年陆续受理了一批申请执行仲裁机构经“先予仲裁”程序作出的裁决书、调解书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难以把握。因考虑属新类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疑难、复杂、重大,特向最高法院请示。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仲裁机构“先予仲裁”裁决或者调解书立案、执行等法律适用问题的批复》,否决了网贷纠纷“先予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但是笔者认为并不能一刀切。

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回到民事诉讼法学的课堂,重温一段没被划重点的仲裁法知识讲解。我们熟知,当事人要求法院认定某种法律关系存在或者不存在,当事人之间因为某种法律关系是否已经成立、现在是否存在产生争议,可以诉诸法院予以确认,这就是确认之诉。那么如果当事人就同样的事由选择仲裁而不是进行诉讼是否可行呢,于是我们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的一条缝,这就为充满智慧的法律民工开拓一片天埋下了伏笔。又经过同志们强大的法律检索功底,仲裁小伙伴找到《合同法》第九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该规定或许直接反映了,立法者赋予仲裁机构承办“合同效力确认仲裁”的立法意图,剩下的只是如何转化适用的问题。

就作者在这顶礼膜拜之时,已经有数家仲裁委将这类仲裁打造成了特色业务,其中一家老牌仲裁委已经运作此类仲裁十年之久,“防患于未然”的受理了十数万件类似先予仲裁案件,涉及建筑施工、金融、经贸、保险等多个行业,收录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借款担保合同、建筑工程合同、合作开发合同、企业资产处置清算协议等18个合同类型的确认案件,并且这完全来自于“市场需求”。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当交易双方在缔结合同之时,双方那是眉来眼去、你侬我侬,要什么pose都好说,而一旦发生争议,那是剑拔弩张、势同水火,能让你进门那就不错了。所以,为何我们不在你侬我侬之时,争议产生之前,互相协作“先予仲裁”,迅速高效的就合同的权利义务、履行方式做确认,出具仲裁书,一旦发生争议,直接拿着裁决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就好了(需对裁决书的时效做出安排),这同样直接对我们法务在交易合同的法律审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合同=仲裁书”。同样,最最重要的是便宜啊,每一单交易出一份裁决书的同类案件的批量化生产,加上当事双方极其配合的效率,成本再次蹭蹭往下降。

参考上述规定,“代替执行”是可以有的,通过各位实践中,是不是已经想到1001种替代执行的好处,是不是可以不用花费“巨额”律师费(相对于我这个小法务的工资而言)申请执行了?那些遍布全国的大型集团公司法务,是不是已经在考虑将异地执行的案件转让给当地分支机构呢?更加可喜的是,当我们的思考尚浮于表面之时,一些仲裁委已经完成了全方位的临床实践。

作为互联网金融业务流水线上的“质检员”,我们坚信业务是普遍联系的,认识要不断发展的,所谓的创新都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剧变中的一环。

站在当下揣测未来,或有仲裁委放下事业编的身段,已经全面与技术公司合作,打造专业的商业仲裁服务平台,不但能为企业定制“第三方存证服务”,还能通过“网络仲裁”实现批量、快速“先予仲裁”,其次通过与资产公司合作通过“代替执行”业务集散全国范围内的申请强制执行,因为网络、批量、前置的关键利好,一个案件全部的成本甚至不足百元。又或更前卫一点,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类似于金融法院、知产法院等专门法院的设立,司法系统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法院”或“网络执行法院”,将案件的执行也归口到一个特定平台,打通了从交易到争议解决的标准化、平台化,真正实现了司法业务的完整闭环。

未来的“标准化”工具将极大推升全行业法律合规的应激发挥和能动性,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优势又决定我们是率先引领、制定行业法律“标准化”的先行者。过去的5年,互联网金融可以从无到有,未来的5年,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法律为何就不能做业务、做技术?互联网金融的法务工作也必然不断嵌入行业特有的新的内涵与外延。

以上信息我们将会严格保密,报名结果以官方通知为准。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0postInfo.postAuthor.authorDes:'TA还没写个人介绍...'">

THE END
1.网络法律,探讨新时代的法律挑战与机遇网络法律是指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法律规范体系。这一法律领域涵盖了互联网安全、电子商务交易、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法律逐渐崭露头角,并在维护网络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网络法律领域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https://blog.csdn.net/JiYan_green/article/details/140990194
2.在“互联网+”和O2O驱动下,法律行业的创业如今是怎样的局面?这里试着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些互联网+法律服务行业未来的机遇在哪里。 一、垂直类项目:法律服务的流程很长,种类也花样繁多。 因此创造的空白痛点也就不计其数。大而全的平台所需要成本与资源过多,但小巧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平台,尤其是反向针对法律从业者的平台会比较受到欢迎。找到垂直入口,是如今创业的不二法门。https://www.tmtpost.com/2573607.html
3.公开大数据采集中标数据采集丁香标讯与报告库互联网信息随着客户需求的精细化和复杂化,法律服务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通用服务向专业化、高端化服务转型的变革。律所和法律服务机构积极调整业务结构,专注于特定领域,如知识产权、环境法律、互联网法律等,以满足特定客户的专业化需求。 这些驱动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法律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行业参与者需要紧跟这些驱https://m.dxqxpt.com/h-nd-34386.html
4.「法率网」做法律行业的“滴滴出行”,“互联网+法律”会碰出怎样HRTechChina 专注人力资源科技商业服务平台,作为HR领域唯一深度垂直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致力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进步与发展,持续引领行业新科技新趋势新产品新方向。 HRTechChina核心报道HR科技创新企业与产品,关注并实时分享全球的人力资源科技资讯。定期发布行业http://news.hrtechchina.com/18576.html
5.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市场规模与投资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第一章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互联网+法律”行业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的提出及内涵 1、“互联网+”的提出 2、“互联网+”的内涵 二、“互联网+法律”行业的内涵 三、本报告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中国互联网+法律行业发展背景 http://www.zyhtyjy.com/report/343133.html
6.从《西方世界的兴起》看互联网对中国法律行业的影响在我看来互联网之于法律行业的影响,犹如工业革命之于农业的影响。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化的机器生产方式取代了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使得有形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变得标准化、系统化和大众商品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在市场上形成统一的商品价格。互联网革命之https://www.jianshu.com/p/72ca46395892
7.运城市互联网信息行业协会瀛和律师机构是国内一家综合性的律师服务机构、互联网模式运营的法律服务平台。国内国际相融合、线下线上相融合、法务商务相融合,瀛和以互联网精神为发展导向,打造出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服务体系。经过五年的发展,瀛和已在国内外成立300余家律所,拥有执业律师5000余名,建立15个委员会,服务范围遍及各个领域。未来,https://yc.sxgov.cn/content/2020-02/24/content_9816535.htm?from=timeline
8.《中国反垄断法律框架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市场界定》(杜长辉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中国反垄断法律框架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市场界定》,作者:杜长辉,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最新《中国反垄断法律框架下互联网行业的相关市场界定》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中国反垄断法律框架下互联http://product.dangdang.com/28516908.html
9.法律科技会是产业互联网的新“蓝海”千亿法律服务市场谋划打开同国外的场景不同,中国的法律科技产业正随着公检法司等政法机关,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而爆发性增长。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深刻变革司法、执法行为,也将法律科技行业带进了一片蓝海。 全球法律服务市场速增 在全球范围内,法律科技行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9101232656854.html
10.网络直播行业五大法律风险–互联网数据资讯网网络直播行业五大法律风险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异军突起,市场规模在2010~2011年期间呈爆发式增长,2014年市场规模达54.3亿,预计2015年将达到77.7亿,2016年将突破百亿,整体呈“野蛮式”生长。以新浪微博为例,根据新浪微博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微博日均视频播放量达4.7亿次,同比增长489%。截至目前,中国在线直播平台https://www.199it.com/archives/481436.html/embed
11.竞业限制协议:互联网行业纠纷与法律解读——中国劳动关系网竞业限制协议:互联网行业纠纷与法律解读 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各大企业为防止员工离职跳槽引发商业秘密泄露等问题,开始大量使用竞业限制协议,以降低商业竞争和人才争夺的风险。但伴随着这样的改变,竞业限制纠纷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http://www.hr668.com/fagui/fagui20240814.html
12.中美互联网论坛:中国互联网法制建设进程学习素材我国互联网行业从业单位还以行业自律规范的形式签署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公约中规定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上述规定,构建了以法律保护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模式。 In2009,theseventhamendmenttotheCriminalLawdefinesthecrimeofselling,illegallyobtainingandprovidinghttps://www.kekenet.com/kouyi/121502_2.shtml
13.金融行业信息科技法律法规概览51CTO博客金融行业是一个强监管行业,金融信息科技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渐由原来的支撑作用转变成了引领驱动作用,监管机构对信息科技的监管力度也变得越来越强,相应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越来越多。本文试着对目前金融行业信息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提纲挈领的梳理,目前主要的机构包括人大立法机构的法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https://blog.51cto.com/u_9652359/3291191
14.2023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 三、移动互联网行业标准 C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i 1、移动互联网行业国家发展规划 r 2、移动互联网行业地方发展规划 . 五、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c 第二节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n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 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智 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林 3、产业宏观经济https://www.cir.cn/2014-10/YiDongHuLianWangShiChangQianJingYuCe.html